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老徐園地

從熱火鬥活塞,談籃球技戰術的七個為什麼?

 

 

    當比賽雙方都以老將為主,打的都是「慢條斯理」的系統戰居多,在看了他們這樣「玩籃球」的球賽之後,忽然有了許多為什麼來;為什麼阿根廷國家隊,不籌組為一個NBA職業隊?NBA為什麼要設防守3秒?進攻權限剩下不到10秒,卻在腳踢球違例或犯規下,進攻權限為什麼只調整到14秒?為什麼已經規定盯人情況,還可以採取2-3區域防守?為什麼主場會有優勢?為什麼打籃球一定要有經驗?為什麼要隨球移動防守?

 

『主場優勢?』

 

    今天活塞「客場」贏球後,包括前幾天看到馬刺隊的客場連勝,我忽然想到:主場真有優勢?為什麼?主場優勢,在運動心理學裡曾有研究,它是運動情境下的社會助長(social facilitation),包括客場球員罰球時候觀眾的口、手、標誌等干擾,或者觀眾對球員講垃圾話等等,都是屬於運動心理學所說的觀眾干擾(audience distraction);甚至像以前曾有媒體報導說,某些比賽的客隊大軍壓境住宿期間,比賽前一晚許多主場觀眾,輪流在外頭放鞭炮、製造音效,讓客隊選手不得「安眠」;於是,在此睡眠不足下,隔日表現不佳進而輸掉球賽。

 

    而所謂主場優勢,從另外角度看待,嚴格說來談的不就是地主之利(home court advantage);像地主隊不必舟車勞頓、適應時差、沒有住宿不習慣、不致於飲食不習慣,和場地、設備不習慣問題,以及最重要的,當地球迷的支持,這都是主場優勢內容。也有報導說主優勢的,其實就是打客場的球員,多數時候免不了到當地之後的「血拼」;不論是購物、添裝的滿足慾,或者未滿18歲不得其門而入的,聲光酒色場所等等的放鬆,都是主場球員可以避免的問題。

 

    只是事實如此嗎?曾有研究在1092場美式足球比賽,有60%地主隊獲勝,也有1485場NCAA比賽統計有64%是地主獲勝;以及在某段計算時間研究裡,美國職棒大聯盟1880場有53%地主獲勝,包括在542場美國冰上曲棍球有64%地主獲勝等。再者,我們一般說的主場優勢也講到的裁判或觀眾因素,進而使球員「拼命打球」行為,學術研究上是發現,地主隊因此比對手擁有,更多功能性的攻擊行為(functional aggressive behavior);有一位學者Varca研究發現,客隊還發生障礙的功能性攻擊行為(dysfunctional aggressive behavior)。

 

    Varca的具體研究發現是,地主隊在抄截、阻攻和搶籃板球方面顯著優於客隊,而這三項技術也是左右比賽成敗重要關鍵;這部分Varca認為主要因素還是觀眾的叫喊聲鞭策,讓地主球員心理「覺醒(arousal)」提高之故。除此之外,Varca的研究也發現是,客隊在犯規次數方面則顯著多於地主隊,外線命中率、罰球命中率和助攻方面則沒有差異。由此我的為什麼是:SBL為什麼不懂得塑造主客場比賽,進而求得競賽氣氛與文化?

 

『隨球移動?』

 

籃球的防守技術裡,有一項叫做隨球移動(move as the ball或稱jump to the ball);印象中,國內籃球教練指導這項技術最好的就是前南亞女籃、也就是穀保中學女籃教練羅添金。過去,曾和我指導教授鄭錦和老師、李鴻棋老師、陳金雄老師、羅添金教練等人討論這項防守技術;我們經常在許多地方問球員:防守時候為什麼要隨球移動?從現實面討論這有三種狀況不同答案,分別是一、球的移動,二、是人的移動,三、是球與人都移動等不同狀況。首先是,當防守對象不動,而球是在運球或傳球下移動,防守者假如「還是」原地不動,這就可能變成離開球越來越遠;所以,假如在這樣遠距離、隊友需要幫忙情況,這沒有隨球移動豈不是愛莫能助了。所以,儘管防守對象不動,防守者在球已經移動情況,當然要隨球移動。

 

    其次是當防守的人(對象)移動而球卻原地不動情況,就是所謂防守對象做空手切情況;那麼,可想而知的是,假如防守者不跟隨這進攻空手切的對手,萬一他(這對手)空手切到籃底下而得球,這豈不是讓對手就輕易得分了。所以,當然要跟隨做好隨球移動阻絕了。第三種是球與人(對手)都移動情況,防守者要不要跟隨呢,從前面兩種假設狀況討論,防守者不跟隨顯然非常不恰當、且危險,所以,還是得隨球移動。

 

    於此,我的為什麼是:今天的比賽,活塞隊好幾次都準備在低位做身高優勢,或者做經驗豐富的單打時候;為什麼熱火隊的球員都能夠很快的隨球移動,然後去嚇阻活塞隊的傳導球到低位的動作?尤其讓我納悶的是:為什麼熱火隊的球員,總是能夠很快的做好隨球移動,進而製造對手帶球撞人?包括熱火隊的輪轉防守,更是讓人嘆為觀止;那是隊友防守漏洞一出,馬上有人補位,並且是在對手傳導球到、防守者人也剛好移位到味的「恰到好處」。看活塞隊球員,個個那般油條、老練,居然還發生多次帶球撞人;讀者你有沒有和我一樣拍案叫絕?

 

在此我的另外為什麼是:這是教練已經指導隨球移動並要求,還是,球員自己本來就會做的技術?其次,為什麼職業球員在規定盯人情形下,都會隨球移動;一些業餘的球隊或球員,為什麼卻不知道隨球移動?我另外的疑問是:隨球移動的移位後,和對手身體接觸之跌倒每天要練幾次?隨球移動要不要每天都練?輪轉防守是因為要求對球施壓防守而來,這過程也因為防守者處於不同位置而做,順時鐘或逆時鐘的轉動趨前對球施壓,所有防守者都在做隨球移動;那麼:既然是隨球移動的阻絕,為什麼不趁機抄截?

 

『打球要經驗?』

 

    看熱火隊的菜鳥Dorell Wright這場球表現,我直覺疑問是:打籃球一定需要經驗嗎?做事情一定要「經一事才能長一智」嗎?從教學理論討論,為什麼籃球教練在訓練、指導過程,不能事先模擬情境,讓選手適應情境的處理球要點,然後在實務中「駕輕就熟」?我的自我解嘲是:有些球員根本還沒有學會一些技巧、處理球要點,就已經被推上職業競技場所致;並且在,球隊允許某部分的錯誤、失誤、甚且是失敗的情況下進行學習。那麼,為什麼SBL要限制大一球員的參與?尤其看到NBA騎士隊LeBron James第一年的表現。

 

    其次,今年夏天接受手術治療膝蓋的熱火隊控球後衛Jason Williams,今天在傷勢看似痊癒下復出了;我的疑問是:他憑什麼「知道」可以復出?我從運動訓練的角度思考是:當一位球員受傷,傷後他的體能狀況、水準,例如肌力或肌耐力、速度或速耐力等等,是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得以瞭解可以復出?答案當然是測驗;不論是各部位的體能狀況皆然。除此之外,當然也要做「心理諮商」的復健;然後,更要在球場上做無人防守慢速度的技術動作練習、中等速度的技術動作練習、快速度的技術練習,以及有人防守下的慢、中、快速度的技術對抗等等,並且在球隊的2人或3人組合訓練中,依次的不同水準狀態下練習。

 

    當你看到這一段我的敘述之後,請讀者再去回憶一下,國內的籃球選手,有那一位球員在受傷後,是依此步驟去操作?疑問一:那位球員能夠謹記在心、依據醫生開立的復健處方,從事體能訓練的復健?疑問二:那位球員能夠在復健過程也從事技術訓練?疑問三:那位傷害後的球員能夠在,每個階段測驗體能與技術水準?疑問四:那個球員的復出球場是,經過醫生或訓練員診測後才上場?疑問五:那位球員在經過中等層次的傷害後,去求診過心理醫生?疑問六:復健後的體能水準,如何和過去體能水準比較?提醒讀者是:受傷後也要擁有臨場經驗;尤其看郭泓志的三次手術,看美國職棒有小聯盟可以做復健賽,NBA與國內籃球,可以改善的空間還是很大對不?

 

『尋求答案的為什麼』

 

為什麼阿根廷國家隊,不籌組為一個NBA職業隊?這是看了活塞隊的替補球員Carlos Delfino表現後,又想到那天看馬刺隊的「神偷鬼切」Manu Ginobili,還有那個無所不在的Fabricio Oberto以及Luis Scola兩人,甚至公牛隊的前鋒Andres Nocioni,如果加上國家隊主力左撇子控球後衛;讀者認為這個陣容,參加NBA比賽,戰績有沒有可能比老鷹隊還好?

 

NBA為什麼要設置防守3秒?當然是盯人防守限制的關係了。那,為什麼一定要規定採取盯人防守?假如從運動行銷觀點看,理由最少可以講出五個對不?在NBA的比賽裡,當某一方的進攻權限只剩下不到10秒,卻在防守方發生腳踢球違例,或者防守方發生犯規情形下,進攻方的進攻權限為什麼只調整到14秒?假如你是規則製定者,你會用球迷角度思考,還是用什麼角色思考?

 

為什麼在NBA的比賽中,已經規定盯人情況,卻仍然有很多球隊還可以採取2-3區域防守?尤其很多球隊的區域防守,根本很少發生防守3秒違例情況;為什麼會如此?他們都把握什麼原則?而且,為什麼很多球隊的進攻,讓容易讓某些經常採取區域防守的球隊,發生防守3秒違例?

 

讀者可不可以到討論區提供答案?

Published 2006年12月1日 下午 03:22 by a徐武雄

Comments

No Comments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This Blog

Syndication

Tags

No tags have been created or used yet.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Archives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