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老徐園地

退一步是什麼世界?談談兩岸女籃

    不論是參賽權已經確定的中國大陸女籃,或者還在為參賽權努力的中華台北女籃皆然;從比賽中不難發現,和歐美球員的身體對抗、速度、敏捷性、團隊技戰術等都略遜一籌。為此,冷靜檢討:扣除基本動作不談,她們憑什麼可以在2008北京奧運出人頭地?

 

『身體抗壓』

 

    當外線已經毫無空檔,外圍球員只剩下運球切入;內線球員也在身材不如情況下,拉到3分線外伺機而動的零星炮火,以及勉為其難的切入。於是,從這些鏡頭裡頭,讀者不難發現兩岸女籃,在屢試不爽往禁區切入同時,歐美球員的身體抗壓性,幾乎就是兩岸女籃攻擊籃框卻,心有餘、力不足的奪框而出主要關鍵;不要忽略的是,其他諸如卡位搶奪進攻或防守籃板球、禁區內線球員的競爭卡位進攻與防守、空手走位、空手和空手掩護等等,都需要身體有所接觸。

 

    而從運動訓練法討論,運動員雙方身體接觸後的穩定性和,球員當時身體重心、身體厚度(或說身體質量指數)、球員腳肌力等等有很大關係;而從籃球教練學討論,防守方一個空隙,持(運)球者想當然要切入瞬間,可也是我們的球員身體抗壓性略遜一籌於對手,所以,最後出手攻擊,不論是急停投籃、切入上籃、切入拋籃等等技術,就受到對手身體抵抗而不能如願以償、進框得分了。

 

    單就瓊斯杯女籃比賽所見,這樣鏡頭一再重現,我們的教練團與球員到底發覺了「身體抗壓」的問題沒?還是一直執迷不悟的認為,這是沒有燒香沒有保佑,或者裁判沒有偏袒所致?女籃還是要像男籃的打法是,二年前某位前輩對洪教練的建議;問題是,中華台北女籃還是很多人都擔心,擔心自己變成「肌肉男」嫁不出去而對重量訓練望而卻步。茍若如此,也還不能瞭解身體抗壓性是問題所在,進軍奧運不過是一場白日夢!

 

『速度與敏捷性』

 

    當身高不如對手,技戰術也和對手不相上下;那麼,冷靜思考,我們憑什麼去和歐美球隊爭鬥?從現實的運動訓練法裡討論,速度,舉凡和速度相關的籃球技術,都要充分發揮矮人一截的速度來擊敗對手;例如空手跑位速度、運球切入速度、傳球行進速度、接球投籃速度等等,各種籃球技術都是快、快到那些高個子歐美長人「來不及」因應,這才是矮人一截的唯一「可取之處」。

 

    從運動訓練法討論,當某一方的身高較長變成是一種「負擔」時候,優勝劣敗瞬間明顯可見不是嗎?也就因為這樣,那些擁有長人的籃球教練,才會絞盡腦汁的想利用運動訓練法把,那些身高190女子籃球選手的速度,鍛鍊到像似身高175的女籃選手一樣快速。為此,當歐美那些高腳長人的速度,和你們這些矮人一截的亞洲女籃選手不分上下時候,請問亞洲女籃教練:妳們憑什麼去和對手爭鬥?

 

    也就因為這樣,在運動訓練法裡的速度訓練,有一個名稱叫「速度障礙(speed barrier)」;她是人類雖然經過訓練,但是,速度維持在某一水平難以突破的現象。讀者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歐美的長人都利用運動訓練法的「不擇手段」去突破速度障礙,諸如下坡跑(2~3度)、順風跑、拖車跑步(在選手身上綁橡皮筋,然後利用機車拖著選手跑步)等,身高190女籃球選手的速度,比妳身高175選手還快,這籃球還要打嗎?

 

和速度高度相關的敏捷性,也是籃球運動的重要體能項目;例如轉換進攻或轉換防守,敏捷性越高的選手,當然可以獲得有利位置居於上風;例如個人攻守,啟動與改變方向較快的選手,在攻守兩造當然都佔盡便宜。所以,讀者從瓊斯杯比賽中有沒有發現,矮人一截的中華台北女籃,居然在很多時候,還是在速度與敏捷性都略遜一籌於澳洲女籃高大的選手;因此,比賽下來輸個2、30分就不足為奇了。順便提醒一下讀者,提升速度和敏捷性最佳方法還是得從重量訓練、提高改善選手肌力著手;所以,擔心變成肌肉男的女籃選手,假如還不能破釜沈舟從事重量訓練,進軍奧運,嗯,把她當成口號就好。

 

『團隊技戰術』

 

    前面提到亞洲許多選手,因為矮人一截而,需要在體能以速度和敏捷性取勝;除此之外從籃球教練實務上討論,各種技戰術以團隊合作至上、小組技戰術優先考慮,才能夠在競爭激烈的比賽中獲得比較高的「成功率」。簡單舉實例說,中華台北女籃在瓊斯杯大部份以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為主,導出空檔、再予以個人單打;結果,如同前述的,空檔出現的單打,很多地方都因為選手的身體抗壓性不足,而最後攻擊卻總是「功虧一簣」。

 

從實務討論,這樣低的命中率(前述說的成功率),除非加強防守,否則兩造攻守一來、一往結果,命中率較低的一方絕對是輸球的一方;好了,我們要探討的是,既然這樣的戰術結果都是取決於個人單打,但是在個人單打「弊多於利」情況,從籃球教練討論,這戰術是不是應該變化、更改?像比賽中球評就一再提起,中華台北女籃的戰術總是單打獨鬥,缺乏小組技戰術,因此命中率不高,這些事教練團與球員瞭解嗎?

 

韓國隊女籃的速度、敏捷性高,進而利用切入傳導而投外線的戰術,一直以來就把她們的特點快、準、狠發揮的淋漓盡致;可問題是,兩岸女籃到底「球風」何在?打球有什麼特色?戰術運用、選擇的是否得當呢?有射手,為什麼不能設計個捲曲切(curl cut)或深切(deep cut)來替他製造空檔投籃攻擊?高個子長人有3分線,為什麼不能多多設計個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讓她們發揮所長,卻老是由球員讓她們用「不如對手」的特點來打球?

 

高個子只有185、並且沒有速度與敏捷性,經驗與技術火候也不足情況,卻一再設計、規劃高低位打(high low),並且效果不彰;從籃球教練學討論,這種技戰術選擇,顯然是有欠思考的。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其實籃球教練像大廚,假如家裡只擁有某些「菜」,缺乏某些菜與佐料,為什麼一定要、堅持做某種料理伙食?退一步思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麼,假如巧婦有米,為什麼一定要煮麵食?孫子兵法不也是說:利用自己優點打擊對手缺點嗎?教練啊,進軍奧運的戰術設計與規劃,實在是一門學問啊!

Published 2007年7月18日 下午 11:09 by a徐武雄

Comments

No Comments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This Blog

Syndication

Tags

No tags have been created or used yet.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Archives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