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老徐園地

肌力訓練的理論與實際

 

    這是在臺灣體育大學台中校區開授「運動訓練法」的講義資料;在此以2009年3月的修改版提供給讀者參考。

 

前言

從臺灣許多籃球教練,都不是大學「體育科系」出身,對體能訓練裡的肌力訓練法也視為「嗤之以鼻」的事務,因而不屑一顧;甚至,有些體育科系出身的籃球教練,在大學養成時期的「重量訓練」課程,也是將之視為可有可無、翹課逃避討論,藉由重量訓練提升肌力的方法,其實在臺灣還是個相當有發展潛力、還是很「生澀的事務」。這和一些籃球教練,不知道「阻絕」技術道理一樣;許多籃球教練是不懂、也不好意思去請教別人。

 

深怕「請教別人」,就好像會降低自己能力水準,並且會被學生歧視,也會被嘲笑、是很丟人的事等等;深怕為此,以後沒辦法取信於人的錯誤觀念,所以,很多籃球教練就總是在重量訓練室之門前裹足不前了。當然,提升肌力與爆發力的訓練法很多種,包括增強式訓練方法(plyometric drills)等,籃球教練未必一定要去學習重量訓練的菁華;只是,當許多研究已經顯示:重量訓練是提升肌力的最好方法之一,籃球教練是否應該不恥下問,去請教專業的教練才是。像我,在研究所就讀期間,就不斷的去向「舉重教練」蔡溫義請教;隔行如隔山、術業有專攻是,我們籃球教練應該屈身學習的概念。

 

所謂肌力(strength)是指某一肌肉或肌群,對抗阻力以最大能力所產生的最大力量(林正常,1990);也就是肌力她是指,「」能夠從事1-3次的操作能力,其個人最大負荷的90~175%水準稱之為肌力。另外所謂爆發力則是指,所能夠從事訓練(或工作)的反覆次數(RM)(或說工作能力),只能夠從事5至10次為範圍的,也就是她的最大負荷介於30~80%的稱之。再者,假如她的工作負荷能力,能夠連續操作到10次以上,有些時候甚至達到250次的,則屬於肌耐力(Tudor,2001)。

 

肌力訓練法

從研究資料顯示,肌力受到遺傳的影響甚深;因此,假如要增加肌力的途徑,只有增大(加)肌肉。而增加肌肉的方法,有訓練電刺激以及五大類增補劑的氨基酸服用,或心智訓練等四種(林正常,1990);有關電刺激改善肌力的研究不多,操作者最好和醫生協辦。有關五大類增補劑裡氨基酸的肌力助長,此處也攸關「禁藥」問題;所以,最好也是請示醫生再予以食用。

 

肌力訓練法一般有三種,其一利用等張(isotonic)之重量訓練,其二也是利用重量訓練器材(電動)等速(isokinetic)或等動訓練,其三則以人為(選手與選手之間)、外物之等長(isometric)訓練(阮如鈞,1983)。就頻率而言,準備期與鍛鍊期儘量以每星期實施三至五日(或次)為原則,調整期與比賽期訓練頻率在,考量戰術訓練時間需求比較多情況下,建議以二至三日(或次)較妥當(阮如鈞,1983)。

 

肌力訓練要注意不同肌群訓練效果,以及給予肌肉有適當休息;一般以大肌肉群先行訓練(例如大腿肌群、腹背部肌群等),再來才是小肌肉肌群(例如手臂、腳踝等),並且交替訓練使之輪流休息。肌力訓練經過一至兩周後,大抵選手即能適應;因此,要隨即調整增加訓練次數,如此才能達到漸增負荷原則(國立體育學院叢書編委員會,1990)。

 

單純的肌力訓練是,以技術融入肌力訓練效果的8至12倍(Tudor,2001);例如排球選手藉由重量訓練來訓練肌力,比在排球訓練時利用多次跳躍練習的結果,其跳躍能力進步效果有所差異。

 

依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力量等於質量(m)乘以加速度(a),亦即F=m×a;因此,運動員可以藉由改變一個或二個因素(m或a)來增進肌力。所以,運動員假如質量小的時候,你就必須要求加速度是大的,如此力量才能滿足需求;但是,此機轉,也會隨著質量的增加,加速度相對的會逐漸減少,直到不能再運動,例如投棒球、推鉛球與舉重。

 

使肌肉本身增大或肥大的因素有(Morpurgo,1976):每條肌纖維的肌原纖維細絲增加(肥大)、每條肌纖維的微血管密度增加、蛋白質的量增加、肌纖維的總數目增加等等;以上,除了蛋白質需從飲食改善之外,其他都可藉由「訓練」獲得改善。從前述各種狀況推行,由此,肌肉的橫斷面積全面的增加。

 

影響肌力因素

影響肌力表現的因素有(Tudor,2001):肌肉的潛能、肌肉潛能的利用及技術(熟練水準)等;也就是所有肌肉所能產生的力量總和,和中樞神經(central)和末梢的(peripheral)充份利用程度,以及技術的純熟程度等有關。而,絕大多數的選手,都只有發揮其肌力潛能約30%而已。肌力訓練法包括有(Tudor,2001):個人體重、藥球、橡皮筋、啞鈴、槓鈴、固定阻力器等。

 

發展最大肌力的相關變項有(Tudor,2001):年齡及成績水準;年齡越小所要發展的肌力越是全面性的(9~12種),成績水準越高所要發展的肌力越是專項性的(3~6種)。運動的需要;優秀運動員的肌力訓練有其專項特殊性,像跳高選手可能只需3~4項,而角力選手則需要5~8項需要強化的肌肉群。訓練期別;運動選手在準備期與鍛鍊期階段需要一般性的全面性肌力,到調整期或比賽前期階段,就需考慮專項肌肉群的運用。

 

肌力訓練休息時間Ozolin(1971)認為2~5分鐘,衰竭(all-out)運動5~10分鐘。

    下表為大學籃球隊各期別重量訓練項目,組數及次數負荷表。

 

肌力訓練處方

 

籃球隊準備期重量訓練處方

名稱

周次

全蹲

舉起

早安

運動

仰臥

推舉

滑輪

下拉

屈腕

運動

擴胸

運動

撐臂

屈體

下蹲

高跳

高拉

運動

腿後推舉

法式推舉

舉踵

運動

某甲

80P

25P

50P

25Kg

12P

25Kg

 

65P

25P

25Kg

25P

80P

某乙

75P

20P

45P

20Kg

10P

20Kg

 

60P

20P

20Kg

20P

75P

1.2

2×10

2×10

2×8

2×10

2×10

2×8

2×10

2×8

2×8

2×8

2×8

2×10

3.4

2×13

2×13

2×11

2×13

2×13

2×11

2×13

2×11

2×11

2×11

2×11

2×13

以上項目與次數參考自Dunn & Soudek & Gieck (1984)等人所著「籃球的體能與重量訓練」,以及蘇文仁校長所著「重量訓練的理論與方法」這本書。

說明:(一)負荷重量,因為選手不同肌力程度而有所差異。

      (二)組內之數字2×10乃為重複做二組每次次數10次之意。

      (三)周次裡的1.2,表示第1周與第2周,3.4表示第3周與第4周;負荷量的次數,從第1.2周2×10次,循序漸進到第3.4周的2×13次。

 

籃球隊鍛練期重量訓練處方

名稱

周次

半蹲

舉起

早安

運動

仰臥

推舉

滑輪

下拉

反握

曲腕

雙手

彎舉

仰臥

起坐

下蹲

高跳

高拉

運動

坐伸腿推

法式推舉

屈膝硬舉

某甲

100P

35P

60P

40Kg

14P

20Kg

 

85P

30P

40Kg

30P

100P

某乙

95P

30P

55P

35Kg

12P

15Kg

 

80P

25P

35Kg

25P

95P

1.2

2×22

2×22

3×18

2×22

3×22

2×18

3×22

3×22

1×18

3×22

2×18

2×18

3.4

2×25

2×25

3×21

2×25

3×25

2×21

3×25

3×25

1×21

3×25

2×21

2×21

說明:

(一)此鍛鍊期階段,訓練項目有些改變,負荷量也提高,訓練次數當然也「循序漸進」提升,這是依據前述訓練原則而制定。

(二)大部分的鍛鍊期,都還是以「肌耐力」訓練為主;因此,在訓練次數上,有的會達到3組30次,總共達90次之多,這是為了要符合各項運動總量需求。

(三)以上二個階段的「負荷重量」只是假設,並非實際的負荷水準。

(四)下表調整期「訓練目標」,就以爆發力為依據;因此,訓練次數從3次循序漸進到10次水準。至於比賽期訓練,則以肌力為依據,最多只到6次;要負荷漸增的話,只能從「負荷的質」去提升。像比賽期的訓練處方,假設依此循序漸進,某甲第5.6周的訓練在半蹲舉起這項目,應該漸增為200p3×3,第7.8周應該是200p3×6,第9.10周應該是220p3×3,第11.12周是220p3×6。

 

籃球隊調整期重量訓練處方

名稱

周次

半蹲

舉起

左右

轉體

仰臥

推舉

滑輪

下拉

正握

曲腕

拋擲

運動

俯臥

舉體

下蹲

高跳

高拉

運動

坐前

伸腿

法式推舉

屈膝硬舉

某甲

140P

20P

70P

50Kg

20P

40Kg

 

95P

50P

40Kg

40P

120P

某乙

130P

16P

65P

45Kg

16P

35Kg

 

90P

45P

35Kg

35P

110P

1.2

2×3

2×15

3×6

2×6

2×6

3×6

3×6

3×6

1×8

3×6

3×3

2×3

3.4

2×6

2×18

3×9

2×9

2×9

3×9

3×9

3×9

1×11

3×9

3×6

2×6

 

籃球隊比賽期重量訓練訓練處方

名稱

周次

半蹲

舉起

早安

運動

仰臥

推舉

正握彎舉

屈腕運動

撐臂屈體

下蹲高跳

屈膝硬舉

高拉運動

舉踵運動

某甲

180P

50P

85P

30Kg

30P

 

110P

160P

60P

160P

某乙

170P

45P

80P

25Kg

25P

 

100P

150P

555P

150P

1.2

3×3

2×3

2×3

2×3

2×3

3×3

3×3

2×3

1×3

2×3

3.4

3×6

2×6

2×6

2×6

2×6

3×6

3×6

2×6

1×6

2×6

 

Published 2009年3月21日 上午 08:15 by a徐武雄

Comments

No Comments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This Blog

Syndication

Tags

No tags have been created or used yet.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Archives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