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老徐園地

  • 北市教育杯國中男籃評論

     

        應㊣㊣老師之邀,觀賞了北市教育杯男籃的比賽錄影帶,然後予以評論;以下,就㊣㊣國中男子籃球隊的各種問題探討。

     

    一、開放式快攻練習:從球員在許多次快攻瞬間,都缺乏合理的「跑位路徑」,以及缺乏合理的「傳導球」概念,並且缺乏在快攻瞬間做出適當的「傳球技巧、適當的接應技巧」等等顯示,全隊的快攻指導與訓練都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教練「一再教育」,並且需要全隊「統一模式」的去安排,安排有條理、循序漸進的情境逐一練習,然後才能產生合理又有效的快攻。

     

    二、控球的球感不佳:擔任控球後衛的運球技巧、對球體的控制等等,竟然還不能「控制自如」,這表示他們的球感訓練缺乏或不足;這些問題需要教練利用每次練球時間裡,挪出一些時間,讓控球後衛群去做「專項技巧」的練習。

     

    三、2線、3線防守概念3(three pass away)防守的觀念欠缺,那種弱邊(weak side)需要二隻腳都處在禁區裡面,要看人、看球(ball man me)的技巧與觀念嚴重不足;想當然,對空手切的防守、幫忙(help)的位置等等就沒辦法恰到好處了。二線(two pass away)阻絕(deny)3線阻絕的防守技巧、隨球移動(move as the ball)等觀念要勤加練習;如此,才能讓球員都能處於適當的防守位置,並在適當時機做出適當的防守動作。

     

    四、對運球的防守:對方運球前進的過程,好幾次,防守球員都施以原地不動卻伸手抄截動作;以致,沒抄到球、被運球過人、失去適當的防守位置等等,是球隊另外嚴重問題。由不當抄球「比較不利」去教育球員,以及指導對運球的防守之後撤步、滑步、交叉步以及踩住步等技巧,再勤加練習是不二法門;這裡在盯人防守與區域防守上都很管用。

     

    五、解讀防守與隨球移動:對方進攻時,防守者位置缺乏隨球移動,包括頭轉動、移位、身體姿勢等不佳;以致,防守者都沒辦法掌握「球與空手進攻者動向」。隨球移動的姿勢、技術與步法等,要勤加練習;不論是3人三角形隨球移動,或4人方形隨球移動,甚至5人菱形隨球移動等方式皆然。

     

    六、阻傳練習:對持球的防守於「施壓阻傳」很少操作,總是讓持球者簡單又輕鬆將球傳導到「目標」;你防守者應該「無所不用其極」的去伸手阻傳,才是合理的防守動作。此部分,可以「搭配」三角步法裡的三種威脅姿勢合併練習;讓進攻方也順便練習:怎麼樣在壓迫情況下做適當的傳導球?

     

    七、解讀進攻與防守視野:不懂得「解讀進攻」,所以,對方設立掩護、擋人都不知情;以致,簡單讓對手獲得空檔投籃。這裡其實包括防守上的「視野」不佳,沒辦法看人、看球的基本動作所致;所以,收集敵情、相關進攻戰術講解等,讓球員瞭解進攻球員的跑位企圖、跑位路徑等各相關的說明,讓防守球員知道對方要「做什麼」。籃球教練,不是只有在球場上的技戰術指導而已;教練應該包括適當的「視聽教學」、觀念與戰術講解等。

     

    八、防守隊形缺乏:防守上「隊形」不定,以致成效不彰;因為,假如要在中場壓迫,你其他防守者應該要適時阻絕準備抄截才是。可是,單就中場壓迫,還是讓對方其他球員在前場輕鬆接獲傳導球,這壓迫目的與企圖就讓人不明究理了;所以,到底這是設陷的壓迫防守,還是隨興的壓迫防守,亦或防守隊形不一的結果,教練要讓球員明白:全隊的防守是一致的。

     

    九、休息講解:暫停或休息時間的講解,主力球員或者其他球員零零落落,處於不同地方;由此,教練在講解時,可能只有部分的球員知悉,部分球員就毫不知情了。你應該集合「即將上場」的5位球員,告訴即將的問題與因應概念;並且,要求其他板凳球員也要靠攏、專心聽講,如此才能夠將教練意圖與概念即時「灌輸」,如此才方便後續的整合。

     

    十、換人時機:換人時機可議;因為彼時場上5人不只進攻很順暢,還連續在左側底線區投進23分球。就彼時「狀況正好」,你教練卻把人做更換,有些問題;由此教練要瞭解:許多事要有「大局觀」。

     

    十一、輪轉防守與聯絡:轉換防守時,缺乏訓練與指導;所以,在對方快攻時就出現好幾次的「21」,卻漏掉其他空手進攻球員的情況。由此,轉換防守要勤加練習;並且做到「聯絡」,相互之間才能掌握各自防守位置與進攻對象,然後,不至於發生2人趨前去防守同一位進攻球員的重疊現象。

     

    十二、對持球的防守:包括「來的及貼身」對球施壓防守、「來不及貼身」對球施壓防守等不同狀況的防守技巧等,都缺乏練習;以致,太簡單就被持球者過人,被持球者傳導球等。由此,教練需要設計循序漸進的不同情境,讓防守者熟悉各種狀況的防守姿勢與技巧;如此,就不至於發生防守效率不佳的現象。

     

    十三、11的對抗訓練:這種訓練明顯不足;所以,一些11的對抗後,其成功率就低迷了。由於每位防守者的身材、體能、防守質與量都不盡相同等;所以,平時假如能夠多多規劃球員間「11」的對抗,讓球員體驗不同的防守狀況,有此經驗,比賽時的11之成功率相對就可以提高了。

     

    十四、投籃動作:所有球員的投籃動作缺乏定型,包括專項投籃的練習量也顯示不足,這才造就投籃「成功率不高」;可是,從練習時間統一、練習時間也算足夠去看,教練在糾正投籃動作、教練在投籃動作的要求,與教練在投籃動作的指導部分有問題。講解合理的投籃動作、按部就班並循序漸進的指導投籃動作,並且還要嚴格的要求合理投籃動作,如此才能夠讓球員的投籃效率提高,也不至於發生:15位球員,經過同一位教練指導後,卻產生15種投籃動作的不當現象。

     

    十五、對禁區單打的防守:很多時候在禁區裡的防守,成效不佳;貼身、不要退、腰際出力拱出等技巧,還要多加練習。這部分和前述11訓練不足是相關的;尤其是,內線球員和內線球員在禁區裡面的單打,更需要教練指導適當、合理的防守技巧。

  • 網友問題:膝蓋受傷復健與女籃全場緊迫防守

     

        網友來信問及,膝蓋受傷的復健與強化問題;另一網友則是討論,女籃的全場區域壓迫防守問題。

     

    問題:膝蓋受傷

    老師您好:晚輩有些疑惑,煩請老師指點一下;這月初不小心傷到膝蓋副內側韌帶,現在有好一點。只是還不能蹲下,蹲下會有些痛楚;可是不想當個病人什麼都不做,想請老師能夠指點像是復健動作,或是如何增強膝蓋強化肌肉的一些動作。

     

    討論

    看醫生,這是我第一直覺的反應;很多人打球受傷之後,總是問週遭的人這該怎麼樣處理、問某些論壇的球友那該怎麼辦,或者抱怨、瞎扯等等,多數時候那些言行總是「無助於事」。尤其,這種「專業」的事情,為什麼不去問專業的醫生呢?這就好像你學了資訊電腦後,你的親朋好友電腦有問題,在家裡瞎猜、胡扯,卻不向你「請教」,不拿給你「修理」一樣;這現象不正常、不合理。

    切記:運動受傷,就看「骨科醫生」;星期假日則可以掛「急診」。

    看醫生時,可以的話建議做X光檢查;目的在瞭解附近骨骼有無傷害?有些患者都誤以為照個X光可能需要「多付錢」;其實,就許多病情需要,幫患者照X光是「健保給付範圍」,患者並不需要額外支付錢,這部分喜歡運動的人須瞭解。

    其次,假如和骨科醫生熟悉,委託他幫忙做超音波檢查;那種檢查可以瞭解韌帶受損程度,也可瞭解發炎情形。所以,有些小診所,在缺乏設備情況,這種檢查就難以執行;只是,雖然大醫院擁有這些設備,一般診療費用,相對就比較多,這裡可能喜歡運動的人需瞭解。

    接下來討論復健的動作項目;我是傾向先去西醫「復健科」進行;包括熱敷、電療、超音波治療、紅外線等,後續就根據復健醫生指示操作。至於復健動作項目,多數的復健醫生居於安全原則,都傾向採取「保守治療」;所以,他們所開立的復健技術動作項目,強度與質量多數不會造成患者太多壓力。尤其,對於平常每天都保持運動的人,雖然處於運動傷害休息期;但是復健醫生的處方,可能會讓患者有「太輕鬆簡單」的感覺;所以,此時就要思考,或者和醫生討論:要不要提高復健處方的質與量。

    從我的角度(運動訓練)思考復健動作,建議假如要從事復健,可以先操作膝蓋彎曲的原地抬腿動作,以及單腳站立另一腳小腿勾往後上彎(最好彎曲到0度角),雙腳同時半蹲等;假如難以彎曲,則以「可以執行」為原則,去進行初期的操作;初期這三個動作,建議每天依三餐各做約20~30次。

    假如前述復健動作過程、事後等都沒有疼痛感,則可以晉級到每天依三餐做抬腿走,左右腳交互操作;那是鍛鍊你傷害腳的肌力與平衡,每次走約30~50公尺

    假如前述動作也還不會有疼痛感,如此你每天就可以從事慢跑15002000公尺;記得,慢跑時腿要抬起來,膝蓋並需彎曲才適當。

    假如還不會痛,以下就進行先操作膝蓋附近的關節操後,再從事曲折慢跑;每天約20m~25m為一趟,每天做35趟。同樣,腿要抬起、膝蓋要彎曲。

    假如這樣操作也還不會痛,同樣先做膝蓋附近關節操後,用30%~40%強度做曲折小跑步;每天約20m~25m為一趟,每天做35趟。並開始做自己運球上籃、運球急停跳投、空手跑位後接球投籃等徒手技術的練習,直到腳會酸就休息。

    假如再不會痛,你就可以晉級下一階段;先經過充分的熱身後,去和國中生、或者比較不會打球的人作對抗性的鬥牛;鬥牛後,記得還是需要去做慢跑2400m強化雙腳。

    以上各階段操作有三大原則:

    一、每次操作後,最好冰敷。

    二、會稍微疼痛就停止,回到舊有程序。

    三、每一階段操作假如不會痛,才可以晉階下一步驟。

    加油!有耐心一點,如此也可保證你打球打到65歲以上。

     

    問題:全場壓迫防守

    老師您好:我之前參加過㊣㊣市的籃球教練講習;㊣㊣教練講到,在女子比賽裡,若要做全場防守,用「221」比較適合;因為女生臂力沒那麼強,比較不會直接傳到後場去。

    我現在正在帶一般大學女子系隊,想請問「221」有甚麼訓練要點呢?如蒙老師回覆,感激不盡!

     

    討論

    艾,真奇怪,你參加的是「繳費的講習會」,你不問主講的教練團他們,卻跑來這裡問,真是!?!?

    我這個抱怨有二個意義,一是,所有「源頭」你需掌握;因為,主講者的認知可能和我的解讀有很大的出入;所以,搞不好我解釋的會和主講人有很大的出入,這就糗大。

    其次,很多人參加講習會,都因為「怕出糗」,因而不敢去問問題;於是,講習會結束,就抱著「似懂非懂」的去指導球員,這是相當可怕的事。國內很多教練在指導過程,就是這種「不知其所以然」情況下操作;於是,重點沒抓住,雞同鴨講的讓人啼笑皆非。

    言歸正傳;臂力強不強,真的和防守陣式的利弊有關?你要不要去問一下女子籃球隊的教練?我的意思是,破解全場緊迫防守的要領,真的只有「長傳」一途?

    然後我的問題是,你為什麼要選擇2-2-1?你是知其所以然,還是,不知其所以然?

    緊接著我的問題是,2-2-1的防守有好幾種,包夾、不包夾、下球運球前進才包夾、運球到角落才包夾等等;你要問那一種?

    我最近四年的教球心得提供給你參考。體力練好一點,全場緊迫盯人就夠了;尤其,大學三級女籃校隊皆然,防守持()球者,就站她右手邊,逼她「非習慣手運球」,這樣的全場緊迫就夠了。

    原因有四:

    一、大學女生(含三級校隊)98%以上不會非習慣手運球;全場緊迫就夠她們瞧的了。

    二、大學女生的對持球防守不是很好,阻運也不是很好;要做包夾,有難度。

    三、包夾的防守,假如缺乏跟隨防守的步法,以及阻運的防守技巧,以及站位(佔據路徑)觀念,很容易造成犯規,更容易漏人。

    四、大學女生(含三級校隊)體能往往不佳,粉難抄球成功;所以,你要的包夾就大打折扣。

    所以,你思考看看囉!

    加油!

  • 取勝之道讀後心得:人際關係與教練哲學

     

    最近因為有球隊「可教」,而勤於教球;於是,空閒時間就趕緊閱讀相關書籍,好讓自己所帶球隊品質有所提升。這書是由美國DUKE大學名教練Mike Krzyzewski所著:取勝之道」;由中國大陸「HoopChina」網站翻譯而來,蠻不錯的,以下心得和大家分享。

     

    序言:Shane Battier

        (BattierK教練)用實例說明他的執教哲學:要獲得成功,「人際關係」遠比球場戰術更為重要。

     

    心得

        看完前半段後瞭解,這個「人際關係」指的應該是,球員和球員之間,包括主將和核心領導球員、主將和板凳球員,以及所有球員和教練團等等的人際關係。

        由於諸多因素使然,某些球隊,主將和核心領導球員之間,往往會有「誰不服誰」的:不認輸;所以,自然而然就會出現,某些主將自不量力的想當「核心領導人」。這一來,球隊就會產生磨擦,進而產生隔閡;因此,球隊領導管理層,假如沒辦法處理好這些問題,選擇不當、奪標之路就遙遙無期。處理好,曉以大義,相互之間應該是「良性競爭」;處理不好,出現扶不起的阿斗情況,球隊前途無亮。

    許多球隊的主將和板凳球員,也會有「爭風吃醋」的情形發生,尤其球隊裡的第67人為最,尤其,那些沒有受過較正式球隊訓練出身的球員,最容易發生「自我感覺太好」事件;沒有經過傳統球隊訓練的球員,也由於缺乏「學長制」,這裡也比較容易出現主將和板凳不愉快的事件。包括,籃球智商較低、平常EQ較差的球員等,都比較容易發生這種事情;也因此,上不了場、進而嘔氣、堵氣,進而破壞團隊凝聚力的事情就屢見不鮮了。

    一粒老鼠屎打壞一鍋粥,其實也可以作為,所有球員和教練團之間的互動問題之描述;多數都是前述自我感覺太好那種自不量力的球員比較多,籃球智商較低、平常EQ較差的球員也是這情形常客。

    當然,偶一為之我們發現教練的「不公平」待遇,也是教練和球員脫軌演出的關鍵。其他球隊裡比較常見的包括是,有些天才的球員,那總會讓教練有如管理「一匹狼」般的頭痛;假如教練用心經營,這個天才就會是英雄;比較常見反而是,教練懶得管理,於是,「開除、逼天才退隊」等,簡單的天才,就被遺棄進而便成蠢材了,也當然會對球隊造成嚴重的傷害。

     

    序言:Shane Battier

    (BattierK教練)要求我成為球隊領袖之一,成為他(BattierK教練)在球場上的延伸——我盡全力去這麼做。

     

    心得

        以前談過,學校的班級有所謂「班格」,那是各班級任導師,所辛苦經營後的「個人風格」;同理,在籃球隊裡面,也都存在著籃球教練的「個人哲學:隊格」;而這個籃球隊的教練哲學(隊格),多數都可以藉由教練團、場上隊長、核心球員、各項攻守技戰術與觀念等,進而將教練哲學一一呈現。

        籃球教練風格(或說教練哲學)能夠簡單、有效的呈現在球場上,作為教練的延伸最主要有三個重點,一是訓練與指導的內涵,二是替代人物,三是環境等。

        訓練與指導的內涵,之所以和籃球教練(風格)有關是因為,教練假如是個「重攻輕守」的認知,他勢必在訓練與指導的過程,不斷強調與要求球員,達到教練他的攻擊標準;包括訓練比例都會偏向進攻的內容,忽略防守的指導與訓練。

        再例如,一個重視體能、也瞭解體能訓練的籃球教練,他的訓練處方也會偏重在各單項體能上;並且,務實的去逐一執行體能訓練,讓球員因為優異的體能,得以將技術發揮的更臻美境地。也由此,你就可以在該球隊的比賽與訓練裡看到,該球隊的球員個個是如猛虎般的矯健,幾乎把「教練風格」完美闡釋;這當然就是該球隊教練哲學的顯現,也是該教練的訓練內涵最真實的表現。

    替代人物指的是,教練團裡的助理教練、隊長或是核心球員、主力球員等等;他們之所以會是籃球教練哲學(風格)的延伸乃在於,替代人會把教練的思想、意志與概念等等,一絲不茍的在球場上展示。

    像教練團的助理教練,總是需要在訓練場上不斷吆喝、提醒球員相關要點與概念;甚至,在比賽時,也會一再叮嚀球員,總教練平常要求重點;或者在總教練不能執行練球指導的時候,助理教練也都需要貫徹總教練意圖,像似總教練肚子裡的蛔虫;由此可知,這個場上的延伸「替代人物」,絕對是總教練的化身,那也是總教練如臨現場。

    假如是隊長或是核心球員、主力球員等,多數都是總教練的概念、意志貫徹者;他們不同於教練團的助理教練般嘮叨,但卻是「身體力行者」,以及像似總教練如影隨形般的「貼身教誨」,甚至像似總教練現場示範一般。

    這些人(隊長或是核心球員、主力球員等),在大型的比賽益形重要;因為過於空礦、觀眾過多的場地,往往會發生非常吵雜,教練席和球場「難以溝通」情事,彼時,隊長或是核心球員、主力球員等就能夠發揮替代人物的功能,進而為球隊貢獻。

    環境之所以和教練風格有關乃是,不論是心理學的研究,還是遺傳學的研究,環境在在顯示影響人類性格頗大;包括孟母三遷、非洲雙包胎兄弟的個案,都明確顯示環境會改變一個人的觀念與態度,想當然,就可以藉此將教練哲學與風格「灌輸」。

    也由此,我們看到許多運動訓練的環境,總是「精神鼓舞」的標誌到處可見;除了領導與管理之外,像這種運動訓練環境張貼標誌的情形,其實,多數都來自於總教練的「理念與風格」,期望藉此無所不在的教育球員、日月薰陶球員。

  • 基層籃球的彎腰駝背、跑步與持球和禁區投籃問題

     

    最近,被老友拉去當義工,做個臨陣磨槍的救火員;於是,再度接觸基層籃球。也在基層籃球世界,看到一些球員總是彎腰駝背、跑步像花姑娘般蓮花碎步、球都抓不穩、籃下不會投籃等希奇古怪事。

     

    球員彎腰駝背

        當球隊近半數的球員,在操作原地投籃、原地傳接球、三種威脅姿勢銜接的三角步法、防守滑步等等動作的時候,球員她們身體的姿勢都呈現「彎腰駝背」;這是怎麼一回事?

        苦思多日,找不到答案;於是,只好像錄音帶一樣不斷叮嚀、逐一矯正姿勢。要求上半身前傾、胸部挺起、腰部用力、用二隻手指頭(食指與中指)戳腰際等。並且,像錄音帶一樣不斷提醒:腰部挺起來!基於教學過程,不去接觸女球員身體;我請另外球員以及請女性老師,用二隻手指頭去「」當事者球員的腰際,好改善彎腰駝背現象。

    現問題:這些球員已經學籃球一年了,為什麼還會彎腰駝背?

    彎腰駝背不是會「降低」身體高度嗎?

    彎腰駝背不是容易讓腰部更「疲勞酸痛」嗎?

    彎腰駝背不是會讓身體「重心」處於不適當位置,進而讓當事者的空手跑位之「啟動」難以操作嗎?

    彎腰駝背不是容易讓身體姿勢處於「不當位置」,進而在防守上出現更容易的犯規動作嗎?

    彎腰駝背不是會讓原地投籃者的身體重心,處於不適當位置,進而讓原地投籃者難以「施力」嗎?

    以上等等彎腰駝背,在籃球場上都明顯不妥;可為什麼許多包括大專甲一級、HBL甲組、高中乙組等籃球教練卻不以為意?

     

    跑步是蓮花過渡

        假如多數球員跑步姿態,像那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搖頭晃腦;身體也左右搖晃,你有何感想?如果告訴你,他們已經學了一年籃球,他們是傳統籃球名校,這是怎麼一回事?

        跑步的時候,腳沒有抬起來,並且沒有快慢之別的和走路一般水準;跑步是用整個腳掌著地的動作,並且跑步時,雙手小臂是緊縮在胸前、缺乏助擺。如果,再加上上半身扭扭捏捏,擔心動作太快而顯得彆扭,這個籃球選手的跑步,恐怕就只剩下生花妙筆得以形容了!

        難怪,她們友誼賽會輸70幾分;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這球隊進步空間「粉詚」!

        好友問我:怎麼動手?

        我說:不用開刀;但是,你可能叫「華陀再世」、藥到病除機會還是不大。校長在一旁笑嘻嘻的接腔:沒關係,醫看看!

        怎麼樣解救呢?

        心肺耐力、速耐力、肌耐力以及馬克操「四大神藥」,先給她們吃吃看囉;只不過,快速運球、原地傳球與原地投籃、個人對持球防守、對運球防守以及阻絕防守等「六大藥劑」,還是得每天老老實實、規規矩矩的吃。

        結果,就醬,縣長杯還打到亞軍。

        其實,重藥是在於「馬克操與階梯跑」,這個擁有具體又明確的效果。

    馬克操讓球員學習跑步的「步幅」要盡量擴大,並且讓球員須要把膝蓋抬高,才有辦法達到理想境界;馬克操的步頻訓練,也逼使球員的跑步動作不能慢吞吞,只有「快速度的節奏」才能夠盡善盡美。

    而跑階梯,則可以讓球員瞭解,手臂沒有配合階梯數的擺動,跑的「節奏與動作」就明顯不協調;尤其,假如你教練懂得要求,球員跑階梯的時候,要聽到「跺地」的聲音,這個前腳掌蹬地的作用力要領,輕而易舉就達成了。

    女性國小球員應該要穿著「運動內衣」,似乎也是改善跑步動作瑕疵的關鍵;一些成長中的小女孩,總是會對於胸部成長而「羞於見人」,進而在跑步時遮遮掩掩。於是,雙手小臂緊縮在胸前遮掩,這使得跑步的手臂助擺功能就大大下降;尤其,一些家長也不懂得協助這些小女生添購成人內衣,逼得一些已經「長大」的女球員,在擔心胸部乳房左右搖晃情況,她們也不敢盡全力跑步。

    問題是提出來了,解決辦法也建議:委託女性教師對女球員教育了;只是,「女人弱如西施便是美」的中國傳統觀念,如火上加油的讓我這個臨陣磨槍的救火員有些尷尬!因為,假如教出來的籃球選手不會跑、也跑不快;我這個招牌,恐怕要被丟棄路邊了!

     

    球都抓不穩

        過半數以上球員,總沒辦法在任意時刻把球「抓牢」,是球隊第三項嚴重缺失。接到球的持球,竟然可以手指頭翹起、手掌心碰球的持球;其後遺症就是,沒辦法抓好球體去做傳導球,傳接球技巧就難以進步。

    準備投籃的持球更離譜的是,旁邊的人輕碰手臂球就會掉落;這樣沒辦法控制球體去投籃,並且總是在投籃瞬間,因為沒有控制球的變成投「滑球(滑掉的球)」,這當然很容易變成投空心球。包括準備投籃的持球,竟然是手掌心碰球;以致沒有辦法利用手指頭的彈力就把球投出去,結果投籃就像似投球滑掉似的,並且那都是只能利用手臂力量的投籃。

    至於抓到籃板球的持球,也因為持球不當而在對手輕觸瞬間就掉落等;持球不夠牢固問題,那當然沒辦法抓住球體,然後很容易將到手的籃板球又弄丟;顯然,這是最基本的「球感」極度缺乏,球員根本沒有控制球。

    持球不當,傳球就沒辦法借用手指頭的彈力去進行傳導球;傳球就只是利用手臂的蠻力,如此怎麼有可能傳出好球呢?其次,就因為接球基本動作不合理,所以,接球後的持球總是呈現不穩固;如此想當然,後續就沒辦法將手指頭與手腕之力使出,如此,傳導球當然是軟趴趴。

        從操作實務討論,持球不當,以致傳接球與投籃難以進步,是現階段最大困擾;因此,假如教練急躁、不明究理的責怪球員傳球沒力量、接球總是接不穩而掉球、投籃總是籃外空心等等,那就有些偏頗。

        其實,從問題現象可以看出來,過去她們沒有學習怎麼樣持球;所以,接手當教練的人如我,就必須從頭指導怎麼樣持球,並利用「球感訓練」去協助她們做持球的練習。

        比較實用的球感訓練項目有咂球、左右手交互傳球、持球環繞頸部、持球環繞腰部、持球環繞膝蓋、持球環繞雙腳、將球拋高並且讓球體高度旋轉後接球、跨下傳遞球、由體前咂球經過胯下並在體後接球等技術;這些球感技術項目,幾乎須要每天操作,讓球員瞭解怎麼樣持球、怎麼樣控制球的感覺。而且,這些技術是每天至少操作5分鐘以上,持續40天以後才稍微有些改善;至於那些資質有異的球員,我判斷:後續還是要,每天花個3分鐘做「補救教學」,可能才有辦法解救她們。

     

    禁區投不進球

        距離籃框一至三步的位置,總是非常離譜的沒辦法把球投進籃框,是這個球隊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包括,前頭沒有防守者,卻還是做原地投籃,而不知道利用運球上籃;甚至投籃角度不適當,卻不懂得利用運球機會去,調整適當的擦板角度;還有,在近距離的投籃,因為不懂得利用擦板投籃,以致投籃總是奪眶而出;以及,禁區附近的投籃,由於不知道瞄準點在那裡,所以,投籃總是不知其所以然的不進球;還有,投籃技術動作,由於沒有學習,所以是亂七八糟、不得要領的投籃,想當然就是不進球;以及前投所述,由於持球不當,投籃總是不得要領等等。

        喔,這絕不是「世界未末日」!

        那麼,從問題裡你看到什麼?

        籃球觀念」:可以上籃,不要投籃,需要教練去教育球員。

        接到球後,有「一次運球」機會;並且,可以利用運球去修正「所處位置」做投()籃,這個也需要教練教育球員。

        在禁區的投籃,情況允許的話,應該盡量使用「擦板投籃」;那是最具體、具備明確瞄準點又穩定的投籃方式。

        投籃的瞄準點是「籃框前延上方」,而不是漫無目標的亂投;由此,包括擦板投籃的瞄準點就是:籃板上的小方塊之同側「直線1/3的位置」。

        禁區附近的投籃,除了投空心球、擦板投籃之外,還可以採用勾射、拋投、放球、挑籃等等;由此,就算是初學者,由於禁區附近的「投籃比例」很高,所以,你擔任教練的都需要指導。

        由於各種投籃的技巧,都和「持球」相關;所以,教練腳踏實地並且「盡職」的去指導球員做好持球要領,包括務實的指導球感訓練;甚至,教練自己先學習某些技巧後,再去指導球員,可能是解決這些困擾的不二法門。

  • 基層籃球的運球問題與指導

     

    不斷學習、求知若渴、在別人沒有疑問的地方懷疑等等學習觀念,一直以來,就是個人在籃球世界的態度;只是,運球時看地上、運球落點在正前方、運球沒有力量、學習比賽中幾乎不會出現的技術動作等,看到這些現象到底有什麼問題,就讓我們深入去討論。

     

    運球時看地上

        當所有的球員在練習運球時候,眼睛從頭到尾都看地上到底好不好?答案當然不好;那,我的疑問是:教練為什麼「無視」?

        無視是,教練不在意這個細節,還是教練認為重點在某某地方,不必拘泥於這個「小節」?

    我們瞭解,運球目的有:上籃、過人、擺脫壓迫防守、移位尋求空檔、調整身體重心或步法等等;所以,這個「埋頭苦幹運球」,顯然就不能夠看到籃框而上籃;這個埋頭苦幹運球,顯然就沒辦法掌握防守者動向而運球過人;低頭運球,當然沒辦法擺脫防守;低頭運球,更沒辦法「看到空檔」。

        尤其,當我們看到許多基層球員埋頭苦幹運球的時候,在似乎感覺前進無路時,他們往往才趕緊收球;緊接著,由於沒看到隊友就冒然、倉促傳球,所以就產生誤傳等問題。這關鍵當然是埋頭苦幹運球,其次包括收球時機、傳球時機都不是很恰當等;所以,基層教練假如指導運球技巧時,能夠要求球員視野寬廣,加上明確告知球員的收球與傳球時機,前述失誤怎麼會發生呢?

        只是,當HBL球員、大學體保生、甚至像剛初道的陳江華運球都「埋頭苦幹」時,我們基層籃球教練就該痛定思痛告訴球員、要求球員:運球時,眼睛要看到籃框。

     

    運球落點不合理

        運球前進時,球的「落點」在正前方好不好?當然不好;可為什麼全部的初學者,其運球前進的落點都在正前方?基層教練為什麼會有這樣資訊?基層教練這樣指導,問題的嚴重性如何呢?

        正常情況,右手運球推進,防守者多數都會處於左側(靠近籃框之側);彼時居於保護球的觀念,右手運球推進之落點,當然在右側斜前方才合理呀。因為,假如你運球落點在正前方,那就是很靠近防守者,球的落點根本沒有遠離防守者,防守者就很容易撥掉球。

    尤其,運球時球體前進速度是,由於手臂動作使然;假如運球時軟弱無力,球體落點又是在正前方,這剛好會「阻礙」球員跑步前進速度;如此一來,運球前進的速度怎麼會快呢?

    因此,包括HBL球員、甚至大學體保生等人的「運球落點」之指導,實在需求基層教練不斷提醒;右手運球推進落點在,右側斜前方,左手運球推進球體落點在,左手斜前方。

     

    球是怎麼樣運?

        這些基層球員的運球動作是,用手指頭輕輕撥球,或者用手指頭輕輕觸點球;那動作,就像我們在照顧12歲的小嬰兒那樣的「呵護」動作。所以,我們看到所有初學者球員的運球是,球體本身氣壓充足的彈跳,並不是球員的手指頭與手腕使力使然;於是,不論是那一種方式運球,你都是看到他們「緩步前進」。如果,你再把前段敘述的運球落點在正前方,以致不能讓她們快速運球前進加總;你這個旁觀者,對於她們的運球就有些「不可思議」了。

        遠遠看她們的運球練習,你很難以掌握、看透,該項運球的「重點」是什麼?純粹只是練習運球?教練都沒有「指導與要求」某些重點?這種輕輕用觸點、輕輕點撥的運球技巧資訊,到底從那裡得來?一直很納悶,是那一位「真人」這樣傳授運球技巧的?

        不過,想起還有些大學體保生的運球也是如出一轍:運球軟葩葩、球體彈跳軟弱無力,猛然驚覺該體保生高中教練的運球技巧資訊,也是有問題啊!

     

    學習華而不實的技術

        國小女生球員學習轉身運球好不好?答案可能見仁見智;只是,當全國少年籃球賽裡的10幾隻球隊,在全部比賽裡,沒有超過五個女球員會使用,假如你是教練,你認為該不該指導轉身運球?

    尤其,這些初學球員疑似指導者的「錯誤資訊」,轉身運球2266、轉身運球後又不懂得換手、轉身動作不合理而速度像烏龜走路等等,你認為這種情況的轉身運球技術該指導嗎?

    NBA最常見的運球技巧,不是「急停再走與換手運球」嗎?為什麼基層球員不去學習這二項「常見又易學」的運球技巧,偏偏浪費好多時間去學習,學習那種很少使用,而且,全部球員又使用的不是很理想的技巧?

    只是,看到那些「半桶水」的球員,耍花樣的運球,像猴子般耍弄的運球卻還「過不了對手」,高中乙組與國中乙組的籃球隊,過半數都沒有教練的時候,這個基層籃球的運球技術,可能需要真人下凡去腳踏實地指導囉!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

This Blog

Syndication

Tags

No tags have been created or used yet.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Archives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