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老徐園地

  • 深入探討才知道籃球的藝術,談勇士戰騎士

     

        籃球之所以會被稱為「運動藝術」,其實還需要深入去研究與探討後,才有辦法去解剖牠,然後會心一笑;以下就比賽內容談同情、以小守大、戰術設計、球多流動利益、擋切戰術、球員勤跑動利益、設立掩護者、三種威脅以及聘請勇士隊進攻教練等。

     

    同情?

        看騎士隊轉換防守,LBJ許多時候的「懈怠」,懶得回後場防守,或者慢條斯理回後場防守等,我們沒有看到勇士隊一絲的同情;籃球場,沒有人會同情你的隊友太濫,或者同情你的際遇不濟等。

     

    以小守大

        以小守大的狀況,假如缺乏事前學習個人防守技術,也缺乏團隊合作的防守練習等,對手是樂不可支的;如果球場屢見不鮮這種狀況,不只是球員的問題,「教練要承擔最大責任」。

     

    戰術設計

        NBA(SBL)的同等級裡,假如都是先發球員,扣除掉超級明星球員以外,大家體能與技術差異不會太大;因此,戰術設計假如只是「清開空間單打」,卻遇到防守方的體能、防守技術與防守觀念等不是很離譜,甚至於防守方還可以做到協防的話,你籃球教練所設計的單打,就有些「聽球員」由命的命中率不高了。

     

    球體快速傳導、多流動利益?

        籃球場裡,球體多傳導、流動快的利益有什麼?

        球體傳導流動快,防守者要掌握適當「防守位置(position)」,比較不容易。

        球體傳導流動快,協防者的隨球移動(move as the ball)之「時機(timing)」,會容易因為來不及,而難以協防。

        球體傳導流動快,弱邊(weak side)三線(three pass away)防守者,不只疲於奔命;防守位置也容易因為「移位不夠快」,進而發生偏差現象,進而產生防守錯失。

        球體傳導流動快,進攻方可以藉由移動接球的「加速度與再啟動」,去進行接球過人、接球攻籃的「爆發力更驚人」。

        所以,鄭錦和老師一再「告誡」:籃球是一種「時機&位置」的遊戲。

        你還知道球體快速傳導、多流動有什麼好處?

     

    擋切戰術

        一樣是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騎士隊是「大概知道」,要輪到誰進攻;幾乎多數的組織,防守方可以簡單掌握,應付似的掩護與跑位都是「掩飾的」。

        勇士隊則,永遠不知道他們的「空手掩護(off ball screen)」誰是主角、誰是配角;尤其,勇士隊的空手跑位結合掩護之「真真假假」,讓人難以分辯、讓防守方捉摸不定。包括勇士隊的空手跑位,總是在防守者精神鬆懈時,突然積極跑動並掩護;或者在防守者戰戰競競時,神態自如的輕鬆如旁觀者,緊接著再迅雷不及掩耳的讓防守者措手不及跟隨防守。

        你籃球教練怎麼樣指導,這樣的進攻跑位與技術、觀念?

        籃球是「鬥智的遊戲」。

     

    球員勤跑動利益?

        球員勤快跑動有什麼利益?

        假如防守者鬆懈的,沒有「跟隨到適當防守位置」;空手球員就可以簡單接球、甚至於簡單接球攻籃。

        假如空手球員勤快跑動,就可能在跑動掩護(running screen)過程,製造出防守方「要不要交換防守(switching)的猶豫」,進而獲得瞬間空檔接球攻擊。

        假如空手球員勤快跑位,在跑動與掩護過程,很容易發生防守者的「跟隨阻絕(deny)被遮蔽」;以致防守者錯失緊密跟隨,進而讓空手球員輕鬆接球攻擊。

        假如空手球員勤快跑動,由於防守者需要亦步亦趨的跟隨阻絕;於是,「球場陣式就自然被吸引開來」,進而產生防守方很難做好,弱邊移位偏向持()球者情況下的幫忙(help)防守。

        除此之外你籃球教練還知道,球員勤快跑動有什麼益處?

     

    設立掩護者

        勇士隊的設立掩護者,在掩護後是,「積極、快速移位的尋求空檔、並如饑渴似的想要接球攻擊」,猶且像擋切戰術(motion offense)原則:「沒有規定跑到那裡的跑位」;騎士隊的設立掩護者,在掩護後的跑位則是,停頓、觀察,並彷彿是在,依規定似的跑位。

     

    三種威脅(triple threat)

        騎士隊的進攻,多數是有規劃的;所以,持()球者的三種威脅姿勢,就多數只有:傳球。反觀勇士隊的進攻,儘管隊友進行組織或小組戰之間,持()球者卻饑渴如「三個月不知肉味」般的,想要攻擊籃框;於是,他的持()球就是三種威脅的:接球攻擊籃框(投籃)、接球切入攻籃、接球傳導球了。

     

    聘請勇士隊進攻教練

        假如以,一個星期42小時「100萬美元」,聘請勇士隊進攻教練,來台指導怎麼樣空手跑位與掩護,你可以接受嗎?

  • 往前看還有進步空間,談15年林書豪(上)


     

        從外線些微提升、薪水壓力降低,以及擁有適切隊友後,這個嶄新的「林來蜂」,似乎讓我們看到「驕傲的黃種人」;不過,就事論是,快攻跑位以及控球接應跑位、經常在禁區附近急停收球、對持()球掩護的防守等,還有將近年薪500萬美金的成長空間。

     

    快攻與外側掩護跑位

        由於黃蜂的主力控球在防守上較林書豪優異,因此,書豪很多時候需退其次的擔任得分後衛角色,包括很多時候黃蜂隊的開放式快攻,林書豪其實可以擔任雙箭頭角色去做快攻跑位時,林書豪快攻的「空手跑位」並不是及時,並不是很適當,和勇士隊許多外圍球員,人人爭先恐後做箭頭跑快攻的企圖心是截然不同的。

        這裡有些問題和大家討論(也是某前SBL教練的疑問)

        攻、守二端的2人平行(或者防守方有一步優勢),當你可以衝刺跑步去做雙箭頭的空手跑位時,你林書豪為什麼卻只是緩步前進?

        SBL教練觀點是:不可能由此獲得契機得球攻擊;我們的觀點是:你都還沒有衝刺,怎麼知道防守方會很專注跟隨阻絕(deny)?尤其,假如你進攻方雙箭頭衝刺的空手跑位,你還有很多空手跑位的技巧可以「早一點得球攻擊」,這樣是不是可以製造進攻方許多機會?如果,再考慮你的衝刺快攻跑位,會讓防守方「沒時間休息」,你們後續的攻擊會不會比較容易得逞?

        再思考每一次的箭頭快攻衝刺跑位,都可以趁機「拖累對手的體力」,進而降低他們下一次進攻的水準,你們箭頭為什麼不要每一次都以衝刺的方式做空手跑位?甚至於,就因為快攻瞬間的衝刺空手跑位,可以進而製造其他隊友的空檔、製造其他隊友的運球切入機會等等,你箭頭的空手跑位,為什麼不是以衝刺的方式進行?

        這裡要提的另外重點包含是,很多時候,你林書豪儘管確認不是控球後衛,或者就算你林書豪是控球後衛,當你彼時的位置可以擔任雙箭頭做快攻跑位的時候,你為什麼不衝刺快跑做好箭頭角色?如果對照NBA勇士隊的快攻總是「人盡其職」,再看看林書豪的快攻跑位,不知道球迷有什麼感想?

        球迷有沒有覺得,林書豪假如改善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為球隊,包括自己或隊友「貢獻5」左右的水準?我不知道這樣討論,有沒有讓帥哥教練你找到答案?

        最後討論到半場系統戰術執行時,看到很多次黃蜂隊做外側掩護(outside screen;另稱hand off),林書豪往往總是瞬間啟動空手跑位,經過四至五步跑位難以尋求空檔後,變向再第二次空手跑位就「停留在原地」了;如果對照勇士隊Stephen Curry的空手跑位之跑了再跑,每次都要跑出空檔才停歇,每次都和防守方「鬥智、鬥體力的跑」,這個主攻手的空手跑位,林書豪真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基本上是這樣,目前在世界籃球技戰術裡,最有效的2人小組技戰術,就是屬於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以及持球者幫空手的隊友做掩護之外側掩護(outside screenhand off);因此,以特性的分項進攻來說,小個子外圍球員的「空手跑位技巧(其實含敏捷性與身體抗壓力等)」在這裡就突顯牠的重要性了。

        所以,你們看勇士隊Stephen Curry的外側掩護跑位,打的比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好,林書豪與球迷們真的可以好好學一學,這種得分後衛該有的基本動作「外側掩護的空手跑位」;假如林書豪可以依此進步,這個空手跑位技巧相信可以為他帶來「至少3」的效益,他的命中率就不至於在,37.2%3分球命中率不相上下;那麼,依此統計,單就此部分討論的主題,他就有「8分的進步空間」了。

     

    控球的接應跑位

        15年球季的熱身賽到正規季賽裡觀察,有些時候,林書豪要扮演控球後衛角色;可也是,以優秀控球後衛水準討論,在「隊友搶到籃板球瞬間」,控球後衛的「基本動作」,就該迅速空手跑位擺脫附近的防守者,然後儘快又安全的接應這樣技術,這不只有利於隊友傳導球,也可以讓自己瞬間的加速度運用更明顯。

        問題是,這個球季觀察,林書豪在這個技術動作上,還不夠水準,多數都在隊友搶到籃板球瞬間仍然在原地等候接應;這一來將失去很多快攻與助攻機會,也容易在接應瞬間被截。如果對手瞭解你林書豪的這項缺失,像日前對陣老鷹隊,對手經常做全場緊迫,你打控球在後場卻「接應不到球」;屆時教練團恐怕就不是擔心而已,陣前換將對林書豪沒有信心就自然形成了。

        打控球要接應的技巧,以教練指導上來說多數有三大類,一是像雙箭頭跑快攻的空手跑位,例如閃切、跑後門等利用那些個人空手跑位技巧;其次也像前段敘述外側掩護時的外圍球員空手跑位一樣,藉由隊友站立不動的掩護遮蔽,進行空手跑位後去接應;三是卡位要球的技巧。

        球迷此處可以去觀察快艇隊Chris Paul,那是隊友快搶到籃板球時,他「已經偷看完畢」;然後快速移位,儘快接應傳導球,再接應球後再圖求快速傳導,或下球快速推進,這樣的操作技術。

        常態論,這個接應技術假如改善,每一場球賽將至少可以「多出2次助攻」;那麼,以林書豪現在能力平均值的3.2次助攻績效,假如再多出2次助攻就等於5.2次助攻,如此一來對球隊貢獻就不是替補球員水準了。

  • 趨勢就是有效技戰術;15年亞錦賽心得分享

     

        如果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你只知掩護跑位(pick and roll),而不知還有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掩護隱藏(pick and fade)等的motion概念,這一來可能會在持()球者需求技術上產生盲點;至於影響罰球與投籃命中率,可能要從態度與練習量及心理醫師探討;有關選材與換血,如果從競技與NBA馬刺隊探討,你可瞭解,換血這詞有些扯。

     

    換血與選材

        你從運動科學的書本上,不論是運動員選材、競技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法、遺傳學或者林正常老師的運動科學等學門裡,看過所謂「換血」這個名詞嗎?好像沒有。

        那麼,遠的不談,競技運動團隊差的也不談,看倌你看過NBA馬刺隊最近15年來,Tim Duncan39歲那麼老,NBA18年了,Manu Ginobili38歲打NBA13年了,可他們球隊談過換血這個名詞嗎?

        也沒有;OK,那麼,請問各位:為什麼你們瞎起哄、跟隨別人叫叫囔囔喊「換血」這個詞?

        切記:國家籃球隊就是競技籃球,和NBA馬刺隊一樣的講究勝利;所以,只有選手「可不可以用?」而沒有莫名其妙拿些理由去淘汰某些人,也不能不夠科學又胡說八道的說:居於年齡而換血(換人);更不能夾帶個人私怨、憑藉個人喜好等緣由的淘汰某些人等,以上那些都不符合運動科學,都不是競技運動。

        因此,當林志傑「假如像Tim Duncan一樣好好保養與訓練」,他可不可以像Tim Duncan一樣打到39歲?當然可以;假如可以,喂,你們在叫什麼換血啊!

        因為,假如林志傑像Tim Duncan一樣的持續鍛鍊與保養,依目前的能力,臺灣三、五年內,「誰可以取代林志傑他?

        若沒有人可以取代他,你們在講什麼「年齡與換血」?

        也就是,競技運動是,「選擇好的將材,把他放在團隊上」,這叫選材;選材沒有年齡限制,不能以年齡為基準。所以,西班牙國家隊在世錦賽與奧運比賽時就將年輕不到20歲的Ricky Rubio選上來,包括中國大陸男籃把彼時18歲小將陳江華選上國家隊予以運用一樣;因此,競技籃球在選材上講,儘管年齡很大的,Tim Duncan(39)Manu Ginobili都被NBA馬刺隊保留;甚至於看倌們,你們看到2015年的NBA騎士隊,也是「老將一堆」。

        所以此處總結是,競技籃球的趨勢就是,把最好的人材,以及還有一些價值的選手,不論是老將或者年輕小將等遴選為代表隊的一環,然後替競技籃球隊貢獻;假設儘管他已經32歲,卻還腳踏實地勤加鍛鍊,也愛護自己的做好保養,如此你不能拿他和那些30歲,卻不懂得愛惜自己,老是體力不繼、身材雍腫的球員「混為一談」,然後用人云亦云的換血把他(腳踏實地球員)淘汰。

     

    影響罰球與投籃命中的因素

        John Wooden嘗說:影響投籃命中率的因素有心理的、生理的、外在因素以及基本動作等四大類;就所知將這段話逐一闡釋:

    一、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缺乏自信、緊張怯場、猶豫、懼怕、迷信、漫不經心、心神恍忽、壓力、態度等。

    二、生理因素包括體能、準備運動不足、受傷、睡眠不足、視力不佳、疲憊、疏於練習、球感不佳等。

    三、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光線不良、球體不佳、球壓不足或過大、球場通風不佳、籃框背景不當、地板滑溜、對手防守狀況等。

    四、基本動作:包括瞄準點、體角、雙腳、上半身、手臂、持球、投        籃協調性、投籃技術純熟度、練習量等等。

        所以,中華台北男籃今年在亞錦賽的命中率不高、罰球不准,球迷有什麼觀點?我們從運動教練角度觀察覺得,「態度」是一個相當重要關鍵。因為,罰球的時候是「沒有人防守你,又是距離籃框很近」的情況下進行;所以,執行者你應該是戰戰競競、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這樣的態度去執行罰球,而不是「罰球不進也無所謂」的隨便。

        另外,假設球員自己瞭解,投籃命中率不高,罰球不準;那也應該是,每天球隊練球後,自己再額外去做200顆罰球的練習這樣的勤奮態度。你不應該像火箭隊的Dwight Howard在湖人隊時期,別人與隊友都對他的罰球嗤之以鼻了,他卻還死皮賴臉、非常不識趣的講些543話;然後,讓隊上老大哥Kobe Bryant看不下去的講話,他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在訓練後,做意思意思的50次罰球練習,這樣非常差的態度與言行。

        當然,還有球員與教練提到比賽裡的罰球時之壓力;我們瞭解,比賽怎麼「會沒有壓力」?尤其這種亞洲區各國國家隊頂尖又絕無僅有的杯賽,這種關係到可不可以參加奧運的資格賽,這種肩負各國球迷期待的球賽,沒有壓力才怪;只是,我們知道這種比賽,球員一定會有壓力,可為什麼國家隊教練團,含技術顧問之類的人員,為什麼沒有「專業的心理學專家」跟隨國家隊去比賽,去輔導、疏導球員的壓力?

        還記得最近二年的NBA頻傳球員面對各種壓力,總是需要求救於心理醫師的新聞,以及中華跆拳道代表隊,參加奧運比賽時,得利於心理輔導師而獲勝的事嗎?既然競技運動的趨勢如此,那麼,假如國家籃球隊出國比賽,卻拿壓力當藉口,此時,我們就不知道到底是那個單位不瞭解趨勢的不聘請心理醫師,還是我們體育署不解風情的不給心理醫師去協助國家籃球隊了。

        切記:競技運動是科學的,不論是生理或心理等,那都是「完成戰術的一部分」;因為,假如一位球員因為疲勞沒辦法消除,也就是沒有做好恢復,他就沒辦法完成教練圖求的戰術;或者假如一位球員因為壓力太大,進而在比賽中的投籃、比賽中的罰球等畏首畏尾,他就沒辦法完成教練設定的,這個恢復與心理壓力紓解等,都是趨勢。

     

    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之進攻

        前面一篇文章提過,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防守有六大類,現代的趨勢是以交換防守(switching)、障礙緩衝後還原(show and recover)等居多;那麼,為什麼中華台北的國家隊最近幾年,在執行這個進攻戰術上,總是窒礙難行,不像其他國家隊那般順暢?扣除掉場上第3人的射手、弱邊的組合要點與時機二大問題之外,我們整理出來大概有,持()球者與設立掩護者的相關技術不足,以及這種戰術的變化不熟悉等二大問題。

        首先討論對持()球掩護時的持()球者需要什麼技術?球迷可以去看最近熱絡的NBA熱身賽,從中觀察你可以理解;我們簡單整理是:左()手橫向運球推進、左()手橫向運球推進再往籃框運球衝鋒陷陣、左()手橫向運球推進再轉身運球繞回來藉由隊友第二次掩護攻擊、左()手橫向運球推進後急停跳投、()手橫向運球推進遇障礙換手或轉身運球變向衝往籃框、左()手橫向運球推進後傳導球、左()手橫向運球推進遇障礙換手變向衝往籃框後拋投、左()手橫向運球推進遇障礙換手變向衝往籃框後傳導球、左()手橫向運球推進遇障礙換手變向衝往籃框後高擦板上籃、左()手橫向運球推進遇障礙換手變向衝往籃框後急停再走攻擊或傳導球、左()手橫向運球推進遇障礙再後退運球尋求機會等。

        現在中華台北的諸多控球者的問題是,會橫向運球推進的屈指可數;然後,遇到對方採取交換防守因應時,不會採取先後退運球拉開空間再加速推進的用速度去過對方長人。包括像前述的淺藍色字體的技術:左()手橫向運球推進遇到對手做障礙緩衝時,不會換手或轉身變向衝往籃框;會操作這技術的,印象中只看過小四與陳盈駿操作。

        所以,從這二段話球迷可以瞭解,中華台北的「控球後衛指導與訓練」是相當不足的。但是球迷必須瞭解,現代籃球的趨勢是,控球後衛需要經常操作這些項目的技戰術,不只是因為牠(對持運球掩護)很有效,還有因為進攻時間24秒的限制,所以,控球後衛經常需要採取這種技戰術來做結時間攻擊;因此,當你教練設計的戰術被視破,當你們籃球隊主攻手被鎖定,你們球隊又不擅長這種對持()球掩護進攻戰術,你們還圖求什麼勝利?

        最後再討論前言所提,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技戰術,假如你只知道外國記者所言的掩護跑位(pick and roll),而不知道對持()球掩護還有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掩護隱藏(pick and fade)等的motion概念,你籃球教練在此的「戰術設計」,會不會因為自己的缺憾而自我設陷?

        這裡包括籃球教練怎麼樣指導設立掩護者,怎麼樣經過「解讀防守(read defense)」後再因應(read & react);例如:

        如下圖左禁區狹窄,你教練應該指導黃色圓圈1號球員先解讀防守,設立掩護後,由深藍色箭頭所指做切出準備接球投中距離;你不應該只知道掩護跑位的告訴黃色圓圈1號球員,做白色箭頭所指的掩護跑位,如此當然沒辦法獲得空檔得球攻擊。

     

     

     

     

     

     

     

     

     

        假設禁區狹窄之外,對手做交換防守,教練要指導黃色圓圈1號球員,就以motion的掩護後再依藍色箭頭所指,去替第二位隊友黃色圓圈2號隊友掩護(如右上圖白色直線),讓黃色圓圈2號隊友依白色箭頭所指空手跑位接球攻擊,如右上圖操作。

        切記:趨勢已告訴我們對持()球掩護技戰術是最有效的,你籃球教練需瞭解並充分指導,尤其在控球後衛部分;至於趨勢已經明顯告知,對持()球掩護有三大類變化,不是只有pick and roll,還有掩護切出(pick and split)、掩護隱藏(pick and fade)等,所以,你籃球教練就需要明確指導,並讓球員勤加練習至熟能生巧。
  • 態度、專注、防守技巧與特色是15年亞錦賽四強要點

     

        如果可以把伊朗的半場得分守在29分,球迷可以瞭解中國男籃的防守態度、專注於防守的心理實在令人讚賞;每位球員專項技巧,都在控球後衛執行戰術上,簡單去發揮,這球賽就沒有什麼困難了。

     

    態度與專注以及技巧

        中國男籃對戰伊朗以及對抗菲律賓的球賽,讓球迷看到他們「拼命防守的態度」;那幾乎是傾盡全力於防守,從外圍對小個子球員的對球施壓(pressure the ball),不論是對持()球,還是對小個子球員的空手跑位等皆然,都是前仆後繼讓對手壓力重重,進而讓伊朗和菲律賓男籃產生「低得分」的比數。

        這裡有二個關鍵因素是中國男籃防守上的特色:「專注與技巧」;也就是專注於防守,不能讓對手輕鬆運球,不能讓對手簡單運球突破,不能讓對手輕鬆接獲傳導球等,這樣態度與技巧,當然和某些籃球隊的防守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對照菲律賓男籃的優異個人基本動作,菲律賓男籃卻還總是難以得逞,你可以瞭解中國男籃的防守技巧是多麼純熟;那包含對運球者「不屈不橈的跟隨」,是那種雙手高舉、持續貼身製造運球者壓力;然後,高個子球員「保持在球與框之間」,以守門員角色如似「螳螂捕蟬、麻雀在後」般的如影隨形等候運球切入者。

        這裡執得一提的是,很多人都講「中國男籃球員身材高大」,意思是中國男籃因為身材高大的動作不夠敏捷;可也是,為什麼他們對戰菲律賓男籃,卻還可以從頭到結束的都採取「釘人防守」?

        從運動訓練法去思考:心理上的態度教育以及體能敏捷性的鍛鍊,還有對運球者切入的防守技巧之訓練與指導是重要的三大關鍵;沒有適當的態度教育,很多防守者的心理是容易鬆懈的,想當然就容易被過人。沒有做好對運球者切入的「防守腳步訓練」,防守者是很容易腳酸、腰酸背痛進而中途放棄的;缺乏對運球切入者的腳步之體能敏捷性鍛鍊,想當然交叉步跟隨5m後,防守者就會放棄的。

        尤其很多防守態度不佳的球員,往往對運球切入者只是跟隨二步到三步後,就會因為缺乏耐心,然後就會「不自覺下手去抄球」,進而被過人、進而招惹犯規等,這些都是對運球切入者的防守技巧之訓練與指導,好與不好的結果。

        這裡討論有關專注與防守技巧,另外指的是,當進攻方在做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的組織時,很多對持()球防守者是「不夠專注」的,沒注意有沒有人設立掩護(pick),然後非常離譜的移位去給設立掩護者擋,進而造成進攻方空檔;可是,你們看中國男籃的對運球切入者是,「觀察並由設立掩護者前面硬擠(over the top)」的持續跟隨防守,這二種防守的專注與技巧是天壤之別的。

     

    簡單專項技巧

        中國大陸男籃的高大球員,例如易建聯、周琦與王哲林等,有什麼「得分」技巧?除了跟進籃板球的灌籃之外,就是罰球線二邊的中距離投籃,以及被犯規後的罰球對不對?

        因此,好多人講中國大陸男籃的「高大」,其實有些危言聳聽;因為他們的低位單打技巧,並不是很可怕、很靈巧。只是,在進攻上,戰術設計讓他們長人在高、低位打(high low)時,可以出現中距離投籃,包括強邊(strong side)、弱邊(weak side)轉移球後的底線中距離投籃機會,以及掩護後切出(pick and split)投中距離;所以,中國大陸男籃長人之「專項技巧」,是不是很簡單、球員很容易達成?

        其次看中國大陸男籃雙箭頭,只有二邊底線投籃,以及二邊45度的原地接球投籃、快攻上籃而已對不對?尤其,不論是破解區域防守的傳導球接球投籃,或者控球後衛的切入導傳這樣的「簡單原地投籃」;甚至,對付釘人防守時,控球後衛和高大中鋒做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藉以吸引幫忙防守(help)後,射手的定點投籃(spot up),這樣的簡單技巧。

        球迷看過中國男籃的射手,做過接球過人急停投籃的嗎?連這種稍微困難的技術都很少使用,你不難理解:中國男籃射手之工作「有多麼簡單」。

        至於中國大陸男籃的控球後衛,他的專項工作就比較困難、複雜了;從後場移位接應、從後場接應後運球推進、從後場運球突破過人,然後到各位置各角度的傳導球技巧、破解區域防守裡的從空隙切入得分、破解區域防守的從空隙切入再分球技巧、破解釘人防守的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之橫向運球技巧與運球突圍技巧,以及控球後衛必備的3分線投籃技巧等。

        從以上敘述可知,這些幾乎相當於NBA控球後衛技巧了;因此,球迷從這裡可以瞭解,籃球場上「優秀控球後可以讓隊友工作更簡單」,讓各位置球員的工作更輕鬆不是空穴來風的。

     

    啟發與總結

        2015年亞錦賽冠軍戰,菲律賓守半場2—3區域防守,第一節後段守釘人,其後都守2—3區域,主防中國男籃的高大球員;其中特色是區域的低位都在前防守,球迷有何啟發?

        中國男籃一直守釘人,你有什麼感想?

        中國男籃的長人,這些高大球員都擁有守門員補位技術與觀念;和中華台北只有Quincy Davis擁有守門員技巧與觀念,那是傳達什麼訊息?

        日本男籃在季軍對抗伊朗的球賽裡,竟然多數時間採取3-2區域防守,你看到什麼?

        日本男籃的破解釘人防守,總是以深切(deep cut)開啟,然後再以深切掩人耳目,最後多數以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結束,效果非常好;你有什麼感想?

        當中華台北的籃球裁判,可以在亞錦賽的決賽裡執法,看倌對於王人生老師這幾年在培植籃球裁判的功勞、苦勞與辛勞有什麼感想?

  • 趨勢趨勢就是技戰術;談15年亞錦賽

     

        從目前為止看來,籃球技戰術自08年奧運以來,還沒有產生較大變革,還是跟隨趨勢而走;就讓我們從身材與對抗性、中鋒投3分球與守門員、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之攻守、罰球與投籃、選材與換血等討論。「http://shuwst.pixnet.net/blog/post/437149627

     

    身材與對抗性

        日前記者與球迷談論,中華男籃的釘人防守後之交換防守(switching),以致以小守大的「身材不如人、對抗性也差」之事;從運動訓練法去討論,其實那是中華男籃的「訓練與營養」跟不上趨勢與潮流,所要面對殘酷的現實問題。

        基本上操作過健身(健力)、塑造自己為肌肉男等人士最清楚,要讓身材壯碩有二個要件:「重量訓練與營養補充」是一件既快速又有效的事;因此,當中華男籃的球員面對那些看似肌肉男的對手時,顯得非常嬌小又弱不禁風是怎麼一回事?那當然是我們的球員缺乏鍛鍊、缺乏營養補給所致。

        平凡如我之流的球迷不知有沒有經驗:如果你在籃球場面對身材壯碩似健力選手,你心裡作何感想?挫劣等(台語)、未戰已棄械投降等。所以,中華男籃的輸是情有可原,中華男籃的輸是國內各球隊教練、訓練員的錯;因為我們瞭解,好多籃球教練團是婦人之仁,允許球員不必認真操作重量訓練;因為好多球隊教練團不懂得運動營養這些肌蛋白、肌酸等物質的作用,所以教練團當然不會鼓勵球員服用,所以,在中華台北的球員裡,肌肉男型態的球員就屈指可數了。

        有一位數學系的籃球教練問道:沒有肌肉就沒有對抗性嗎?我笑笑的舉例說明:石頭碰肌肉和石頭碰骨頭那個較痛?而剛好,你假如是那個皮包骨的球員時、、、、、教練,你還要在此時談對抗性嗎?

        所以,看到亞錦賽肌肉男球員滿天飛得到趨勢是,當別人已經訓練加上服用高單位肌酸,藉以強化球員壯碩身體的時候,假如我們還在考慮要不要腳踏實地操作重量訓練,其實,這個時候,就像我研究所那個奧運金牌教練跟我說:不用研究要不要操作重量訓練,你回去務農比較好(台語)

        奇怪,為什麼中華台北,還有不少籃球教練反對操作重量訓練?並且不知道肌蛋白這玩藝。奇怪,沒有身材為什麼又不練?

     

    中鋒投3分球與守門員

        新臺灣人Quincy Davis與曾文鼎等中鋒,在面對亞錦賽各國精英時,那些高大中鋒總是跑到3分線外投3分球事,一直頭痛不已;因為,先前包含在臺灣的SBL比賽,包括Quincy Davis自己、吳岱豪等人,「根本就不會投3分球的」。所以, Davis在臺灣的比賽防守時扮演的「守門員」角色,就恰如其分的相當盡職、讓SBL各隊頭痛萬分;現在問題來了,亞錦賽進攻方的中鋒屢試不爽的投3分球,還命中率蠻高的情況,你Davis還固守禁區當個守門員嗎?不行;那麼,跟隨出去緊貼的結果呢?中華男籃的禁區就沒有了守門員,中華男籃的禁區就唱起空城計的任人宰割,甚至Quincy Davis也會因為交換防守之故,被那些矮小後衛「過假的」。

        先前許晉哲教練的操作,還有些區域防守做部分遮蔽,可以協助 Davis在此防守的缺失;現在的阿三,卻因為包含Davis的傷勢並未痊癒,這個高大中鋒被對手戰術拉到3分線外就顯得「苦不堪言」;球迷還記得2000年雪梨奧運、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裡,美國夢幻男籃的痛嗎?就像這幾天的中華男籃齁!!!!!!!!!!!

        所以看倌,美國男籃在籃球技戰術的潮流裡終於覺醒的,在2008年北京奧運開始,要求中鋒的交換防守後,還是要去面對矮小球員,中鋒要擁有面對矮小球員11的防守能力,進而把守門員的角色忽略;好了,討論這個趨勢到此,籃球教練們瞭解了籃球技戰術裡,「高大中鋒也要擁有3分線外的防守能力」嗎?

        有教練問道:怎麼樣因應?訓練、訓練再訓練。

        平常的11訓練,要35時安排矮小球員和高大球員做3分線外11,以及安排矮小球員從中線加速運球,高大中鋒在3分線等候的11攻守等。

        平常要多做221/4場對打訓練,讓所有球員適應、掌握防守上的解讀、防守上的聯絡、防守上的交換時機與要領,以及交換防守後2人怎麼樣「通力合作防守」。

        緊接著平常要多安排3人交換防守後的因應、4人交換防守後的因應、5人交換防守後的因應,以及5人區域防守後的因應等。

        至於高大中鋒怎麼樣因應趨勢?近距離投籃要練,把投籃技術修正並練習純熟;然後,高大中鋒當然要練投3分球,包括中鋒設立掩護後切出(pick and split)接球投3分球的技術動作,每天要練個100次以上,因為這是中鋒的專項技戰術。

        切記:你籃球教練對這個趨勢需體認,對於這個一場球賽裡會出現340次的2人組合技戰術,你的球員假如缺乏練習是難以因應的。

     

    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之防守

        目前全世界籃球場最有效、威脅性最大的2人小組技戰術之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進攻,還是繼續在亞錦賽耀武揚威,還是繼續在亞錦賽讓各國教練與選手恨之入骨;中華男籃這次亞錦賽裡的防守缺失,扣除掉態度之外,其實也是在此痛不欲生。因為在對手實施對持()球掩護(on ball screen)時,中華男籃多數採取障礙緩衝後還原(show and recover)情況;結果衍生出來的是,3個球員防守4位對手的「漏洞百出」,進而被對手3分線射爆了。

        以現在NBA流行的對持()球者設立掩護(on ball screen)的防守種類來說,絕大多數球隊教練都採行()做成障礙緩衝(show or hedge)然後以障礙後還原(show and recover),以及()交換防守(switching)或稱跳出交換(Jump switch),只有某部分特殊狀況球隊會採取()類似包夾(trap)的關門防守(defender closes in),還有()允許範圍內做防守持()球者先叫讓路(open up),然後由設立掩護者中間穿出防守(slide through),其他還有種類是()防守者由設立掩護者之前面硬擠的由前跨過(over the top)防守、或者()二位防守者皆由掩護者底下跟隨(follow)做好保護禁區(shadow post)的防守策略等六種。

        當然,不論做成障礙或交換防守各要面對進攻與防守的人、因時、因地、因不同情境等等考慮;因此,這些防守要領沒有絕對利大於弊的情事。所以,這裡就呈現出每個總教練之「教練哲學」,以及籃球教練「平常有沒有練」的衍生問題。

        以美國夢幻男籃從2004年希臘雅典奧運之後,他們以Mike Krzyzewski教練為首的教練團,一直以來都以交換防守為主;所以,他們在選材上就以「靈活的高大中鋒為主」,去進行選、訓、賽,這是他們教練團之哲學。

        現在,呼應前篇文章「從敗於黎巴嫩看,中華男籃距離奧運有多遠?http://shuwst.pixnet.net/blog/post/436939375」,咱們來討論中華男籃在此防守問題重點是,採取障礙緩衝後還原(show and recover),演變為3個守4個的輪轉防守(rotation defense)要點與怎麼樣改善。

        以左下圖1為例,X3X5做包夾防守,或者稱做障礙緩衝後還原狀態,此時二個重點,一是X3X5要做好阻傳(deny the pass),不能隨意讓球輕鬆傳導出去空檔區;其次,可以釘人的像X1X4都該適當跟隨做到阻絕(deny),不要讓對手輕鬆接獲傳導球;再者X2就變化為「12」的狀態,並且比較靠近黃色圓圈2號球員,因為黃色圓圈2號球員他的位置比較容易接獲傳導球。

     

     

     

     

     

     

     

        假設黃色圓圈5號空手跑位到禁區的空檔,彼時X2就要稍微移動靠近黃色圓圈2號的,變化為12的「2號、5」,並且,X2要告訴X4隊友「底線人多、底線過」;彼時X4球員,在黃色5號圓圈球員移動時候,也要「隨球移動(move as the ball)」,並移動到比較危險的球員黃色圓圈5號球員的附近,也一樣是呈現「12」的狀態,防守黃色圓圈4號及黃色圓圈5號球員如右上圖2

        所以,以上二個圖的狀況,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防守者都要保持機警的「看人、看球(ballmanme)」;除此之外,每個防守球員還要保持聯絡的告知其他隊友「底線人多、右邊給你」等聯絡。彼時,最好的防守是:設陷的引導傳導球,然後去抄截傳球;彼時次佳防守是,沒抄截球,卻在球到、防守人到的「可以阻傳(deny the pass)、阻投(block shot)、阻運(stop the ball)」等對球施壓(pressure the ball)的防守技術。

        緊接著假如如左下圖3,變化為右下圖4,球傳導給黃色圓圈2號球員,X2彼時最靠近球,當然要趨前(close out)對球施壓;X4由白色箭頭所指,移位去防守黃色圓圈5號球員做在前防守(over play)X1由白色箭頭所指,移位去防守黃色圓圈4號球員,並「指揮隊友X5」移位防守黃色圓圈3號球員;X5由白色箭頭所指,移位去防守黃色圓圈3號球員這樣的「逆時鐘輪轉」。

     

     

     

     

     

     

     

     

     

        再假設狀況假如如下左圖5,變化為右下圖6,球傳導給黃色圓圈4號球員,看左下圖5狀態X4彼時最靠近球,當然要趨前(close out)對球施壓;X2由白色箭頭所指,移位在前防守黃色圓圈5號球員;X1由白色箭頭所指,移位去防守黃色圓圈3號球員二線(two pass away)阻絕(deny)X3由白色箭頭所指,移位去防守黃色圓圈2號球員這樣的「順時鐘輪轉」。

     

     

     

        下一次再和球迷談,中華台北的對持()球掩護進攻缺失、中華台北的投籃與罰球(含運動心理師),以及換血與科學選材事。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

This Blog

Syndication

Tags

No tags have been created or used yet.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Archives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