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

歸去來辭(121)—我心中的KG

■    親切的KG
如果連同在美國的採訪算在內,我一共近身採訪過KG已經有好幾次了。每一次他帶給我的感覺,都不太一樣。


*別問我KG是否能進籃球名人堂,我的回答是:Of Course!他當然會是籃球名人堂的一員。不論他得不得總冠軍,一點都不會影響到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沒錯,他拿的薪水超高,但是有人質疑他做的事不符合他的薪水嗎?看看很多身價與薪資並不相符的球員吧,你會知道KG是多有價值的一個球員。不要說籃球名人堂,就算是NBA要在五十大球星外再加選十個,我也會在那十個中挑選KG

 

*KG是否被交易?從我第一次開始採訪KG開始,同樣的問題被用各種「方式」被問到:直接的、拐彎的、套話的我聽過各種「無所不用其極」的方法,包括我也試過,希望能夠讓KG「透露一點蛛絲馬跡」,讓他說出「I‘ll move on」的話。Ok,他說了,但始終就是「點到為止」。他會在媒體前哭,但也不曾表示他會去、或是他想去那裡。紐約、芝加哥、底特律、洛杉磯….等都是傳聞他會去的地方,但是KG始終不曾鬆口。儘管每次adidas都告訴媒體,最好別問他「這方面的事」,因為一定得到都是「差不多」的答覆。我也領教過了,所以我乾脆都不問了。

 

*如果KG被交易,他值多少?就算不論他的薪資,至少也值一個隊三到四個先發球員,這一點都不誇張。即便他現在是30歲的球員,但我跟你保證,再過三、五年,KG還是KG

 

*KG其實還像是個大孩子,這是幾年前我會有這種印象;現在他成熟多了,用另外一句話來說,變得比較世故。這次他非常的貼近球迷,也很熱情,他並非一個孤傲的球星。我不知道這是否為公關訓練的結果,但是自我開始採訪NBA以來,adidas的球星都給我良好的感覺與印象,對於跟媒體以及球迷在互動上也相當好。換句話說,他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接近。若與adidas另一個球星Tim Duncan相比,KG是比較好聊的一個。

 

*KG對於今年夏天球隊的動作,大體上還算滿意。但是灰狼隊光靠一個Mike James,以及新人Randy Foye的加盟就想打進季後賽,是有相當的難度。

 

這一次來台灣,是他最親切的一次,一點都感覺不出來是年薪超過2000萬美金的超級巨星,雖然只是短短一天,但是給我的感覺是任何一次訪問他時都讚。這次的「狼王」,很平民,也很親和。

 

    澳洲姑娘的「緊身服」

很多人對澳洲女籃隊的「緊身服」很感興趣,讓我來說說吧。

 

澳洲女籃穿這種緊身球衣已經有十年的時間,其實當初會換穿這種球衣,其原因不是為了「性感」、「好看」,而是避免不必要的拉扯。據澳洲總教練表示,目前好像全世界大概只有三支球隊會穿這種緊身球衣,她們不覺得有什麼不對或是奇怪的地方。

 

如果有些好色男認為,穿緊身球衣可以看到「激凸」,我想是看不到的。如果你要我們的女籃也穿這種球衣,我想,饒了她們吧。

 

至於男子球員有沒有可能穿這種緊身球衣?我想,算了吧,「某個部位」就會太「突出」了,男人不宜,男人不宜。

 

    女籃的問題

有時候,轉播一場球員加上記者,再加上工作人員,比球迷還多的國際比賽,也是很有趣的事,這是很難得的經驗。

 

講到這個「女籃問題」,勢必又是一堆口水戰。我很少去談女籃,因為女籃有很多東西不是用媒體建言的角度可以解決的。講多了「逆耳之言」,無端招人嫌,女籃世界根本不像男籃那樣開明。

 

*為什麼媒體不喜歡報導女籃?說實在話,女籃對媒體的態度是什麼?心情好就接受訪問,心情不好就擺臉色給你看。我不是講那個球員,而是講教練。台灣那麼多要報導籃球的媒體,會真的連個女籃的新聞都不寫嗎?但要是沒有,絕大部分的原因都是「起賭爛」。我又為什麼要拿熱臉去貼人家的冷屁股?

 

*你說要檢討媒體嗎?講白一點,女籃自己要檢討跟媒體的互動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老抱怨媒體「不報導」,解決不了問題,媒體也不是不會報導,就是「冷處理」。現在不比20年前,以前籃球記者要跟籃協關係好,要跟球隊關係好,才會有新聞好寫,現在網路這麼發達,資訊流通很快,網路早就取代了傳統採訪才能得到消息的方式。誰還在乎有沒有報女籃的新聞?就我認識的女籃人士裡,有的人早就體認了,有的人還是20年前的想法。時代早變了,報不報導決定權並不在球隊,而是在媒體手上了。

 

*女籃真的沒有市場嗎?目前看來,這是Mission Impossible,只有摩西一杖能劈開紅海才有可能。

 

第一,從台灣目前的WSBL來看,一點看頭都沒有。國泰獨大的情況是「萬年難解」,不會因為實施了那種「有名無實」的選秀制度而有所改善。各隊保護十多名球員,其他釋出,那有意義嗎?再者,各隊的基本條件本來就不相同,目前國內的情況根本無助於女籃市場的開發。

 

第二,各隊根本沒有一個「聯盟」的共識,只有母隊的忠誠問題。球員都是可憐蟲,一入江湖,連跑都跑不掉,否則就不要打,20幾歲就引退的球員多得是。從高中開始就等於簽了「賣身契」,難道不是這樣嗎?你自己不要這個球員,或用不到這個球員,但也不讓別人用,這是我最厭惡台灣女籃界的地方,而且,這種情況不曾改變過,講了一百年也不改。

 

第三,女籃與這個社會脫節太嚴重了。女籃球隊、球員,有沒有想過妳們帶給社會的形象是什麼?我希望她們真的要好好想一想。

 

WNBA到今年,正好是十週年。這個聯盟發展得還不錯,雖然球員的薪資依然不高,但是每場比賽平均還可以有8000個觀眾,就算是NBA的四成,也是很不錯的數字。他們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借鏡?我們的女籃界,似乎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我說過,對於國內女籃,我只看高中女籃。如果還有人說我不重視女籃,那麼請你自己去找一個重視的。另外,也請反省一下,別人為什麼要重視你。

 

    Netball

紐西蘭女籃隊是很年輕的一支球隊,在對中華隊以及義大利隊之後都以大比分落敗。教練的感想是:身體對抗性太差。我其實知道原因的,因為大部份的紐西蘭女籃球員,都是從Netball球員中選出來打籃球的,經驗不夠又年輕,所以對於對抗力強的比賽根本不適應。順便一提的是,紐西蘭男籃國家隊叫做「Tall Black」,女籃國家隊則叫「Tall Ferns」。

 

記得在2000年,我還住在紐西蘭的時候,我曾經寫過一篇介紹「Net Ball」的文章,不知道有誰記得?Netball,我稱之為「英式籃球」,也有一個別名為「Women’s Basketball」。這是籃球的變種,但是比現代籃球還要更接近1891Dr. Nasmith所發明的籃球。在1895年時,一位叫Dr. Toll的美國教育家,把最初的籃球規則13條抄寫帶到了倫敦,再加以改良後,成為今日的Netball。此後,這個「Women’s Basketball」變成一項大英國協領地中,一項流行的運動。最初男生也可打,後來只剩下女生可以打,成為女性專屬的運動。

 

Published 20-07-2006 05:00 by 朱彥碩
Filed Under: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Post Calendar

<2006年7月>
週日週一週二週三週四週五週六
252627282930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12345

搜尋

Go

Archives

Syndication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