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洋將不是要「強」,而是要「適合」

今年SBL是洋將最多的一年,除了裕隆隊之外,其他六個隊,都找了洋將,而且其中還有像桑德斯、艾倫、湯瑪斯三張老面孔。也許有些球迷會失望,SBL依然是有洋將身高限制,他們的薪資也不是很高,但是在我看來,這才是最正確的洋將政策。

 

簡單的說,我得先問問各位:你希望洋將來SBL,他們的工作是什麼?

 

SBL為什麼要請洋將?目的不外乎兩個:一是增加比賽的精彩度,二是可以幫助本土球員成長。而增加比賽精彩度的同時,你絕對不會願意看到請來的洋將是個球場黑洞。現今CBA請了很多高價的洋將,不但不講團隊,拿了球也是自己單幹,這對比賽的精彩度到底有什麼幫助,我實在是看不出來。打到最後變成洋將的單挑秀,這叫精彩嗎?我想起我過去看中華職籃CBA的時候,最討厭的一件事也變成了靠洋將在打球,一次上兩個,不是你傳我就是我傳你,球隊實力的強弱取決於洋將的強弱,這樣的球賽有意思嗎?

 

另外一個目的顯得更為重要了:如何利用洋將提升本土球員的實力?最好的方式是:找個「角色球員」的洋將。

 

像過去來SBL的三位洋將,桑德斯、艾倫與湯瑪斯,他們跟中國那邊的CBA洋將在實力上是差很多,但是他們可以提供球隊之需要,不會壓縮到本土球員的空間這才是我所希望看到的洋將類型。我跟幾個SBL的教練談過,他們第一希望的是洋將可以提供充份的防守與籃板,第二希望的是他們可以跟著團隊打球。本土球員的能力成長與否,才是他們最關心的,因為勝負必須取決於此,否則大家就砸錢找會砍的洋將就好了,聯賽也可以收了。

 

舉例來說,我很欣賞艾倫在達欣隊的角色,不但可以幫助田壘維持他的威力,也可以掩護其他球員的穩定發揮。令我感到欣慰的是:SBL的教練,不會只看數據來決定洋將的好壞,而是看他在整個團隊裡的角色是什麼。如果只看數據,那艾倫根本不夠看,但是達欣依然找他回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符合上述兩個希望,他能做到。這就表示,在任用洋將的思維上,我們的教練比CBA的教練還要更為先進,這樣才能促進本土球員的發揮跟進步。

 

那也有人會問:為什麼還要限高度呢?

 

基本上,目前台灣球隊的打法,都不是以內線球員為主。中鋒在台灣所有球隊裡的定位,都不是第一攻擊點。所以你弄了一個比較高但比較慢的球員來,球員在進攻上會很習慣性的交給他,那其他的戰術都不必跑了。與其如此,找些靈活一點的鋒線球員,也就夠用了,效能反而會比那些高大球員好。我覺得可以把高度放寬到69吋,這樣可以多訓練一些本土球員在防守高大球員的包夾能力,但限不限高度,都不會改變台灣球隊的打法。

 

所以,我一向主張,SBL的洋將就是要找「適合」的,能幫本土球員發揮、進步的最好,而不是找個超強的砍將,或是只會在籃下賣高的。把他們這些洋將一一掰開來可能不比人家的洋將強,但是當他們融入團隊後,你會發現他們更可以幫助本土球員發揮,所以我非常贊成目前SBL各隊找洋將的想法跟政策。等到我們的球員在能力上提升的時候,我們可以再考慮找價格更高、更強的洋將。

 

Published 10-01-2010 03:37 by 朱彥碩
Filed Under: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Post Calendar

<2010年1月>
週日週一週二週三週四週五週六
2728293031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123456

搜尋

Go

Archives

Syndication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