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

台灣球隊CBA夢想難圓

CBA,看起來好像很美好。很多台灣球員都想去,甚至很多台灣球隊也想去。每每聊到兩岸籃球,總有為數不少的球迷會說:「何不台灣的球員組一、兩隊打CBA?」

 

幾年前,我還聽過這樣的風聲。這兩年,連屁都沒響一個。

 

為什麼?

 

CBA現在的經營者,盈方公司,今年一共與中國籃協簽了5年,金額不詳的數字拿下。我聽到的小道消息是57億人民幣取得經營權。這是「7+5」的合約,中國籃協與之前7年在經營CBA的盈方繼續合作。而中國本土運動品牌「李寧」與CBA也簽了520億人民幣的獨家裝備贊助商,這筆錢應該是由盈方與中國籃協瓜分。這看起來好像CBA做得很大很火,有沒有人想過:CBA球隊分到什麼?

 

很不幸的,CBA球隊平均一年一個隊至少開銷都在2000萬人民幣以上,像有些請大牌外援的球隊,花到6千萬人民幣的也有。不只是花在球隊人員薪資上,還包括有租金、行政人員、青年隊等等。而CBA球隊能拿到的收入,僅僅有冠名費,以及主場門票。原本現場還有一些地方的地貼、廣告牌可以用,現在全都收歸盈方所有。換句話說,盈方賺得再飽,籃協再有錢,跟這些CBA球隊一點關係也沒有。

 

所以,當有些台灣球隊問過我:去CBA如何?我的態度是:如果沒有準備十億出來燒,你們就別去了。我講的「燒」,就是錢花爽的,根本沒有前景、甚至是無底洞。而為什麼還有CBA球隊要玩?甚至擠破頭去玩?那都是有其他目的的,他們賺錢不在聯賽裡,而是拿CBA球隊來做政府關係,可以搞地皮來炒。而沒地皮搞的球隊,就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有的欠薪,有的拖債,有的賣球員賺轉會費,根本不是在經營球隊。所以,儘管我知道有些SBL球隊有意願,也有實力到CBA去試試看,但是結果會比姜豐年當年的新浪賠得還慘。去了,才會知道,一切都跟你想得完全不同,除非同樣也有本事在大陸搞地皮來填養球隊的洞,否則錢花出去就是無法計算的。

 

我其實很感慨:CBA其實有絕好的良機,變成中國第一大的職業運動聯盟,也很有機會變成亞洲第一大職籃聯盟,但是這兩年看來,都在飲鴆止渴。誰救了CBA?去年的NBA封館救了CBA。在去年的封館後,更多的NBA球員才知道CBA還是可以撈筆外快的地方,難度也比較低,錢也不少。而新版的勞資協定對於一些過氣的NBA老將很不利,所以才會有像T-Mac這樣的大明星前來。但之後呢?CBA的制度化並沒有因為NBA明星球員的加持而扶搖直上,反而因循怠惰,許多該做的事不做,不該籃協管的事卻拼命管,現在為這點榮景沾沾自喜者大有人在,殊不知這根本就是春藥,吃多的結果是什麼,不問自明。

 

不過儘管是如此,CBA畢竟還是大陸的聯賽,除了幾位台灣的球員在那裡打球外,跟台灣沒什麼關係。我想問的是,還有老闆對CBA有幻想嗎?如果還有,那麼,就不必想了。與其想進CBA,若真有有為的球隊老闆的話,不如去認真思考組建「亞洲職籃聯盟」的可能性,還更有說服力一點。

Published 02-11-2012 04:30 by 朱彥碩
Filed Under: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Post Calendar

<2012年11月>
週日週一週二週三週四週五週六
28293031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1
2345678

搜尋

Go

Archives

Syndication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