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

《市民開講》有好球評,電視轉播更精彩三之一: 好球賽常有,好球評難尋?


By Wulianghai (原文完成於 2011/05/22)   

好球賽常有,好球評難尋? -有好球評,電視轉播更精彩 之一

球員需要好教練,球迷觀眾也需要好球評。

今年的 NBA 季後賽太好看了,西區驚奇連連,東區場場精彩,我們感謝 ESPN+StarSports 與緯來提供實況轉的同時,也有卑微的期望,希望現場轉播的主播與球評,也能日日進步。敝人在下不才區區小弟我,不揣簡陋,以一位熱心球迷觀眾的身份,藉圓球城市的篇幅,來談談對電視轉播籃球賽球評的期望與看法吧。

轉播球賽-不論實況或錄影,需要主播與球評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觀眾覺得比賽更好看!好的球評,能讓球賽看起來更精彩,吸引更多觀眾,讓收視率增加,廣告商就更有意願贊助,廣告時段費才越高,電視台才有盈利能轉播更多好比賽。若敘述:"沒有觀眾,就沒有電視台"為真,那"沒有好球評,就沒有高收視率"也不算假吧?體育頻道能不慎乎?

怎樣才算好球評呢?依敝人我的淺見,必需具備以下四項基本功夫:
 
一、口齒清晰;
二、能合宜的即時評論畫面;
三、對主辦單位、賽事、球隊、球員的背景夠熟悉;
四、風趣、具幽默感。


分析這四項標準的同時,也可以依據它們來檢視常出現的球評。

首先談"口齒清晰"。

所謂"口齒清晰",並非要求球評像上個世紀的媒體工作者,例如李艷秋般的聲音甜美、李季準般的字正腔圓,有線電視興起後,早就不講究這些了,現在若能說得像知名主持人劉寶傑或唐湘龍那樣的普通話,也就夠了。做一名球評,口齒只要能達到最基本的要求:簡潔流暢,邏輯清楚,觀眾就應拍拍手了;若能更進一步做到:出口成章,妙語生花,那就是觀眾之福了。

我在球賽現場偷偷觀察過幾位球評在 camera前、後的比較,發覺,少數時候是緊張,造成口齒不清,甚至結巴口吃、接不上話,但最大的因素,我認為,是,還是準備不夠,缺乏練習。

也難怪,多位球評本來多是球員出身或現役教練,從來沒有受過講演或簡報訓練,一旦坐在主播台上,擔任球評的工作,說話就成了最重要的能力,然而,為了電視台的收視率(不知一集的通告費有幾多?假定那不是誘因),不能不自我要求,唯一的加強方式,就是多準備、多練習!準備是指研讀資料,練習是指辭語演練。

緯來體育頻道的球評李亦伸先生,是一個好例子,他不是球員或教練,而是聯合報的記者,而且非常多產,每天好幾篇見報,報導、評論都有,非常勤奮,專業精神令人佩服!但他也在主播枱上得到回報,怎麼說呢?李大記者每寫一篇稿子,等於都在為球評工作蒐集資料,都在練習,而且常想要創一些新的用語,譬如他把打敗湖人的小牛三名優異替補球員,Barea, Terry, and Stojakovic稱為"板凳三巨頭",應該不是在鏡頭前靈感一來說出來的吧?若是任何其他一位球評,每天像李亦伸一樣練習寫個幾千字,那面對鏡頭,也一定可以侃侃而談,不致辭窮。

補充一句,前文提到球評會緊張,為什麼呢?有一個我沒法證實的猜想,是有幾位退役球員或現役教練,平時講話都很"粗獷",講白了,就是習慣帶三字經。所以,一旦面對鏡頭,被迫調整平常講話的習慣:"我現在是坐在主播枱前哦,可不能無意講出一句"他媽的",那就糗大了,最好文鄒鄒一點、、、",在這種不斷自我提醒之下,無形中就緊張起來了。假如這真是部份球評的問題,那更加說明,平時練習說話的重要性!

至於"簡潔流暢,邏輯清楚",有何難、又為什麼重要呢?

在比賽中,往往只有短到幾秒鐘的說話時間,所以不得不簡潔;要談的話題,固然有一些可以事先準備,譬如球員的背景、兩隊先發陣容的優劣勢比較、、、等等,但更多是臨場發生的狀況,等於是臨場抽題的即席講演,甚至還會講一半就被打斷,被打斷了,等一會兒又得再接上,不能忘了-所以患老人癡呆者不能當球評。因此,"簡潔流暢",說來簡單,做到不易。至於,"邏輯清楚",其實是簡潔流暢的必要條件,否則,評論成了"論語",都是短短一小句一小句,沒有前後關聯,對觀眾來講,沒有重點與邏輯的言語,反而變成干擾,不如聽聽現場聲,還有臨場感呢!我有時就很感謝電視台提供雙語,讓我可以不用聽球評的、、、 

這麼嚴重?那球評要怎麼練習呢?在下不才,但也不能學立法委員,只會批評,不思解決之道,野人獻曝一下吧:以下是幾個說話邏輯的基本句型,熟練之,再把現場瞬息萬變的情況套進去,即可。

1因為、、、所以、、、
2應該、、、但是、、、
3也許是、、、不過、、、
4本來、、、又加上、、、
5有兩種可能,一是、、、二是、、、
6如果、、、那就可能、、、
7其實、、、然而、、、

小弟我觀察,台灣有好幾位籃球球評,都非常愛用"其實"這個字眼,一句話用好幾次,或是每一句話都用"其實"來開頭。把這種邏輯字眼或是副辭當成口頭襌,會發生"以辭害意"的現象,應戒之!認真的球評更應想出適合自己的句型或破題語,還可以塑造自己的風格哦!

還有一個秘訣,就是要開口前,停個半秒鐘,想一下,再開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說話方式,是一個極端的例子;行政院長吳敦義,回答記者問題時,不急著回應,總是聽完問題,顯示耐心與禮貌之餘,其實也是在心中盤算如何回答才適合,是謀定而後言的很好示範(我也用了一個"其實",注意到了嗎?)。

至於口頭襌的濫用,往往是急著講話或接話,但還沒想出來要說什麼,才會吐出一個沒意義的字眼。要是擔心,"轉播員都把話頭丟過來了,我還不快接,再不接話,就出現尷尬的靜默了",那就再寫下幾個接話的基本句型,隨時備用,以免辭窮。就好像相聲中的捧艮,有四句基本的回應:"啊?""喔!""怎麼說呢?"乃至於"您別挨罵了!"球評當然也可以如法泡製。以下區區我也抛磚引玉一番。

1的確,的確如主播所說的、、、
2真的是啊!嗯~~~我再補充一點、、、(意見與主播相近)
3的確,但是,也可以有另一種看法、、、(意見與主播稍左)
4嗯,我們在現場的感受的確如此、、、不知觀眾是否贊成、、、(其實是廢話,但可以拉近跟觀眾的距離,造成虛擬的互動)
5依我的經驗,沒錯、、、但,再往深一層想,也許、、、(自我提出兩種相左的觀點)

記得有一回,看到現場轉播的主播與球評之間意見大異其趣,差點吵起來的實況轉播,那位球評個人主見強烈,一開場就劇下結論,殊不知,"一個人的客觀,就是一個人的偏見",球評必需有自己的看法,這是成為專家必要的條件,但是若無限上綱,一開場,就讓觀眾感受到您明顯支持其中一隊-除非是轉播台韓對抗,那接下來的轉播,觀眾恐怕很氣憤。尤其,運動迷支持自己喜愛的球隊,最容不得相左的意見,球評還是儘量中立一些為宜。

話又說回來,球評意見與主播相左其實也正常,有時一句"也對",輕輕帶過,就了事了,不用爭個你黑我白。但好球評不可能只期待好主播來配合他,一定要勤奮練習,增加自我功力,想做到出口成章,妙語生花,必需先具備相當解讀晝面的能力。這個下回再談。

 
文大培是台灣最有"份量"的球評,風格輕鬆寫意,趣味十足,像現場看球時,隣座的老球皮在發表意見般的親切。


緯來的專任球評李亦伸,是多產的平面記者,一天幾千字的勤奮,造就了出口成章的個人特色。


ESPN 要求球評都必需有教練資格,小象李雲翔球員出身,"打而優則教",但 ESPN 有時也請他擔任主播,角色多元


賈凡也球員出身,擔任教練非常認真,把明道大學打造成 UBA 強權!擔任球評次數還不多,很懂戰術,是可以發展的個人特色


Published 23-05-2011 09:57 by GTO_Andy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