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Schumi的戰術板塗鴉

圓球戰術教練 Schumi 的戰術板塗鴉

長崎女籃亞錦賽雜感與中華女籃戰術側寫

 

看完亞錦賽其實不知該不該寫,加之工作繁忙就一直遺忘到現在,不過既然之前已經答應booboo要寫,外加其實戰術圖也畫好卻一直躺在電腦裡,該還的就還一還吧。

 

 

中華對日本的大敗:

 

 第一場只看了重播的上半場就在客廳躺椅睡著了,複賽的第二場看一看還一度以為在看第一場的重播!?說實話複賽那場筆者看到第四節前半就關電視了然而逝者已矣,就從中來探討一些戰術面取向的觀點。

 

人員調度這些東西這裡就不多做討論了,畢竟張教練有自己的考量,每個人拿捏點與權衡輕重的程度都不同,那要講甚麼呢?想強調的是,情蒐的重要性並試著提出一些戰術面上不同的看法。有句話說,知己知彼,雖然做到不一定會百戰百勝,始終還是有實力上的差距,但要做到縮小差距或拉大差距則毫無疑問是肯定的,日本隊為我們做了最好的示範,先從防守講起好了。

 

booboo曾經在討論區中提到過,我們最強的地方是四、五號球員,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想以己之長來主打禁區這個點的立意是沒錯的,但中華隊其實並沒有在禁區內討到太多便宜,實際上是常常在低位附近被夾死後去做一些勉強的出手(包含幾球"疑似"被犯規沒吹,但在人家的地盤打球這本來就是會面對的主場優勢),反觀日本隊的防守佈署肯定在賽前做足了研究,她們在盯人三線(Help side)的防守雖然厚度略遜一籌可在高度上並沒有吃虧太多,同時她們利用到速度與活動力徹底的做好不斷移動協防來針對這一點的因應,比賽中只要禁區附近有中華隊的球員接到球往禁區內走,後面肯定會至少一個人馬上衝上來做包夾,而絕大多數情況甚至是兩個人上來形成三夾,造成禁區的低位周遭擁擠不堪,在沒有空間下的個人動作是很難施展的,傳球的視野與空間更是被大大的限制。

 

當然對Hi-Low這個打法來說遇到這個狀況是有可以應對的做法,那就是高位中鋒的中距離與外線,但中華隊還是沒有能翻轉比賽中的劣勢,一則是鋒衛球員在三分外線的命中率不佳,讓日本隊敢於在內線做肆無忌憚的包夾與協防;二來是就算將球轉移到高位或外線,對方發揮自己的機動性將還原防守做的夠快夠好,就算沒能完全取得好的防守站位也最起碼都會做到去對到持球者不讓她有太舒服好出手的空間,這樣一來在外線啞火加之內線打不開的情況下就造成了得分十分困難的情況。

 

這裡要強調,筆者認同中華隊的強項在禁區,這套行之有年的Hi-Low也具有相當的變化性(不只可以從高位發動,從Shot-Corner或是三分線底角都可以,下面會搭配圖例說明),但對手已經充分對這點去做因應了,我們依舊執意要打Hi-Low下而沒有想過對手有可能會在賽前做哪些針對性的佈局,導致到了場上遇到問題卻拿不出解決方法來讓禁區內的攻勢打的開是整場比賽進攻失靈的主因,另外中華對日本的退防速度真的是一籌莫展,一直到下半場才有了第一次的快攻出現,這是得分高不起來一個很大的因素之一,容筆者下面接著說明。

 

延續前面防守上的部分來講日本隊的進攻,命中率不佳,自然籃板就多,這裡要先離題一下,以前筆者曾經提過,籃球場上有一定的合理進攻流程,是為:快攻-急攻-機遇戰-系統戰-特別做給某人的Set-Play,選項越前面越容易執行、成功率越高越容易得分;畢竟跟一個半場要擠10個人的陣地戰比起來,大多是一對一單打或是多打少的快攻自然要拿分會容易很多,所以兩場看下來幾乎沒甚麼快攻的中華隊要得起分總是要那麼辛苦,而快攻不斷的日本隊卻是那般輕鬆寫意。

 

講回主題,不管速度多快,想要打快攻是要能掌握籃板做本錢的,日本隊既然在禁區的防守上佈下兩個人以上的人力,外加其保護籃板的卡位意識夠強,同時懂得善用自己速度上的優勢,絕大多數的情況就是只要中華隊一沒打進或失誤馬上就被快攻再快攻,就算快攻不成下我們的整體退防速度又不夠(為了提升場上高度造成),即便Safe有跟到並且退到防守位置了,三個中前鋒還來不及回來擺好防守隊型時又被打了一次又一次的急攻,對比之下中華隊總是要慢下來跟日本玩困難度比較高的半場陣地戰而沒有甚麼快攻或是反快攻的情況,相信各位的腦中可以清楚的再次浮現比賽畫面,就是進攻打不進以後馬上被飛也似的快攻得分後就又要發球再做進攻了,更甚至在複賽對日本的中段還出現過對方連續幾波都是兩三傳就在籃下輕鬆得分還記得第一場對日本的賽後張教練說了句:主要是我們進攻打不進去,筆者十分認同這句話,正因為進攻失靈、籃板失守,才給讓對手這麼多打Easy-Basket的機會,真正日本在打半場進攻的時候,中華隊失去的分數並不算太多;分數一路被輕鬆拉開又追不上去真的是在我們沒辦法把球放進籃框讓對手退到底線後面發球過半場來展開攻勢,同時也沒辦法有時間來退防的主因(跟對手正好相反),讓筆者想到一句"用防守來帶動進攻",日本隊為所有人做了一次徹底的示範。

 

當然防守這一塊也不完全是沒有問題,在面對到日本很有策略性的去做到內線球員清空禁區拉到外圍(Pop-Out)替鋒衛球員做掩護(不論有球無球)後,造成換防的Miss-Match來利用小個子的速度打中華隊的大個子執行的很成功,一旦沒機會下負責掩護的球員再空手從弱邊切進籃下就又形成另一個大打小Miss-Match的打法,中華隊並沒有做出應對性的策略,但就像上面說的,半場進攻難度相對高成功率也會比較低,真正被拉開的主因還是在進攻被日本隊守住後搶到籃板再迅速推進快攻的次數太多太多了,另一方面,場上的球員速度玩不過日本,複賽先發還用劉君儀充當三號球員擺上了三個高個想要以高制快並拉慢比賽節奏的想法也沒錯,但想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還是自己要打進才行,以禁區內的進攻面對到重重人牆這般困難下,要兩個後場球員對每一波被搶到籃板發動的快攻都要將Stop-Ball做好來停住快攻,然後被多打少也要守的起來是有點強人所難,筆者始終認為防守看似破爛的窘境是建立在進攻的無力之上。

 

亞錦賽的過程都攤在大家眼前,問題是甚麼相信所有人也都很清楚,是否該思考往後要不要繼續打Hi-Low?其實不是不行,但沒有一個可以在國際賽上拿出射手級表現的球員的問題要設法解決,更重要的是情蒐的機制一定要建立,我們真的沒有差日本那麼多,從可以跟南韓比分緊咬打的不相上下就可以看得出來,那為什麼會連續兩場都大敗在日本手上?因為我們始終只顧著打自己的球在閉門造車,而日本則是有徹底研究我們,原本沒有那麼大的差距就在這一點上被拉開了,如果籃協不做,這邊也呼籲有能力的人可以跳出來替女籃做出一點貢獻(筆者做男籃的就快分身乏術,實在沒有多餘的時間),這個東西一定要做,我們的實力並沒有強到發揮自己的優點就可以擊敗任何對手,不敢說做了就能贏下比賽,但縮小差距絕對是辦的到的!

 

 

難聽的話講完了,下面就來介紹中華女籃的一些進攻跑位方式:

 

Early-Offense 

圖一                圖二

  


 

圖一裡,控球沿邊線推進(邊線可提供場地上對持球者的保護),有機會就快速將球交到跑在前面的前鋒或得分後衛手上,趁著對手的防守陣型還沒擺好(也可能是多打少或是兩個打三個)快速執行第一波進攻,可以投籃或切入,端視當下持球者自己的判斷。

 

圖二接續圖一,當接獲傳球的人沒有機會下,可以做快速的強弱邊轉移給跑在一側邊線並做V-Cut上來接應的前鋒,同時拖車過來的四五號球員順勢替其做一個掩護以利出手(沒機會還可以順勢接到Hi-Low)。

 

圖三


 

圖三是接續圖一的另一種型式,當接獲控球的一傳的持球者選擇下球進攻的話,其餘的人則是空手拖車跟進禁區與外線底角,一旦切入沒機會下,有三個傳球選擇。

 

(筆者按:以上這三個圖的走法在日本的比賽中看不太到

 

Hi-Low模式一:


將球傳給上高位策應的O4,速度比較慢的中鋒O5由另一側推進,過半場後由O3在外線替其單擋做空手切來進到低位準備接球攻擊(也有反過來先將球給到進低位的O5沒機會轉傳到高位的O4做跳投的情況)。

 

Hi-Low模式二:


這個模式的重點在最先開始跑位的是O5假裝上高位要球,接著O1才傳球給的O2,傳球同時O3則跑位到另一側罰球線高位做接應;也就是說最一開始O5的上高位是虛晃一招,主要是打同一邊的O3O4的高低位配合,但相對萬一球傳進低位後O4沒有機會的話,O3可以拉到O5那一側三分線底角做接應,同時O4將球傳回到高位的O5後O3、O5兩人可以用相同概念做另一次的Hi-Low轉換(O4球傳出去後會順勢替O3單擋掩護,或是O4可以將球傳回給O2,改打比較傳統型態的Hi-Low)。

 

Hi-Low模式三:

 

此模式特別的地方在有別於傳統的從弧頂或高位發起而改由三分線底角啟動,右圖的O5在低位掩護完後會馬上拉回罰球線高位做第二波接應。

 

Hi-Low模式四:

 

也是變化型,筆者個人判斷是帶有Passing-Game味道的一種變化,以傳切來開啟最後接回Hi-Low配合的特殊方式。

 

(註:傳統的Hi-Low打法過於單調,相信略有基礎的人都知道所以這邊就不列舉,主要是列一些不同的變化型態。)

Published 2011年9月7日 上午 11:07 by schumi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