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Schumi的戰術板塗鴉

圓球戰術教練 Schumi 的戰術板塗鴉

Linsanity - 揭開「林體系」的神秘面紗

 

首先在接到市長大人希望筆者也能寫一篇有關Knicks的戰術分析之時,當下其實還挺惶恐的,畢竟據了解Mike D'antoniplaybook足足有近百頁之厚,要用簡單的文字來闡述這個戰術體系著實有一定的難度,但一直以來寫一篇以Motion Offense為主要理念的戰術也是早早就答應過許多朋友或是球迷的一件事,所以就硬著頭皮動筆了,也希望這一篇戰術文章中所特別提及的幾種進攻模式能令一些想一窺Motion全貌的朋友們能更加理解這個目前FIBA中算是最廣為流行使用的戰術多一點,話不多說,就進入主題吧!

 

前日觀看了Celtics對上Knicks的比賽後,其實也令筆者更加確定先前對Mike D'antoni的戰術思維的觀點:很多地方與當年率領印第安那大學在NCAA雄踞一方的Bob Knight的戰術概念相似;整場比賽下來,Knicks整體的佈陣上,的的確確是採用了Motion的概念,使用了相當大量的1-4以及5 Man-out,眼尖的讀者應該有注意到,沒錯,就是5 Man-out的進攻模式,正是這個Bob KnightMotion發揚光大的型態在Knicks身上不斷重現!

 

然而筆者認為一個十分值得國內籃壇效仿的是,即便是這種五個人在外圍一字拉開的進攻模式,也不見得就沒有在低位上的進攻,相反的得以藉由ChandlerAmare甚至是Melo三人頻頻轟炸籃框的highlight中看得出來低位進攻的比重是不小的,回頭看看台灣籃壇許多想往Motion風格靠攏的球隊,弄到最後變成五個人輪流在三分外線上開砲,或許可以由這例子來改變許多人對Motion Offense的誤解:Motion,並非是只有身材矮小的球隊才適合(固然它可以藉由戰術理念來彌補這種劣勢),也絕非是一種放棄低位進攻的戰術系統!畢竟這個戰術體系中十分強調傳完球後空手切球員的補位,來維持一定的空間平衡與陣型上的落位模式,如果放棄了低位進攻,在某種程度上Motion所強調的空間平衡原則就不復存在,那又怎麼能將其稱為MO呢,是吧?

 

扯遠了,談回到尼克隊身上,在這樣的進攻系統中,不管是1-4或是5 Man-out,絕大多數是以在高位弧頂或是三分線上45度角的位置的Pick n Roll作為啟動攻勢的手段;另外再扯一個題外話,Linsanity風潮剛開始發燒之時,許多電視台無不爭相報導,但許多新聞中卻是錯誤百出將Pick&Roll(PnR)誤植為擋切戰術,實際上所謂的擋切戰術指的是Motion Offense,而Jeremy與隊上的幾個大個子時常上演的Two-man-gamePnR則應該稱為擋拆戰術才對。

 

又扯遠了,讓我們在回到以PnR作為開啟的打法中有甚麼分別?

 

整體大略可以分為高位設立兩個Screen或是一個Screen的不同方式,兩種秉持相同原則的不同型態的交替運用,首先最直接的好處就是令對手難以去掌握接下來的進攻動態,另外則是可以藉由這樣的交替運用來應對防守方進而達成讓攻勢靈活而不僵固的效果。

 

首先介紹以高位設立兩個掩護的方式,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AmareChandler同時在場上時,使用高位雙擋的效果會最好,主因在於Amare有著還不錯的中距離能力,當Screen完之後,他不一定得要隨著JeremyRoll到內線,也可以視防守者如果不做跟隨防守而採用換人(Switch)產生錯位(Miss-match)下適時的拉出(Pop-out)來完成一個簡單的中距離跳投得分或是接球後的大打小一路殺到內線去攻擊籃框,這樣的做法也會讓原先的PnR更具威力,也是不時就可以看到Jeremy配合這兩人演出高空作業的精采鏡頭的理由之一,而當然,這樣的PnR只是種開啟攻勢的手段,配合完之後也可以衍伸到強邊的小組配合進而進行投外線等其它攻擊模式:

 

圖一:

高位設立兩邊單擋後接PnR,非常直接有效的得分方式。

 

圖二:

由先設立雙擋後改為反向單擋(觀察到防守者提前作了站前防守應對所致),PnR後有機會則處理掉,沒機會的話還可以分球到外圍讓三號球員投外線。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三四五為一連串的進攻,屬於高位雙擋的變化模式,應該是一個特定的Set-play

 

 

同時要是當書豪之友Novak搭配這兩個內線大個子的其中之一上場時更可以將這種Pop-out的方式做更多的變化甚至將射程拉遠到三分外線上,如以下圖例所示:

 

圖六:

有球邊作完掩護完的人隨即拉開(不作PnR改為Pick n Pop),利用遠邊的定位掩護後接球作外線跳投(去年Bob Hill所指導的中華隊也有這樣的進攻模式)。

 

圖七:

圖六的變化型,當有球邊的掩護者拉開後,高位另一側的掩護者不在定點設立掩護改為隨即再上前替持球者設立反向掩護,接PnR作攻擊。

 

 

接著介紹的是只設立一個單擋的開啟模式,其中又可以分出特別作給某特定球員如Melo或是J.R SmithIsolation型態。

 

圖八:                    圖九:

    

圖十:

從上列的三個不同的圖例中不難發現,在進行PnR完之後,除了打Two-man-game的兩人之外,其他球員的走位均循著Motion Offense1-4型態的補位原則進行空手動位,讓整個陣型得以巧妙的維持四角落位進而達到保持空間平衡的概念,一則是讓持球進攻者有一定的空間進行攻擊籃框的動作,二則則是藉由拉開彼此的空間讓進攻者不容易被隨意包夾,可以處在一對一的狀況下來處理球,同時這樣的佈陣方式讓球場上不管是低位還是外圍都有進攻的機會,當持球者無法進攻時還是會有許多傳球選擇並且讓攻勢得以不斷的循環下去。

 

 

另外列出幾個比較特別的1-4型態(分別為補位方式、啟動方式、落位方式有所不同)

 

圖十一:

一樣以1-4落位與單擋作啟動,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當PnR執行後,可能是持球切入者受到阻礙後收球且拆到內線的中鋒或大前鋒被Deny而無法接球,此時同一邊的三號球員立馬配合這兩人進行一個強邊的三人小組配合,藉著同一側的循環走位尋找開後門的機會。

 

圖十二:

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啟動前的落位不像先前的5 Man-out或是1-4將禁區內作清空的動作,而是在底線有三個人將空間拉開的站位方式,接著由處於高位的中鋒或大前鋒上來作掩護開啟,並且在進行補位之後(還是回到一個四角落位的狀態),第一時間沒機會的話還可以將球給由弱邊空手切進來的隊友來進攻籃框。

 

圖十三:

首先由四號替三號球員作下擋掩護,後續再由五號及二號替其在高位設立Cross-screen,掩護完一律依補位原則填補空位維持四角落位(有拆到內線的也有Pop-out到外線的,都是有機會就可以傳球作進攻的選擇),連續利用到三個單擋掩護的二號球員接球後有機會就可以自己處理球或是接PnR又或是將球交回給控球員重新發動進攻。

 

圖十四:

上圖則為一個特別的Isolation的啟動型態,大多是在弱邊堆積三人,強邊只留下控球者與準備作單打的人(大多是由Melo執行),控球者分球之後馬上切走拉到弱邊底角埋伏,中鋒由弱邊上來替持球者設立掩護後兩人作PnR,其餘的人則依循補位原則走位,但這個模式大多都是直接在第一拍設定給Melo接球後就馬上單打掉,最多就是接PnR後還是Melo自己來直接處理掉居多。

 

 

最後是Motion-Offense中時常使用的後掩護(Flare-screen)來作進攻的模式,主要是創造給底角投外線的機會,當然要是第一時間無法出手的話依舊可以利用到不變的補位原則繼續讓攻勢持續下去(如馬上接PnR…等),這也是筆者一再強調的如果放棄低位的進攻而使得補位原則無法貫徹,自然就無法讓Motion這個進攻系統運作下去

 

圖十五:                   圖十六:

    

首先藉由一個簡單的後掩護將機會作給拉到底角的二號球員,掩護完的中鋒或大前鋒馬上填補拉到內線以維持四角落位;一但底角的持球者沒機會出手則五號球員再度上前作PnR開啟第二波進攻,一號立刻切走到弱邊底角埋伏,其餘兩人依補位原則填補空位。

 

圖十七:

第一拍作完後掩護後要是二號球員被防守者Deny到而無法傳球給他,四號球員則立馬上前與控球員進行PnR,有機會則以此兩人小組配合處理掉球(自己投掉或切入又或是傳給拆到內線的四號);當一號球員切不進去也無法投籃或傳球給四號球員時,四號球員則再繼續空手切由禁區底線拉到弱邊底角,一號球員則配合進行補位上來的隊友,可將球傳給五號球員,重新回到四角落位再組織一波進攻。

 

 

後記:

大概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這個所謂的[林體系],不知道眼尖的市民讀者們有沒有發現一個重要的祕密呢?

來,折輕你說說看~

是的飽杰,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其實不管啟動模式是怎樣,最後還是都會很頻繁的回歸到四角落位的進攻模式,而且不管進攻的路線是如何推演、選擇是甚麼,當沒有機會打不下去時,也會因為這個四角落位的佈陣而可以再以一個簡單的PnR來結束攻勢或是再開啟另一波新的進攻!這就是Motion的奧妙之處,只要保持跑動並循著正確的補位原則,場上五個人就可以一以應之的來對付各種不同的防守型態同時還能將攻勢不斷的組織下去!

 

最後免不了來聊一下Jeremy Lin,目前的他被媒體炒作到一個高點,實際上他也的確拿出一個不錯的數據表現來證明自己可以稱得上是聯盟中的一流控衛之一,畢竟要融會貫通這麼一個複雜的戰術體系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同時有著458的出手命中率,但他也的的確確還有許多部分需要改進:時而過高的失誤數(3.5/每場)讓他的助攻失誤比(6.1/3.5)不甚理想、在第一拍的PnR或是第一傳過後在整個進攻體系中的參予率過低(誇張一點就像消失一樣)、不甚穩定的三分球命中率(雖然是有幾次靠他的外線絕殺對手,但實際上他的三分命中率僅有313並不算高,對照於C.Paul41)、進攻有將近70%的選擇是走右邊切入等。

 

比較有爭議的大概是走右邊切入多這個問題,但這就像Manu大家也都知道他要走左邊切居多,偏偏你就是擋不住他一樣,不會是太大的問題;三分外線也一樣,就是練吧!筆者認為問題比較大的出在失誤率過高這點(其實NY整隊的失誤率都不太好看),從助攻數那麼多來看或許稍微高一點的失誤數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每場都有平均將近四個那就絕對要改進的了,筆者以前也是打控球這個位置,當然水準是XX比雞腿啦,然就這個問題上來說,也是Jeremy要真正跟聯盟中的頂尖控衛比肩的重要關鍵!

 

若以Steve NashChris PaulDerrick RoseDeron Williams等人為對照組的話,這些人就是能作到"今天老子就是要傳球,就算你知道是要傳哪裡還是攔不到,老子就是傳的過去"。Jeremy目前在這點上與這些人還有差距;他對Mike D'antoni的戰術體系理解的很好,傳球視野也很棒,所以他能隨時掌握到場上的動態、那裏可以傳球,但可能在切入後的當下決定現在是要切到底要傳出去還是要馬上投掉的判斷還不如上述的幾個人來的快來的精準,所以當對手徹底研究過他的打法之後一但在防守上設立陷阱逼他要傳險球的時候就容易產生失誤,很諷刺的地方在於這也是因為他有不錯的傳球視野與對戰術的良好理解所致。

 

一個控衛的養成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有天份外,在這種臨場的判斷選擇上,除了教練的指導部分,更多需要的是上場機會與時間來培養經驗,所以目前Knicks將他擺在先發控球,扣除掉當紅炸子雞的人氣因素,也應該是的確有想將他培養成隊上未來的主力控球的想法存在,以筆者對Jeremy不論場上場下的認識,他是一個非常刻苦訓練並且虛心求進步的球員,應該是只要球隊願意他讓在場上繳學費,他就會盡可能的求進步,既然Knicks現在願意給他這個機會,筆者在這裡也遙祝他能好好把握並且持續進步!

Published 2012年3月8日 下午 12:25 by schumi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