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Schumi的戰術板塗鴉

圓球戰術教練 Schumi 的戰術板塗鴉

  • NIKE All Taiwan Camp 教練講習紀實

    為期三天的2012-Nike-All-Taiwan-Camp在上周五於台啤球場畫下完美的句點,首先十分感謝Nike提供了一個這麼好的平台給台灣所有教練來進修充實,也很有榮幸能夠與全台灣的所有優秀教練共聚一堂一同學習。

     

    古人說學無止盡,球員如此,教練亦然;籃球是一項不斷在進化中的運動,對教練來說不斷精益求精也是必須的,也唯有如此才能使球隊更加強盛。而這次的講習會請到了曾經任教於沙加緬度國王隊與現任金州勇士隊暨Pete Newell Big man Camp固定教練的Otis教練擔任講習主講者,則是給了國內所有教練學習美式籃球訓練的絕佳機會,特別在台灣籃壇的教練長年來絕大多數是後衛或前鋒出身,對四、五號長人的訓練方式一直有所欠缺或不足的情況下(同樣身為教練的筆者亦然),這次的講習不啻是個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相信也在這三天中讓所有教練在這一方面有所成長。

     

    Camp的整個過程中,其實講解演練的東西並非是一些沒看過的東西或技術,更甚者可以說國內的球隊大概練的東西也都是大同小異,但Otis教練對每個項目均拆解的十分詳細,不光是戰術跑位的部分,其他的個人或小組配合的技術與觀念亦同,舉凡從手部的細微動作、腳步、身體重心的移動與轉動方式等任何一個環節都沒有漏掉,同時Otis教練也說過一句話:Less is More小地方的很多東西往往很容易被忽略,但偏偏這些小地方都很有可能是決定一個play或是一個戰術的成功失敗與否的關鍵!

     

    針對這些細節部分,對這以筆者去年參與中華隊的經驗分兩方面來談的話,首先第一是我們在亞錦賽不論是自身的進攻或是面對對手的防守,在擋拆(Pick n Roll)這個環節上都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進攻時的掩護不確實,造成我們的進攻時常是路線有跑出來但沒人沒擋好而空檔作不出來,或者是擋不住人造成戰術失敗讓自身的進攻窒礙難行;防守時對方只要一個確實的擋人掩護就讓我們的後衛或中鋒只能在後面跟屁股進而把我們打趴(要搶四強資格對上菲律賓時從第二節後半屢見不鮮的狀況…);再來第二則是在戰術執行上,我們的球員與教練有時會將戰術流於空跑路線,沒有深入去理解或指導戰術上在每一個動作的意義在哪裡,執行上真正要的東西是甚麼?

     

    也就是說這樣的東西是需要教練能夠把這些細微的東西給作到,把小地方給作好,整體的成效也才會徹底的發揮出來,對此,Otis教練也說:Basketball is same around the worldthe same courtthe same ball所有戰術與技術其實要求的都大同小異,能夠把小地方給作好,才能在更大的環節上出顯出差異與高下,這點是令筆者在這次Camp中感受最深的,Less is more

     

    同時Otis教練是個美籍教練,整個Camp中充滿著濃濃的美式風味,講解的東西與節奏十分明快易懂,能夠用很簡單的方式與話語去傳達每個項目的重點為何,讓人很清楚每一個動作要的是甚麼,精髓是甚麼;在講解上,Otis教練十分注重循序漸進這件事,像是以防守(不管是全場壓迫還是設陷阱作包夾)來說,都是先從簡單的一對一到二對二到三對三最後進到五對五的由簡單到複雜來讓所有球員清楚明白每一個環節自己要負責的範圍外也可以藉此讓球員了解到整個防守系統中其他人再作些甚麼、自己又該怎麼與隊友配合。

     

    以進攻來說也是一樣,同時他強調要把這種戰術的講解訓練放在最前面,並且將速度放慢,讓所有人都聽懂後再實際於一個半場內執行路線的演練。但他也強調:有時候在半場裡分開操作三、四個不同戰術跑位時球員看似都沒問題,但實際上往往會有落差。所以他會在前述的程序走完之後,再利用全場攻守轉換的模式去讓球員練習,同時會加入隨機是由教練或控球後衛喊戰術的方式去看看球員是否真的能夠融會貫通(在現場就得以很直接的發現,執行球員進到這個模式下就不像在半場時跑動的那般順暢,開始會有人跑成不一樣的戰術或走位錯誤,也就是說這樣同時可以收到培養球員在平時就養成在球場上隨時隨地互相溝通的習慣),並且教練還強調:球場上是很吵雜的,觀眾的聲音、哨音、球鞋磨擦地板的聲音,都會影響到球員接收指令的程度,這樣的作法可以收到使球員在平時就習慣自己教練或自己隊上控球後衛的聲音的額外好處。

     

    講習內容中令筆者感到最不同的兩點,一是在戰術觀念上,Otis教練十分強調原則性的東西,像是最後一天針對全場壓迫不論是區域還是盯人的破解,他所指導的系統都是源自於前兩天講習之中所提到的各種小細節的觀念所建構起來的,並且強調只要針對正確而且簡單的原則,只要在一些地方(如站位方式)就可以面對任何一種壓迫防守去破解它;另一個則是針對一些像是人盯人(Man to Man)防守上的輪轉,他特別點出很多NBAFIBA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因為NBA的許多規則與球場大小是跟FIBA有所不同的,相對的在場上遇到可能是相同的場面,處理方式上就會有所不同,例如當射手處於三分線底角附近,而防守他的防守者在盯人之中是處於二線(Wing-side)時,在NBA裡比較趨向當一線(Ball-side)防守者就算被過了,二線也不要上去作協防(Help),因為在NBA球場的底角是整條三分線中離籃框最近的一個點,同時與邊線的空間也比較大一點,這就是與FIBA現行球場的不同,自然應對的作法就不能相提並論。

     

    並且而除了教學認真仔細之外,Otis教練的熱情與風趣更令人印象深刻,在這一整個11天下來的Camp,每天需要工作八個小時的他其實是最累的了,每每在結束後一同用餐時都顯現的十分疲憊,卻還是絲毫不吝嗇並且沒有架子的繼續回答任何疑問與指導筆者外,隔天一到了球場,他卻又總能生龍活虎的進行講習,對比去年來台指導中華隊的技術顧問,使得筆者獲益良多並且目前仍然保持連絡的恩師Bob.HillOtis教練著實除了豐富的戰術學養同樣令人折服外,Bob教練比較像是長輩對後輩的指導,Otis教練則更像是一位熱情的朋友,更使人對他親切的態度感到如沐春風般的愉快!

     

    整個Camp下來可以說是收穫滿載,對所有參與的教練來說,相信也同樣得到許多新知充實自己,就筆者個人而言,更深一層的意義是再度結識一位有如籃球百科全書般的外籍教練同時也是一位熱情的朋友,再次感謝台灣Nike,也感謝所有擔任講習中的執行教練,如黃萬隆教練、許晉哲教練、邱大宗教練、顏行書教練,盼望所有教練們都能利用這次講習得到的收穫一起讓台灣的籃球更好!

     

    最後摘錄一句Otis教練所引用John-Wooden的話:

    一個球隊要成功有七個要素,一是重複作對的事、二是重複作對的事、……六還是重複作對的事、七是要擁有好的球員!

     

     

  • Linsanity - 揭開「林體系」的神秘面紗

     

    首先在接到市長大人希望筆者也能寫一篇有關Knicks的戰術分析之時,當下其實還挺惶恐的,畢竟據了解Mike D'antoniplaybook足足有近百頁之厚,要用簡單的文字來闡述這個戰術體系著實有一定的難度,但一直以來寫一篇以Motion Offense為主要理念的戰術也是早早就答應過許多朋友或是球迷的一件事,所以就硬著頭皮動筆了,也希望這一篇戰術文章中所特別提及的幾種進攻模式能令一些想一窺Motion全貌的朋友們能更加理解這個目前FIBA中算是最廣為流行使用的戰術多一點,話不多說,就進入主題吧!

     

    前日觀看了Celtics對上Knicks的比賽後,其實也令筆者更加確定先前對Mike D'antoni的戰術思維的觀點:很多地方與當年率領印第安那大學在NCAA雄踞一方的Bob Knight的戰術概念相似;整場比賽下來,Knicks整體的佈陣上,的的確確是採用了Motion的概念,使用了相當大量的1-4以及5 Man-out,眼尖的讀者應該有注意到,沒錯,就是5 Man-out的進攻模式,正是這個Bob KnightMotion發揚光大的型態在Knicks身上不斷重現!

     

    然而筆者認為一個十分值得國內籃壇效仿的是,即便是這種五個人在外圍一字拉開的進攻模式,也不見得就沒有在低位上的進攻,相反的得以藉由ChandlerAmare甚至是Melo三人頻頻轟炸籃框的highlight中看得出來低位進攻的比重是不小的,回頭看看台灣籃壇許多想往Motion風格靠攏的球隊,弄到最後變成五個人輪流在三分外線上開砲,或許可以由這例子來改變許多人對Motion Offense的誤解:Motion,並非是只有身材矮小的球隊才適合(固然它可以藉由戰術理念來彌補這種劣勢),也絕非是一種放棄低位進攻的戰術系統!畢竟這個戰術體系中十分強調傳完球後空手切球員的補位,來維持一定的空間平衡與陣型上的落位模式,如果放棄了低位進攻,在某種程度上Motion所強調的空間平衡原則就不復存在,那又怎麼能將其稱為MO呢,是吧?

     

    扯遠了,談回到尼克隊身上,在這樣的進攻系統中,不管是1-4或是5 Man-out,絕大多數是以在高位弧頂或是三分線上45度角的位置的Pick n Roll作為啟動攻勢的手段;另外再扯一個題外話,Linsanity風潮剛開始發燒之時,許多電視台無不爭相報導,但許多新聞中卻是錯誤百出將Pick&Roll(PnR)誤植為擋切戰術,實際上所謂的擋切戰術指的是Motion Offense,而Jeremy與隊上的幾個大個子時常上演的Two-man-gamePnR則應該稱為擋拆戰術才對。

     

    又扯遠了,讓我們在回到以PnR作為開啟的打法中有甚麼分別?

     

    整體大略可以分為高位設立兩個Screen或是一個Screen的不同方式,兩種秉持相同原則的不同型態的交替運用,首先最直接的好處就是令對手難以去掌握接下來的進攻動態,另外則是可以藉由這樣的交替運用來應對防守方進而達成讓攻勢靈活而不僵固的效果。

     

    首先介紹以高位設立兩個掩護的方式,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當AmareChandler同時在場上時,使用高位雙擋的效果會最好,主因在於Amare有著還不錯的中距離能力,當Screen完之後,他不一定得要隨著JeremyRoll到內線,也可以視防守者如果不做跟隨防守而採用換人(Switch)產生錯位(Miss-match)下適時的拉出(Pop-out)來完成一個簡單的中距離跳投得分或是接球後的大打小一路殺到內線去攻擊籃框,這樣的做法也會讓原先的PnR更具威力,也是不時就可以看到Jeremy配合這兩人演出高空作業的精采鏡頭的理由之一,而當然,這樣的PnR只是種開啟攻勢的手段,配合完之後也可以衍伸到強邊的小組配合進而進行投外線等其它攻擊模式:

     

    圖一:

    高位設立兩邊單擋後接PnR,非常直接有效的得分方式。

     

    圖二:

    由先設立雙擋後改為反向單擋(觀察到防守者提前作了站前防守應對所致),PnR後有機會則處理掉,沒機會的話還可以分球到外圍讓三號球員投外線。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三四五為一連串的進攻,屬於高位雙擋的變化模式,應該是一個特定的Set-play

     

     

    同時要是當書豪之友Novak搭配這兩個內線大個子的其中之一上場時更可以將這種Pop-out的方式做更多的變化甚至將射程拉遠到三分外線上,如以下圖例所示:

     

    圖六:

    有球邊作完掩護完的人隨即拉開(不作PnR改為Pick n Pop),利用遠邊的定位掩護後接球作外線跳投(去年Bob Hill所指導的中華隊也有這樣的進攻模式)。

     

    圖七:

    圖六的變化型,當有球邊的掩護者拉開後,高位另一側的掩護者不在定點設立掩護改為隨即再上前替持球者設立反向掩護,接PnR作攻擊。

     

     

    接著介紹的是只設立一個單擋的開啟模式,其中又可以分出特別作給某特定球員如Melo或是J.R SmithIsolation型態。

     

    圖八:                    圖九:

        

    圖十:

    從上列的三個不同的圖例中不難發現,在進行PnR完之後,除了打Two-man-game的兩人之外,其他球員的走位均循著Motion Offense1-4型態的補位原則進行空手動位,讓整個陣型得以巧妙的維持四角落位進而達到保持空間平衡的概念,一則是讓持球進攻者有一定的空間進行攻擊籃框的動作,二則則是藉由拉開彼此的空間讓進攻者不容易被隨意包夾,可以處在一對一的狀況下來處理球,同時這樣的佈陣方式讓球場上不管是低位還是外圍都有進攻的機會,當持球者無法進攻時還是會有許多傳球選擇並且讓攻勢得以不斷的循環下去。

     

     

    另外列出幾個比較特別的1-4型態(分別為補位方式、啟動方式、落位方式有所不同)

     

    圖十一:

    一樣以1-4落位與單擋作啟動,不一樣的地方在於,當PnR執行後,可能是持球切入者受到阻礙後收球且拆到內線的中鋒或大前鋒被Deny而無法接球,此時同一邊的三號球員立馬配合這兩人進行一個強邊的三人小組配合,藉著同一側的循環走位尋找開後門的機會。

     

    圖十二:

    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啟動前的落位不像先前的5 Man-out或是1-4將禁區內作清空的動作,而是在底線有三個人將空間拉開的站位方式,接著由處於高位的中鋒或大前鋒上來作掩護開啟,並且在進行補位之後(還是回到一個四角落位的狀態),第一時間沒機會的話還可以將球給由弱邊空手切進來的隊友來進攻籃框。

     

    圖十三:

    首先由四號替三號球員作下擋掩護,後續再由五號及二號替其在高位設立Cross-screen,掩護完一律依補位原則填補空位維持四角落位(有拆到內線的也有Pop-out到外線的,都是有機會就可以傳球作進攻的選擇),連續利用到三個單擋掩護的二號球員接球後有機會就可以自己處理球或是接PnR又或是將球交回給控球員重新發動進攻。

     

    圖十四:

    上圖則為一個特別的Isolation的啟動型態,大多是在弱邊堆積三人,強邊只留下控球者與準備作單打的人(大多是由Melo執行),控球者分球之後馬上切走拉到弱邊底角埋伏,中鋒由弱邊上來替持球者設立掩護後兩人作PnR,其餘的人則依循補位原則走位,但這個模式大多都是直接在第一拍設定給Melo接球後就馬上單打掉,最多就是接PnR後還是Melo自己來直接處理掉居多。

     

     

    最後是Motion-Offense中時常使用的後掩護(Flare-screen)來作進攻的模式,主要是創造給底角投外線的機會,當然要是第一時間無法出手的話依舊可以利用到不變的補位原則繼續讓攻勢持續下去(如馬上接PnR…等),這也是筆者一再強調的如果放棄低位的進攻而使得補位原則無法貫徹,自然就無法讓Motion這個進攻系統運作下去

     

    圖十五:                   圖十六:

        

    首先藉由一個簡單的後掩護將機會作給拉到底角的二號球員,掩護完的中鋒或大前鋒馬上填補拉到內線以維持四角落位;一但底角的持球者沒機會出手則五號球員再度上前作PnR開啟第二波進攻,一號立刻切走到弱邊底角埋伏,其餘兩人依補位原則填補空位。

     

    圖十七:

    第一拍作完後掩護後要是二號球員被防守者Deny到而無法傳球給他,四號球員則立馬上前與控球員進行PnR,有機會則以此兩人小組配合處理掉球(自己投掉或切入又或是傳給拆到內線的四號);當一號球員切不進去也無法投籃或傳球給四號球員時,四號球員則再繼續空手切由禁區底線拉到弱邊底角,一號球員則配合進行補位上來的隊友,可將球傳給五號球員,重新回到四角落位再組織一波進攻。

     

     

    後記:

    大概簡單的介紹了一下這個所謂的[林體系],不知道眼尖的市民讀者們有沒有發現一個重要的祕密呢?

    來,折輕你說說看~

    是的飽杰,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其實不管啟動模式是怎樣,最後還是都會很頻繁的回歸到四角落位的進攻模式,而且不管進攻的路線是如何推演、選擇是甚麼,當沒有機會打不下去時,也會因為這個四角落位的佈陣而可以再以一個簡單的PnR來結束攻勢或是再開啟另一波新的進攻!這就是Motion的奧妙之處,只要保持跑動並循著正確的補位原則,場上五個人就可以一以應之的來對付各種不同的防守型態同時還能將攻勢不斷的組織下去!

     

    最後免不了來聊一下Jeremy Lin,目前的他被媒體炒作到一個高點,實際上他也的確拿出一個不錯的數據表現來證明自己可以稱得上是聯盟中的一流控衛之一,畢竟要融會貫通這麼一個複雜的戰術體系也不是件簡單的事,同時有著458的出手命中率,但他也的的確確還有許多部分需要改進:時而過高的失誤數(3.5/每場)讓他的助攻失誤比(6.1/3.5)不甚理想、在第一拍的PnR或是第一傳過後在整個進攻體系中的參予率過低(誇張一點就像消失一樣)、不甚穩定的三分球命中率(雖然是有幾次靠他的外線絕殺對手,但實際上他的三分命中率僅有313並不算高,對照於C.Paul41)、進攻有將近70%的選擇是走右邊切入等。

     

    比較有爭議的大概是走右邊切入多這個問題,但這就像Manu大家也都知道他要走左邊切居多,偏偏你就是擋不住他一樣,不會是太大的問題;三分外線也一樣,就是練吧!筆者認為問題比較大的出在失誤率過高這點(其實NY整隊的失誤率都不太好看),從助攻數那麼多來看或許稍微高一點的失誤數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每場都有平均將近四個那就絕對要改進的了,筆者以前也是打控球這個位置,當然水準是XX比雞腿啦,然就這個問題上來說,也是Jeremy要真正跟聯盟中的頂尖控衛比肩的重要關鍵!

     

    若以Steve NashChris PaulDerrick RoseDeron Williams等人為對照組的話,這些人就是能作到"今天老子就是要傳球,就算你知道是要傳哪裡還是攔不到,老子就是傳的過去"。Jeremy目前在這點上與這些人還有差距;他對Mike D'antoni的戰術體系理解的很好,傳球視野也很棒,所以他能隨時掌握到場上的動態、那裏可以傳球,但可能在切入後的當下決定現在是要切到底要傳出去還是要馬上投掉的判斷還不如上述的幾個人來的快來的精準,所以當對手徹底研究過他的打法之後一但在防守上設立陷阱逼他要傳險球的時候就容易產生失誤,很諷刺的地方在於這也是因為他有不錯的傳球視野與對戰術的良好理解所致。

     

    一個控衛的養成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有天份外,在這種臨場的判斷選擇上,除了教練的指導部分,更多需要的是上場機會與時間來培養經驗,所以目前Knicks將他擺在先發控球,扣除掉當紅炸子雞的人氣因素,也應該是的確有想將他培養成隊上未來的主力控球的想法存在,以筆者對Jeremy不論場上場下的認識,他是一個非常刻苦訓練並且虛心求進步的球員,應該是只要球隊願意他讓在場上繳學費,他就會盡可能的求進步,既然Knicks現在願意給他這個機會,筆者在這裡也遙祝他能好好把握並且持續進步!

  • 令人肅然起敬的北一女中

    今年的HBL女子組由北一女中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奪冠,一支沒有甲組球隊支援並且首度闖進冠軍戰就一舉攻頂成功的灰姑娘球隊,如果這是由老天爺寫好的劇本、如果籃球界也有所謂奧斯卡獎,那北一女中今年的這部名為綠色奇蹟的勵志片絕對值得最佳劇本獎的肯定!

     

    本屆女子組四強,扣除治平高中外,淡水商工屬於國泰體系,球員不論身體素質或是運動天賦都是一時之選,兩名U-19國手,平均身高177cm,先發五人更可以排出平均180的傲人高度;普門高中屬於佛光體系,除陣中也有一位U-19國手外也不乏許多從國中時期自己培養上來的選手,平均身高172cm,教練則是鼎鼎大名的前南韓好手李亨淑。相比之下,北一女中的球員平均身高僅有166cm,超過170cm的更只有兩個人,講得更直白些,這批小綠綠可以說是其他甲組幼隊所挑過後而未能雀屏中選的球員,然而在這次的四強決賽,她們先扳倒巨人淡水商工,締造隊史紀錄進入冠軍戰後又一舉挺過正規賽在延長賽中擊敗普門高中締造屬於她們的綠色奇蹟,筆者認為最令人感動的地方是,一連兩天,她們用行動證明給所有人看籃球是一項需要場上五個人無私分享球的團隊運動,同時只要肯努力,籃球之神是會適時對你微笑給妳奇蹟的!

     

    綜觀這兩天分別對上淡水商工與普門高中,由於身高劣勢實在太明顯而且無可彌補,所以北一女中講求的就是快速攻守轉換推進與不要命的積極壓迫跟瘋狂的卡位、衝搶籃板。

    連著兩場球賽,北一女的球員們應證了一句話:防守真正需要的並不是技術,是態度!

     

    四強賽的這兩場比賽,應付到的都是比她們來的高大的對手,也連著兩天在防守策略上所使用的都是全場1-2-2壓迫,筆者這兩場球都在現場觀看,也每一場都在半場結束後擔心:第三節這個容易出現體能撞牆期的時間點她們挺的住嗎?結果證實是多慮的,在這種最容易因為體能流失而失去防守專注力崩潰的時刻,她們始終保持著相當強度的防守並且不斷的作著包夾壓迫,同時球員在觀察場上環境地利上的使用作的很好,只要球一進到中場線與邊線的Trap-zone就絕對絲毫不放過任何機會的大肆進行包夾,第一場淡水商工的後場在第三節後半整個被這樣的壓迫防守在中線附近給整慘了(全場失誤29次),第二場也是在第三節將普門的單節得分壓在9分!

    除了從一發球就開始的壓迫外,進到半場防守固然北一女有身材與個人能力上的劣勢,不過她們依舊保持著積極的防守態度,用不斷的幫忙協防輪轉補位來填補防守對位上的不足之處(常常可以看到禁區內一收球就是三夾伺候),並且在阻斷球線作Deny這一個環節相當出色,徹底的將自己的矮小劣勢轉化為靈巧快速的優勢並發揮的淋漓盡致,賣命防守,這四個字用在她們身上真的可以說當之無愧!

     

    籃板部分則點出了一個存在於台灣各級球隊中的現象:有身高優勢的隊伍反而對卡位這回事比較忽略,容易被人從外圍飛進來衝搶進攻籃板,反觀比較沒有身高優勢的隊伍對這種衝搶籃板的動作相當習慣,也顯示在對上淡水商工的比賽裡籃板的統計數字上,北一女中以21個進攻籃板領先於淡水商工的13個!要說四強賽第一場外線稍有失靈的北一女能從開賽一路緊咬住比分都是歸功於她們不斷的搶到進攻籃板製造了許多的二波攻擊機會也不為過。

     

    進攻上特別令人讚賞是她們的推進速度,整個球的流動傳導速度絲毫不拖泥帶水,總是能行雲流水的快速推進到前場作攻擊,而除了快之外,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們的失誤數並沒有因為求快而暴增,兩個後衛廖子誼與闕毓萱將節奏掌握得宜,有機會快攻的時候就果敢切入突破或是分球,第一時間沒機會的話就慢下來,有耐心的不斷進行外圍的強弱邊導傳或切傳來逼使對手要不斷的做輪轉產生交代不清的問題,同時把時間消耗到大約剩下10秒左右再開始找防守的缺口作進攻,讓人看了不禁要用賞心悅目來形容。

     

    半場進攻的部分,北一女中除了使用十分大量的切傳導球與底線的後掩護來製造對手防守上的混亂之外,也很常利用到在高位的two-man-game來進行Pick n Roll後看是分球給拆到內線的中鋒接球後直接攻擊籃框,或是持球者自己切入,有機會就打掉,沒機會就分球到外圍後作強邊三人小組的機遇戰來發揮她們小而快,準而靈巧的球風特色,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場她們的持球者作切入後的finish作的相當好,不管是高拋球的打板、低手上籃或是反手上籃,成功率非常的高,沒有一昧的流於外線攻勢,這樣果敢的突破除了在分數上有一定的進帳之外,更是製造了像是淡商中鋒韓雅恩、普門中鋒鄭伊秀雙雙在第三節就背上四次犯規陷入犯規麻煩不得不提前下場休息外,第一場韓雅恩還在第四節還剩下五分多鐘就提前犯滿離場、冠軍戰雖然鄭伊秀一路沒有再犯規在場上留到比賽結束並頻頻在禁區內單打得手,但防守上卻因此不敢動作過大而減低了些許北一女中在禁區內的壓力。

     

    有趣的是,四強賽的淡商對北一,兩支球隊的風格截然不同,對上淡商時北一徹底的去做到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的策略,發揮她們的速度與機動性在防守上作積極壓迫並且立馬利用快速的傳導進入攻防轉換的模式來拿分,除了製造了很多淡商的失誤後丟分外,也增加了對手許多無謂的犯規數,讓淡商連續兩年在四強賽遇上這種機動性比較高的球隊都黯然吞下敗仗無緣挑戰后座。

     

    冠軍戰出戰普門的比賽,則又是另一個故事了,這兩支風格相仿的球隊對上,賽前筆者認為身為甲組幼隊的普門在各方面都是略佔上風的,球賽中也不難發現,當比數被北一稍稍拉開時,普門只要能好好發揮她們在禁區的低位能力與鞏固籃板優勢,再加上北一在第三節一口氣由兩個鋒線張宇涵、吳昀叡帶頭反攻連連投進好幾球罰球線的急停中距離跳投,由半場結束落後五分逆轉取得最多六分領先時,在節奏掌控上產生了疏失,繼續不斷的快快快下產生了幾次失誤反而給了對手追上來的機會。

    這可能也是年輕球員的通病,當分數已經領先到五分以上,該急的應該是對手,自己或許將速度放慢好好的打幾波穩定一點的進攻,除了要將分數穩定的往上加的目的之外,也可以藉由放慢進攻節奏減少攻防轉換次數讓比賽的分數壓低(畢竟在得分這個環節上,普門拿分的難度要比北一來的低一些),所以其實普門要追近分數並不難,第四節兩隊也互換領先好幾次,鄭伊秀更是在該節跳出來主導普門的攻勢,單節連切帶投拿下15分,只可惜早早四犯在防守上讓她有些綁手綁腳之外,北一在正規賽終場前的那顆幸運的打板三分太致命了,讓整個氣勢又轉回到北一身上,也讓她們進入延長賽後以一波104的攻勢順利的笑到最後。

     

    然而這兩支風格相近的球隊對戰,反而北一女打的比較出色一些,套一句某大專男籃教練的話:小綠綠打的比韓國還要韓國,不知場邊的李亨淑教練有何感想

     

    對不幸落敗的普門來說,亞軍可能滿足不了這群年假時沒有返家過節反而留在佛光訓練基地練球的孩子們,但,其實兩隊都打得十分精彩,讓比賽從槍響鳴哨起就懸念不斷,沒到最後一秒都很難斷定誰勝誰負;不過球賽就是如此,有贏家就有輸家,也希望這群普門球員能在未來的籃球路上繼續努力,以求彌補這次的遺憾。

     

    北一女中,一個完全不需要藉由籃球來替她們打知名度的學校、一個沒有甲組球隊在後面支援的球隊,在今年不止首度闖進冠軍戰刷新過去隊史最佳的第三名成績後,還一股作氣奪下冠軍,連續兩天彷彿不知疲憊為何物的演出,相信感動了所有觀眾的心!恭喜北一女,謝謝妳們從教練到球員不管場上是落後還是失誤都能始終笑著打球互相鼓勵,完美的詮釋了何謂團隊籃球的真諦;也謝謝妳們獻給了所有觀眾一場震撼人心的綠色奇蹟!

     

    HBL,我們下個學年度見!

     

     

  • 第九季SBL之場內另一章

    第九季的SBL熱身賽前幾天在台北紅館熱鬧開打過後也結束了,其中特別是第二天在賽程安排上極具張力與一掃近來低溫的天氣好轉,在第二場接近尾聲時吸引了爆滿的人潮!場外的觀眾十分捧場,場內的各隊又有些甚麼值得注意的呢?以下便是觀看三天的熱身賽過後的一些看法。

     

     

    飛人歸來與閃耀的新星:

     

    今年的SBL失去了一些西進到對岸CBA的頂級球星,像是曾文鼎、吳岱豪等,好消息則是飛人的回歸!

    遠赴對岸兩年,陳信安還是回來了,由於在CBA的時期過的並不順遂,不論是上場時間也好、隊友對他的信任度也好,相信許多人是希望信安能在大陸多留幾年證明一下曾經非常接近NBA的台灣飛人絕非是浪得虛名!不過對陳信安來說有些事比起留在大陸領取高薪打球或是證明自己身手還要來的重要,也希望球迷能理解他的立場跟想法;但換句話說,我們就可以直接親眼目睹他的飛人風采,不再需要透過網路等管道,也算是台灣球迷的福氣。

     

    而經過這兩年高強度的CBA比賽、養傷復健、上場不得志的歷練後,從今年暑假的瓊斯杯一直到這兩場熱身賽中就可以發現陳信安的打法不一樣了,他還是那個可以作出令人驚嘆的高難度切入拉竿後瀟灑得分的台灣飛人,但更多時候信安選擇的不是自己強攻而是製造機會給隊友,同時他的中距離出手選擇變多了,很多人認為打得太保留,但應該是信安對籃球的理解更成熟了;筆者以前的教練曾經說過:在場上不是只有得分的人才叫球員,搶下一顆顆籃板的也是球員、傳出一個個好球的也是球員,甚至是雖然沒有有形的數據但卻在無形中作好每一次防守的人也是球員。或許陳信安正在詮釋著這句話給所有人看,當然筆者也相信,樸園找來陳信安是有其目的的,過往的樸園是個很好的團隊,人人都能有所發揮與貢獻,但往往在比賽勝負取決於最後一兩分鐘時卻沒有一個足以勘當大任的人跳出來拿球,如今有了信安,在這種時刻他會是絕對的不二人選,而他又能把這種領袖的角色發揮到何種地步,相信是十分令人引頸期盼的。

     

    不過考量到幾位出走的球星的效應,整體而言的星光度是下降的,但只要有機會與舞臺,新的明星球員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以往在這些中華隊的不動先發每場動輒吃掉三十分鐘以上的時間下,對一些苦無上場空間的球員來說絕對是個跳出來發光發熱的好機會,對SBL來說不啻也是個轉機。另外在經過SBLUBA的切割之後,今年的UBA終於正式的回歸到學生籃球的本質,而也有一些已經在UBA打出名號的球員選擇經過選秀投身到SBL的賽場上,特別是這些新人大多都有幾年UBA賽事磨練的經驗之下,新勢力能否在SBL掀起一陣波瀾相信也是許多人心中所好奇的。

     

    以下就三天的熱身賽內容以及筆者在開季訓練期間親自去觀看各隊練球時的狀況評估下來,這邊點名幾個球員給大家參考參考

     

    蔡峻銘-

    去年他在UBA時期的表現可以說是在禁區內無人能擋,但到了SBL賽場上之後卻有點給人判若兩人的感覺,固然兩個聯盟的強度不同無法相提並論,然而他的身材條件就是擺在那,幾年下來卻沒有破繭而出的跡象,令人感到有些可惜。不過在熱身賽中由於邱大宗教練基於保護主力與磨練新秀的策略下,蔡峻銘獲得了不少的上場時間,他也很好的把握住機會,頻頻在籃下強攻得手,不論面對的是本土球員或是洋將,他都很敢打也打得進去,特別是在低位腳步上,像是面框的Jab-step或是背框的Drop-step等禁區動作都看得出進步,對達欣的禁區來說絕對有加分作用,不過以達欣的攻擊系統來看,蔡峻銘在高位的傳球策應與中距離的跳投還有加強空間就是了。

     

    張羽霖-

    過去在樸園時期張羽霖就以過人的運動能力獲得了齊天大聖的稱號,同時也逐年有增加自己在三分外線的攻擊能力,但套一句今年三哥在接受圓球專訪時有提過的:現在的球員比較忽略中距離,如果得分手段只有切入或是三分外線,在場上的威脅性就比較小,會更像是打法不夠全面的一個功能性球員;今年轉隊到台灣大之後,賈凡教練有特別希望他能增加中距離投籃的穩定性,甚至多利用他優異的切入爆發力去多作一些急停跳投來強化得分能力與手段,筆者認為如果張羽霖能把這項武器給開發出來的話,今年他在第九季的表現應該會頗讓人期待。

     

    許致強-

    經過去年的膝蓋韌帶手術後,這應該是許致強第一個傷後的完整球季,特別是在開季之初台銀隊上少了陳順詳這名優質射手後,他儼然就是實質上的台銀一哥,需要扛下帶領球隊往前衝的領袖角色。在近年大多半演大前鋒角色的許致強在球路上有了一些些改變,像是投籃的節奏就與過往稍有不同(變慢了些),對於受傷過的他來說或許更須要去思考的是不能再像以往一般習慣於藉著自己的活動能力與爆發力打體能球,特別是在今年有更多舞台可以揮灑下,對他來說今年將會是能否更上一層樓的關鍵一年。

     

    周柏臣-

    雖然是不折不扣的新人,但身為這幾年國家隊的常客,國際賽的場面也見多了,能在SBL這個層級上拿出甚麼樣的表現實在令人好奇。在這四年多來周柏臣在中華隊給人的印象是守優於攻,但在熱身賽上打起來卻是無所懼色,對一個見過大場面的球員來說,本來就要有如此表現才對,更應該要有國外更強的球員我都對過了,沒道理台灣的球員我守不住這種氣魄與企圖心,才會有更多動力去成長。同時身處裕隆體系之中,能不能複製曾文鼎經驗進而培養出他的傳球策應能力?本賽季接近尾聲時應該就可看出端倪了。

     

    彭峻諺-

    打從高中時期就是備受期待的後衛,在過去UBA的比賽與這兩場熱身賽中也的確不難理解其中的道理,不論是對球場空間感的掌握、傳球的創意與組織攻勢的合理性,彭峻諺確實是一個才華洋溢的球員;但從離開了HBL之後在UBA的日子中他的成長幅度不如預期也是不爭的事實,光是他的左手運球這類的基本功與檯面上的一流後衛來說嚴重不足之外,其他諸如投籃穩定性與失誤的控制同樣也還有不小的進步空間。然而一個好控衛所需要的要素他都有,練不來的傳球視野、上天賦與的身材條件也都不缺,或許這幾年成長不如眾人預期的理由除了在UBA的競爭強度不足之外影響更多的是他的積極性,畢竟他缺的始終不是天分,是自我追求突破的態度,如果說夠過SBL這樣更高強度的刺激得以讓他改變,那才不會又是一顆一閃而過的流星。

     

    劉錚-

    今年的一如預期的選秀狀元,身為一個非高中甲組球隊出身的球員時屬難能可貴,相對的也要稱讚一下當年決定重用他的賈凡教練眼光確實獨到,印證了千里馬也需要伯樂的賞識。在天賦條件上,不論是運動能力、身材、協調性,都是這批新人中的上上之選,身處去年戰績不佳且同時幾乎完全重組的金酒隊裡對他來說絕對是件好事,一方面沒有過大的戰績壓力,所以理應會獲得許智超教練的重用;另一方面過往有中距離教科書美譽之稱的許智超教練在一旁指導,相信可以獲益良多。但換個角度來看,也因為劉錚並非高中甲組球隊出身的緣故,他的基本動作略顯粗糙,(有人拿他與當初時空背景相似的林志傑作比較,但筆者的觀點是現在的他可能更像是楊敬敏的類型)即便在熱身賽中的初試聲啼就可以靠著他的天賦與體能球的模式拿下21分的好成績,但想要更上一層樓的話,這部分將會是他重要的學習課題。

     

    賴國維-

    出身自台藝大的控球後衛,在熱身賽中展現出不錯的外線能力,在戰術上的融入也沒有太多的問題,雖然防守經驗與處理球的判斷上稍嫌嫩了點,但別忘了台啤隊的教練可是昔日兩岸第一衛周俊三教練,這部分的不足絕對有最佳的人選在作指導;況且前面還有兩名一流控衛陳世念與吳永仁在,對他來說或許不會像其他新人有著很多上場的機會,但只要平時練習時多向前輩與教練挖寶磨練自己不足的部分,好好把握為數不多的上場時間中來學習經驗,配合自己本身原有的長處,機會絕對是會留給準備好的人的。

     

     

    洋將的軍備競賽:

     

    打從今年開放洋將的身高上限之後,各隊陸續找來的洋將一個個都來頭十足,先是達欣隊找來具有NBA資歷的N.Felix,他在季前訓練的兩場練習賽以及這兩場熱身賽中都打來輕鬆寫意,擁有不錯的身體素質(體型、臂展)、爆發力、中距離跳投、傳球能力,在練習賽中他並沒有特別強打的意圖,但與隊友的配合上卻作得不錯,讓筆者意外的發現他有著一手優異的傳球功夫,不時在禁區附近給小球作妙傳;而他的爆發力則是打從來台灣報到之初的測試中就以灌倒籃框打響名號之外,在熱身賽中秀了兩三記從禁區外衝進去的飛身扣籃則讓現場觀眾大呼過癮,配上他不錯的低位腳步、靈活性與柔軟的投籃手感,目前看來最強洋將之名絕對當之無愧。

     

    另一名台灣大的M.Fizer的來頭更大,除了同樣打過NBA之外,他還是當年公牛隊用第一輪選秀權選進的新人!雖然後來受限於同位置上已經有狀元E.Brand的排擠效應與本身屬於under size的身高再加上受傷問題離開了NBA,卻又在歐洲打滾時帶領球隊打進歐洲冠軍盃決賽,資歷甚是顯赫。當然像這種等級的球員會來台灣打球多少是有其原因在;前往台灣大報到之前他已經有一段時間因為先前在歐洲所受的傷沒有打球回美國休養了好一陣子,剛到的第二天筆者在一旁看台灣大練球時就有發現雖然他的得分手段很多元可以拉到三分外線,同時籃下腳步十分扎實,但扣除時差影響下,他的體態與體能都不是很好。雖然不在最佳狀態,賈凡教練依舊很有信心決定留用,並且給予其充分的時間作調整,所以熱身賽中無緣見識Fizer場上的身手如何,但賈凡教練認為在開季之初的幾場球後他應該可以趕的上,筆者也認為如果確實如Fizer親口所說傷勢已經痊癒,並且經過復健後受傷的腳的力量比沒有受傷的那腳還要來的強壯,在健康無虞的情況下,Fizer的表現肯定不會比Felix來的差,也請各位球迷一起期待吧。

     

    而樸園的洋將T.Dials則是一名出身自美國NCAA傳統名校Ohio state的球員,固然與前兩位有NBA經驗的洋將比較之下他的資歷是遜色不少,球技上也稍有落差,但許晉則教練選擇用他卻是一個不錯的決定,畢竟樸園在鋒線上已經有了多位國手級的球員,進攻火力方面不會是大問題,那洋將的部分並不需要去找一個超級強力的人選,反而應該是要找像這種有高度與厚度可以提供禁區保護並且配合度高的球員會來的更加適合。從這個角度上來看Dials是很好的選擇,熱身賽看下來,雖然打起球來不是那麼的吸睛耀眼,卻是個不好看但很好吃的類型,相信他可以提供給樸園的團隊戰力不小幫助。

     

    裕隆的K.Johnson類型也與Dials十分類似,身高不是最高、體型不是最壯、球技也不算特別突出,但他了解自己該做些甚麼,在場上就是滿足教練團的要求配合團隊打法來提升球隊戰力,不過他有著不差的三分外線能力,對比其他主打禁區的洋將來說是略有不同的。

     

    調高洋將身高上限之後幾乎每隊的洋將臉孔都與去年不同,像是上述的四隊之外,其他像是台啤金酒都還在尋找新洋將,台銀可能是唯一沒有這個麻煩的球隊,他們選擇找回去年表現不錯的John回鍋。在紅館看到John的第一印象是似乎變得更精壯了,可能這與他夏天並沒有休息太久而是跑去澳洲的聯盟打球有關,不論是體能還是身材都保持在不錯的狀態。固然他去年的表現不錯,但在今年身高限制往上拉,各隊都找來了比去年更高更壯水準更好的洋將的衝擊之下,這一季的John能不能維持像去年一樣的表現十分值得球迷們觀察。

     

     

    中華隊與Bob.Hill的影響以及新興教練的處女秀:

     

    前面寫了很多關於球員的論點與看法,但喜歡看本專欄的讀者之中應該有不少人是對戰術方面的探討很有興趣的(也是筆者的興趣與所長),所以最後還是要服務一下擁有豐富求知慾的讀者們。

     

    今年暑假中華隊找來了曾經帶領過馬刺隊拿下NBA當季最多勝的教練,同時也是讓筆者在這幾個月中有著許多見識與成長的恩師Bob.Hill作為技術顧問,中華隊的教練團相信也從中得到很多啟發,在熱身賽中不難發現像是中華隊總教練周俊三帶領的台啤、助理教練許晉則帶領的樸園,甚至是幾乎每天到中華隊練習場地報到觀摩學習的教練黃萬隆指導的達欣,這三隊的身上都不難發現Bob.Hill教練所指導過的影子在,分別都增加了很多中華隊今年在瓊斯盃(亞錦賽那隻中華隊連Hill教練都說都瓊斯盃完全不一樣)所使用過的一些新打法或是類似的防守概念,讓筆者在紅館看球之時覺得十分新奇又熟悉,更有趣的是這三隊所使用的部份也各有不同,至於是不是說好的,改天待筆者去探訪過後再與各為球迷分享。

     

    另外台啤隊今年找來了前達欣隊總教練寶哥劉嘉發加入教練團陣容,讓今年的台啤多了幾分Motion的味道在,基於這點,如果最後台啤真的找回Jones回鍋,說不定在進攻上也會是意外適合目前台啤隊打法的人選。

     

    三位新教練的加入也活化了SBL球隊之間的對抗,像是帶領台灣大的賈凡教練在練球上使用了不少新的跳脫傳統模式的作法,戰術上雖然會以機遇戰為基調但也十分豐富,應該挺適合台灣大這隻年輕球隊,同時喜歡打全場開放式進攻的蘇翔翊的傳球能力也會獲得解放;金酒今年雖然還是依舊維持他們快打旋風亂刀流的風格,但待過達欣隊的許智超教練也帶入了不同於以往的元素與概念在其中;另外今年由新教練邱啟益當家的裕隆在球風上也有了些許的不同,傳統的系統戰打法並沒有揚棄,但可能是因為失去了曾文鼎與禁區人手多半是新生代的球員的緣故,在內線的競爭力不如以往下,將進攻的比例上更多轉往外圍的切傳與投射,也就是像呂政儒等人的角色會更為吃重。像這樣的刺激與改變筆者認為對SBL各球隊甚至是教練圈來講都是好事,始終是有學習新知識與各隊教練的思維之間有產生競爭才能讓台灣籃球得到的進步與提升。

     

     

    基於以上所述,今年的SBL其實應該不但不會因為失去了一兩位球星失去可看度,反而應該會因為有了更強的洋將加入、新教練與新思維的刺激來的更加好看才是,同時幾名球員的轉隊也讓SBL各隊間的對抗更具懸念與可看性,暫時寫到這裡就擱筆吧,剩下的就是一同期待新球季的來臨了。

     

    備註:有關開季各隊Preview的部分已經有裘爺執筆,這裡筆者就不畫蛇添足班門弄斧了

  • 2011瓊斯盃&亞錦賽之中華隊戰術解析

    先前說過,雖然這次中華隊的表現不是那麼令人滿意,但應該還是有很多人想一窺在NBA級教練指導下的中華隊打法有甚麼不同的地方,所以今天介紹的就是本次中華隊的技術顧問Bob.Hill為中華隊設計的一些戰術,其實統計了一下大約有20套,筆者將之屬性歸類後,把同質性高的抽出一兩種較具代表性或是比較特別的來表列,以下照例搭配圖例作說明。

     

     

    .作給射手:

    主要是作給像呂政儒來出手的打法,控球員於高位45度角持球,弧頂設立兩個橫向的單擋掩護(Cross-screen),其中第二個掩護者在持球者運球通過掩護之後,立刻往控球員行進的反方向空手走位,同時第一個掩護者作一個反擋的第二次掩護,接球後馬上出手,不管在瓊斯盃或亞錦賽中都算常見的打法,針對掩蔽性的效果上來說也很不錯。

     

     

    .Motion之一(三號或五號的Isolation):

    這是一個建立在Motion-Offense上的戰術,45號球員分別作下擋(Down-screen)替3號球員作掩護,控球員待過半場之後就可以第一時間給球,讓3號球員執行單打,要是沒機會的話,5號球員會在掩護完之後繞底,利用弱邊的2號球員的掩護取得在禁區接球單打的機會。

     

     

    .Motion之二(弱邊空手切):

    這個戰術的構成比較簡單,重點在利用空間的保持上與快速的分球轉移,讓3號球員能從弱邊空手切入禁區,可以急停跳投或是直接切入。

     

     

    .Flex(啟動方式不同的變化型態):

    控球員帶過半場之後,5號球員先上高位接球與2號球員作一個遞手傳球(Hand-off)同時3號先替4號作一個掩護,再利用5號傳完球後馬上下擋的後掩護(Flare-screen)切出接球作進攻,後面就又自然的可以銜接到傳統的Flex循環跑位之中。

     

    這是一個十分不錯的打法,主要是基於Flex雖然是一個強調連續性進攻的戰術(不會跑到死,可以一直藉由戰術原則不斷的跑動下去),但它的跑法卻略嫌單調容易被察覺,Bob.Hill改變了啟動的方式,讓對手不容易發現場上要打的是Flex,筆者個人對這個戰術的評價是頗高的。

     

     

    .Passing-Game之一:

    這個傳切戰術有一點點利用到Motion的概念,利用快速的轉移球與傳球後的馬上掩護加上空手走位來製造出強邊的投籃空檔。

     

     

    .Passing-Game之二:

    這則是一個比較強調強弱邊轉移的複雜的變化型式,1號先傳給2號,2號再傳給利用5號的掩護空手切過來的4號,5號則是繼續移動作第二次單擋,替3號掩護令其得以切到強邊接球,2號在傳完球後馬上往禁區作幅度較大的深切,並同時利用4號與5號兩個人的反擋,由禁區內切出到弱邊,球再從強邊經過兩次傳球快速轉移到弱邊來完成進攻。

     

     

    .Early-Offense

    這是一個接續快攻後的延續性進攻系統,是一個有套路的急攻(Early-Offense);控球員接獲傳球(不論是搶到籃板後的轉換快攻或是被進球後的底線發球),快速將球分給已經往前場推進的2號球員,2號球員接球後可以第一時間作投籃或切入,這是第一個進攻選項;要是對方退防的夠快,則可以如第二個圖所示:第一選擇是接4號球員的拖車快攻或是傳給由另一側弱邊利用5號球員掩護切出的3號球員來進攻;萬一3號球員接球後還是沒有機會下,則可以如最後一個圖所示:作反擋掩護來進攻(一共兩次,第一次:3532擋,由2作進攻;第二次:51擋,21,由1作進攻);或是將球傳給作Pick-n-Roll拆進籃下的5號球員作進攻,簡而言之,快攻不成下自然接續到急攻後,不順利就以Pick-n-Roll作結尾,再接續到三人或兩人小組的機遇戰or半場系統戰。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