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特約專欄:京奧女籃─美國v.s俄羅斯、美國v.s澳洲之賽後分析

by/施礎旋(chinesetaipei5@hotmail.com

 

【前言】

  徐武雄老師在奧運女籃的幾篇文章裡,曾提到「天下戰術盡量抄」的情形,的確,我們可以在本屆奧運裡看到,在進攻部份,各隊都以對持運球的掩護這樣的基本擋切戰術為主,再銜接各種內外組合、高低中鋒配合、中鋒個人單打、中鋒翻身跳投等戰術;在防守部份,以半場盯人防守為大宗,區域防守僅韓國隊曾經使用過,採用的是23區域聯防。

 

【準決賽】

  美國隊雖然是本屆奧運奪冠最被看好的球隊,但是在這幾場比賽看下來,他們仍然有自己的問題待改進,而非完全不可攻破、沒有缺點的全能球隊。這點在準決賽與俄羅斯的比賽中,可以看到。

  一開賽,甚至到第二節後半,美國才能慢慢追上比分。儘管在大部分球員太過鬆懈、失常的狀態下,只有Diana Taurasi一個人苦撐大局,但美國隊還能在下半場回穩,不得不說在運動心理學方面的訓練,美國的確是無人能敵。但是,美國隊的輕敵心態,還是非常不可取,尤其是以連霸目標自詡的情況下。

  在這場比賽有幾個問題可供大家思考:

        為什麼美國隊有好幾次讓俄國隊輕鬆空手切,在籃下拿到球得分?

        為什麼美國隊在收球被貼身對球施壓時才想傳球?

        為什麼美國隊在對方設立持球掩護時不迅速積極跨出,持續跟隨?

        為什麼第四節終了前,球權若在美國隊手上,美國隊總是不進攻,讓時間跑完?

        俄國隊上半場流暢的空手切、傳球,流暢的掩護走位、掩護切出,在下半場美國隊加強對球施壓和阻絕後,就消失無蹤?

        從運動心理學討論,從領先到落後,運動場上的專注應如何維持?如何避免心理恐慌?

 

【決賽】

  同樣都是從擋切戰術發展進攻的情況,澳洲隊是透過非持球球員持續交叉掩護和中距離、掩護走位的方式得分。儘管Lauren Jackson因傷所苦,但整體而言,澳洲隊的進攻模式主要是以個人投籃得分為主,所以在命中率下滑的狀況下,想要贏球就有一定的困難;反觀美國隊除了空手球員互相掩護,還有對持、運球球員的掩護,以及內外組合和高低中鋒等銜接(只不過在今天有好幾球高低中鋒被澳洲隊在前防守破壞)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隊轉換快攻後,竟然敢急停跳投,從Sue Bird連續兩次轉換快攻後的急停跳投討論,我國中華隊可有這樣的肌力與協調性、命中率?那絕對不是「運氣好」,而是美國隊平常練習成果的展現。 

  然而,美國隊的三線阻絕,與對方設立障礙緩衝的情況下沒辦法積極跨出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在今日命中率不理想的狀況下,澳洲隊的得分大多靠著美國沒有做好確實的防守而來,有數次甚至是一線沒有做好交叉步跟隨、阻運,二、三線也沒有做好阻絕和協防,而導致澳洲隊如入無人之境的切入上籃得分。以美國隊的水準而言,可說是不及格,防守是一連串,而不是一個一個獨立的動作,就算對球施壓做得再好,若沒有辦法持續跟隨、阻運、阻絕、阻傳、跨出,仍然是枉然。

 

【結語】

  以一次澳洲隊犯規後,美國隊Sue Bird把球頂在頭上的鏡頭而言,美國隊的心態顯露無疑:輕鬆、快樂;然而,美國隊何以能夠在世界籃壇稱霸這麼久,甚至連世錦賽冠軍澳洲隊也望塵莫及?

  在這裡有個需要討論的問題是,美國隊的心態是如此,不代表他們日常訓練也如此輕鬆,在競技運動這樣高強度狀況裡,是沒有輕鬆練習可言的;然而,美國隊能夠與運動生理、心理、生物力學等運動科學專家合作,讓練習變得更有效率,反觀我國運動環境,除了徐老師提出的質疑:「為什麼教練不懂得委託其他運動科學專業人士協助」,我更是非常疑惑,為什麼我國運動主事單位沒有這樣的常識,不知道應派運科學者加入運動訓練?從美國隊的身體素質,以及陳詩欣除了自身努力,再加上徐台閣教授調配飲品的幫助,得以在雅典奧運奪金的情形討論,運動科學本來就是因應競技運動這樣高強度的情形而產生,那為什麼我國只能讓運動員不斷傻傻的勤練幾年,卻沒有人家集訓幾十天來得有效,還導致無數運動傷害產生,葬送了運動員寶貴的運動生命?

  我並不認為中華隊已能與美國隊相提並論,但是正因為我國運動員普遍身材不高大,要與外國運動員抗衡,勢必要從本身訓練想辦法超越他人,而非不顧世界潮流,不斷鑽牛角尖苦練沒有什麼效率的東西。這不僅是令球迷失望而已,更是對不起那些辛苦的運動員。

  再從大環境討論,我國運動風氣興盛,但是對於運動環境和運動選手的栽培而言,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在幾乎沒有什麼保障的情形下,運動生命短暫的選手要怎麼讓自己在退休後還能自力更生,始終是我國運動環境一直沒有解決的問題,也是有潛力運動員在高中畢業或大學畢業後離開競技運動的主因。

  舉例而言,我寧願在看比賽轉播時把聲音關掉,只有畫面而沒有聲音,也不要聽到根本不了解女籃,甚至根本不清楚籃球戰技術的人不知所云。國內已退休的優秀球員為數不少,難道她們「沒有能力或資格」受到體育頻道青睞,幫收看的觀眾講解場上的情形?

  唉,我國競技運動在各方面,都還有很漫長的一條路要走。

Published 25-08-2008 05:00 by 圓球城市/Mayor
Anonymous comments are disabled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