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
  • 《市民開講》象熊厲害

    by/芷萱兒(sandy7230912@yahoo.com.tw)

    翻開九十一學年度HBL冠軍戰第二場的攻守記錄,當時再興三巨頭的吳岱豪、洪志善、陳世杰的上場時間皆在35分鐘以上、得分也都來到兩位數,其他攻守數據也稱得上漂亮。那是一場總得分不高的比賽,由此看得出三人的重要性。而新榮以大前鋒何保霖的16分最高,而現在效力於璞園的黃啟峰及林金榜,一個6分、一個0分,其中林金榜的上場時間更只有11分鐘。至於第一場的林金榜,上場時間雖來到25分鐘,但並沒有漂亮的帳面成績,幾次出手也沒有成功。

    九十一學年度,出現了許多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優秀球員。我想,林金榜是還沒被看見的那一個。

    95年的八月,現在的璞園,當時的幼敏,林金榜隨隊出現在比賽場合,也穿著球衣出賽。當時的我感到興奮,因為將有即戰力加入球隊,那時候腦中盡是他在台體的優異表現。後來,不知何故,有一段時間沒看見他出現在球隊,也以為,他就這麼消失了。

    來到台北的林金榜,我想他一定渡過了一段辛苦的適應期。梓官國中、新榮中學、台灣體院、文化大學,由南到北走了這麼長的一段日子,要獨自收起行囊,去一個不熟悉的地方生活,還是讓人感到卻步。南部的天氣很熱情、物價很可愛;台北的人們很冷淡、腳步很匆忙。台北的這些,你還習慣嗎?現在看來,應該還應付得不錯。

    以前的再興、以前的新榮,現在,他們的名字是璞園。

    走到現在,第五季SBL剩下沒幾場比賽,隨著璞園戰績開紅盤,陣中每一位球員都備受關愛。紅了,就有多少人想攀附。這個圈子也是一個大染缸,隨著名氣帶來的那些誘惑。請你們隨時告誡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也請你們隨時反省且反問自己,自己的本份是什麼。

    昨天,洪志善跟陳世杰在再興拍下象熊厲害的照片,而我還在台大體育館看著再興跟新榮的廝殺,;今天,許教練來到了璞園,帶著這群小將,用自己的方式,走出屬於璞園的一條光明大道。那麼明天,我希望你們不會忘記最初自己喜歡打球的那顆心,那顆心是澄淨無瑕的。迷惑的時候,請回頭看看你們曾走過的單純歲月。

    象熊厲害?璞園籃球隊!





  • 《市民開講》NBA風雲之「豪賭」

    by/破人 (y3193131913@yahoo.com.tw)

    在賭桌上你如果想要贏大錢,你就只好不斷的下「重注」。

    話說當球季開打前「GAP三巨頭」正式要發力為綠衫軍拿回20年不見的總冠軍時,似乎就宣告今年的球季在自由球員方面會比前幾年熱鬧,因為各隊都知道讓這三位「合力發功」的話,就好比「賭聖」會特異功能一樣,絕對在NBA的戰局裡無往不利。我相信今年的自由球員交易成「這種情況」是早在球季開打後沒多久就「醞釀」的,只是大家還在觀望,看看這三巨頭能帶來多少的驚奇。球季來到明星賽前各隊大約都打了50多場左右,事實證明了這三人的「合力發功」的確會影響許多原本有望爭冠的球隊,也因此開始了這個NBA近幾年來中最熱鬧、也是最刺激的「賭局」。而綠衫軍三巨頭的結合正是第一個「下重注的賭客」。

    賭局來到了最後大約3分之1的同時,湖人接著開炮,交易來「西班牙鬥牛士Pau Gasol」這個舉動直接告訴馬刺、小牛、太陽等等西區強權,今年的西區冠軍「我們要了」。在Pau Gasol來了以後湖人的禁區直接升了二個等級,前場實力之雄厚不必多說,後場還有個「超級塞亞人Kobe」,而今年湖人的「板凳」就如同那年的國王一樣只能用「暴徒」來形容,這樣的整體性一結合讓「有望、或想爭冠」的球隊都必須跟著「下注」,如果你不「下注」等同你放棄了這場賭局。

    太陽接著成為下一個「下注」的球隊,前幾年以小球之風「轟」遍天下的太陽,今年不玩這套了,看到了湖人的禁區,再想到前二年自己引以為傲的小球在季後賽也跨不過去,今年的太陽把「賭注」放在一個「35歲的世界第一中鋒歐尼爾」身上。從太陽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賭法」有點任性,但也只有這樣「賭」才會有機會「突破重圍」。看看西區,你要叫阿媽去守姚明? 或TD?這一定是在開玩笑不是嗎?

      如今來了一位歐尼爾,不但太陽不用去煩惱這個問題,反而將問題丟給馬刺、小牛、火箭、爵士、甚至是黃蜂,因為這些球隊不只要面對歐尼爾一個人在籃下的威力,還有一名太陽的主力戰將阿媽在後頭等著「接力」,這樣的禁區威力還不讓各隊頭大? 就算遇上的是勇士這種快刀流的球隊,太陽依然可以將歐尼爾適時放上場,反正比「快」比「瘋」太陽有的是人才,而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當太陽遇上像馬刺等等球隊時該怎麼辦,現在看來太陽下的這個「賭注」是對的,又或許該這麼說吧,也只能這樣「賭」了不是嗎?

    下一家輪到小牛,眼看前幾個上家都賭成這樣了,小牛不跟著下怎麼可以。年輕的哈理斯剛好又受傷,小牛又怕他在季後賽的經驗會被不夠,於是小牛找回「大三元製造機Kidd」回鍋救火,但小牛的這個「賭注」可說跟前幾個上家押的完全不同,如果前幾個上家都是在押「鐵支」的話那小牛押的是「同花順」,原因很簡單,西區開始「禁區」大戰時,小牛卻只找回Kidd這名後場大將,似乎是受到去年被亂刀流的勇士搞掉的影響,小牛似乎就是比較不怕打禁區的球隊。

    找來Kidd的小牛的後場之「強勢」讓人不敢恭維,但前場單靠「德國坦克」夠嗎? 這點我倒是抱著保留的態度,畢竟小牛從「小將軍」上任後強調的是攻守平衡,如今前場的人連夠不夠用都成問題,怎麼作到「攻守平衡」這點我倒是很好奇。最後我並不認為Kidd到小牛可以幫助小牛很多,因為現今小牛不再是過去那頭只會「狂奔」的小牛,現在的小牛是隻訓練有素的正規軍,Kidd適合帶領正規軍嗎? 這點我的態度一樣還是「保留」。

    目看西區的賭客下注下的不亦樂呼,東區的老鷹也不甘寂寞決定跳出來跟著下注,4換1換來了老鷹最「缺」的1號人才也就是交易來了國王明星球員Bibby,這個「賭注」就我自己看來下的值得,Bibby的到來不但可以解決老鷹得分太過依賴jj的困局,而且在東區後段班的競爭上更有可能將老鷹送進最後的8強,其實老鷹的每個位置上都有很好的人才頂著,唯獨缺的就是「控球」這個位置,老經驗的Bibby到來對老鷹來說絕對是利多。

    火箭跟黃蜂也被迫要跟著下注,火箭將Mike James、Bonzi Wells 送到今年打出亮眼成績的黃蜂。黃蜂只回送火箭一位老將Bobby Jackson ,這個「賭注」個人看來,應該是黃蜂佔上風,黃蜂不但拿到最缺的2-3號替補人才Bonzi Wells ,也拿到有外線能力的Mike James,重點是黃蜂只送走了一位在目前球隊並不是很重要的Bobby Jackson 。Bonzi Wells 的加入讓黃蜂的鋒線群更加完整,而Mike James的加入則是可以提供教練在不同時候可以用不同的人才,雖然教練Scott很喜歡用Jannero Pargo,但我相信Mike James的加入會讓教練有更多不同的選擇。

    至於火箭方面,這個賭注個人有點看不懂,我不知道「屯」這麼多後衛要幹什麼,特別是Bonzi Wells 在火箭有時也打的不錯,尤其T-MAC又常受傷,照理說不應該把Bonzi Wells換走,但如今這個2換1的交易實在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 難道Rick Adelman真的那麼喜歡以前在國王的最佳第六人這個「自己人」嗎? 火箭的這個「賭注」押的並不好。 另外火箭也換來了「灌籃王」Green,如果這個動作是要「彌補」Bonzi Wells的洞,好像有點太遠。如果這個動作是要補強陣容,好像也說不過去,畢竟Green還年輕。如果這個動作是看中他的未來,那我只能說在這個大家都只想著今年就想到頭大的時候火箭還有空去想到未來,我真的敬佩火箭高層的能耐。

    王者馬刺大家都認為他好像永遠都不太需要改變陣容似的,其實也不然,先前先從灰熊找來了「太空飛鼠」加盟,鞏固後場的經驗和實力,再者,看到太陽找了歐尼爾,湖人找了西班牙鬥牛士,這二人的加入嚴重威脅了馬刺的禁區,光靠「TD」一個人夠嗎? 如同小牛那樣光靠一個「德國坦克」行嗎? 一樣的問題困擾著馬刺,所以馬刺馬上跟超音速作交易找來了防守經驗相當好的湯瑪士,別看湯瑪士身高不高體重不胖的,他老兄在禁區的防守也算是「上乘」功力了,加上原有的TD,看來馬刺似乎也準備好湖人跟太陽的考驗了。對於馬刺的這個下注,個人是給予正面肯定的。

    原以為賭局入桌人數己經完成準備開戰,沒想到在最後一天傳出了一個三方交易,其重點就是「騎士」終於壓大注了,似乎有想在東區殺出一條血路的味道。

    這交易是這樣

    騎士得到B.Wallace、J.Smith、W.Szczerbiak、D.West 。

    公牛得到:D.Gooden、L.Hughes、S.Brown、C.Simmons 。

    超音速得到:I.Newble、D.Marshall 、A.Griffin。

    簡單來說在我看來只有騎士是「賺」其他二隊都是認賠殺出,所以我只評論騎士方面。騎士得到的這4位選手人人能用、各各能打。B.Wallace、J.Smith加強了騎士的禁區實力,這使得騎士不管面對東西區那個球隊在禁區都不至於會吃到虧。後場補了W.Szczerbiak、D.West ,騎士在經過L.Hughes的敗家之後,相信W.Szczerbiak的「外線」會是LBJ的好幫手而D.West 則是一名「雙能衛」,現在的騎士除了二號位置稍為「弱」了點以外,其他的位置都有很充裕的人手可以替補。這麼一個大賭注後的騎士搖身一變變成東區新貴,其陣容並不在東區雙強綠衫軍以及活塞之下,而且騎士還有一名萬能的LBJ,相信在默契培養好後,騎士會在季後賽有一番作為。騎士的這個「賭注」不但是為了球隊更是為了LBJ,所以無論怎麼看都值得。

    賭桌上人都座滿了,一切都從「三巨頭」開始,綠衫軍從季初給各隊的「震撼」一直到球季中還存在,迫使其他球隊也必須在這條路上不斷下注,接著湖人又來補上一槍,更加逼得想爭冠的球隊要「無限大的壓下大注」,因為只有這樣你才有機會贏得最後的勝利,然而今年各球隊一切的「豪賭」都會在季後賽見真章,到底「綠衫軍」的特異功能能持續到最後還是半路「壓大注」的球隊在最後能「變出一張三呢?」

    一切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 《市民開講》Shaq Paradox –太陽不得不為之惡

    by/deancool (fang@case.edu)

    Paradox: 表面上看來矛盾或不合理但實際上卻正確的言論

    這是一個充滿矛盾,卻可能是正確的一個交易。

    對太陽來說,換來Shaq的確是不得不為之惡,太陽高層又何嘗不知道找Shaq來只是飲鴆止渴,但是,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一座冠軍,今年,就是滿足這個心願的最後機會。

    一月31號,全員健康的太陽在主場迎戰缺了Tony Parker的馬刺,最終以三分落敗,也許是促成太陽交易Marion的最後一根稻草。Marion那場打不好嗎?恰恰相反,Marion全場21分10籃板5抄截都是全隊最高。

    這是矛盾點一,Shawn Mario今年的表現仍然是全明星級的身手,能搶籃板,防守全能,快攻活動力超強,但是如果我是太陽高層,看完1/31的比賽,心裡一定有個疑問:如果Marion都已經打成這樣了,我們還打不贏馬刺,那Parker回來後我們怎麼拿總冠軍?

    太陽的球迷都知道Tim Duncan是太陽無解的障礙。去年找來Kurt Thomas就是為了對抗Duncan,在季後賽也稍微發揮了一些功能。然而,今年換成Skinner,目前看來是完全無法與Duncan抗衡。包夾Duncan?外線的Finley,Parker和Manu能放給他們投?

    事實很明顯,雖然Marion的確有他無可取代的價值和功能性,但不把Duncan這個問題解決,Suns今年打進冠軍賽的機會可能比去年更低。

    當然湖人也是刺激太陽高層痛下決心的另一個原因。Gasol+Odom+Bynum絕對不是Marion和Stoudemire可以對付的了的角色,更何況還有個Kobe?小牛呢?昨天才在2OT幹掉太陽的黃蜂呢?光看西區,太陽要靠Marion+Stoudemire的內線想打進總冠軍賽的機率實在太低了。就算進了總冠軍賽,太陽過的了Garnett的GAP聯線?過的了活塞的防守嗎?

    一個球隊如果連續幾年都拿例行賽全聯盟前四名,打進分區起碼第二輪甚至分區冠軍賽,卻始終無法登頂,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因為同一批球員的爭冠意志會漸漸被消耗殆盡,心理上更會被「自己也許沒有總冠軍的命」捆綁。

    小牛和太陽現在都處在這個關鍵的十字路口上,不向上提升就得向下沉淪。如果不作改變,每年就會是這樣不上不下,所以太陽必須壯士斷腕的賭下去,管他明後年怎麼辦,先拼今年個冠軍再說。飲鴆止渴,如果真的能把今年的冠軍拿下來,那也至少算解了一剎那的渴。但未來兩年Shaq能打幾場?能有多少功力?這是矛盾點二。

    Shaq的退化在傷勢和體重問題中,以超過我們預期的進度發展。很明顯,他絕對無法融入太陽的early offense,勢必太陽得在某種程度上遷就他,減少快攻,等Shaq走過來再開始半場進攻。

    這是一件會讓很多人傷心的事。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太陽等於承認了小球和early offense雖然好看、刺激,也能讓球隊打下很好的例行賽戰績,但卻是沒有辦法拿下總冠軍的。這個自我否定的矛盾點三,卻的確是個太陽不得不為的調整。在季後賽增強的防守強度、更高的心理壓力下,沒有穩定的內線得分與防守,以及過於倚賴外線的球隊是過不了一關又一關嚴酷的挑戰的。

    當然,太陽還是有打early offense的本錢,他們仍然有Barbosa, Bell, 甚至Hill都可以讓節奏維持一定的高檔。更重要的是,有了Shaq可以讓他們的半場進攻多了更多選擇。之前Suns的半場進攻太過倚賴Nash,約七成的攻擊是由Nash的切入或高位擋切來啟動,這樣的半場進攻在這一兩年已經漸漸被對手摸熟,雖然Nash的威力仍然沒有人敢小覷,但不可否認已經不如以往好打。

    有了Shaq,進攻上多了由Shaq啟動打inside-out和低位,或是Nash跟Shaq的Pick-n-roll,這樣可以大量減少Nash的進攻壓力,甚至增加他每場可以上場的時間,而Stoudemire也可以有更寬闊的高位或中距離的空間可以發揮。Diaw會替補Shaq並得到大量的上場時間,他應該可以找回以前的風采而有更好的發揮。在進攻上,Marion離開後的空缺應該是可以被補滿的。

    至於防守上,只能祝福Suns好運了。唯一值得高興的,大概是Stoudemire可以減少一點foul trouble,但是防守籃板勢必會變弱,以及整體防守的機動性都變差。特別是對上亂刀流的球隊(勇士),Shaq光是跑回來回防可能對方一波進攻就已經打完了,太陽能否survive就看Shaq究竟拿出幾分心打比賽了。

    身為太陽的球迷,我是蠻替Marion難過的。Marion在場上的拼勁和決心,是太陽這幾年精神戰力的極大支柱,僅次於Nash。他絕對是個不可多得的好球員,敬業且積極,雖然開季抱怨過一下,但進到球場就是全力以赴,沒有人會懷疑他哪一場不盡力去打。

    私底下是否跟Stoudemire有過節我不知道,但如果真的有,我心裡甚至會比較傾向一點把Stoudemire換掉,而非Marion。可惜的是,現在球員市場上像Stoudemire的暴力大前實在太難找,相對來講,Marion的功能性雖然沒有辦法有單一球員可以被取代,卻可以大家分工一下把缺補起。既然不是每筆交易都能像Gasol那麼好康(迴紋針換到房子?),Marion就不得不成為犧牲品。

    講到心理因素,也許這才是Shaq這幾年最大罩門。他的例行賽無用論和懶散,能否被亞歷桑納的豔陽融化,將會是決定Suns豪賭成敗的原因。目前來看,Shaq已經跟Nash通電話說:I won’t let you down,而他跟Grant Hill私交甚篤,也許他會硬起來,幫這兩個全NBA最需要也最deserve,卻還沒有總冠軍的人拼一下(Garnett你還年輕,再等一年吧)。

    Suns應該不會太早讓Shaq上場,而先讓他養傷及調整體能,並先把Diaw抓上來練一練少了Marion的世界。就算Shaq上場,應該也只是每場打個20分鐘,保持他健康無虞到季後賽再專心拼。雖然我很討厭這種拿季賽養傷和調整(因為對買票進場的球迷很不公平)的作法,但為了總冠軍,這也是一個不得不為之惡,又是一個矛盾。

    當年Heats簽進Shaq,大家就已經預見飲鴆止渴的未來,而Heats也的確有止渴拿下一座冠軍,卻也淪落到今天淒然重建的結局。現在Suns再次重蹈覆轍,雖然Shaq比剛進Heats退化許多,但Suns的陣容比當時Heats更壯盛,同樣有求冠若渴的老將,除了得後外幾乎每個位置都比當時Heats要好。相對的,聯盟的強隊戰力可能也要比當時Heats的對手高上一點。

    Suns能否一股作氣,幫Nash和Hill拼下一座總冠軍?不管怎樣,有一件事是值得確定的,就是今年的西區季後賽第二輪應該是近幾年來最刺激的一次。

  • 《市民開講》:裕隆隊的Keyman

    by/陳鴻嘉 (Hoop0113@yahoo.com.tw)

    日昨有幸參與圓球城市論壇高峰會,討論主題為:裕隆連勝之「重返榮耀」。在此主題之下,不免會討論到妳/你認為裕隆隊的keyman是哪位此一問題。而筆者對此特別有興趣,因此僅就球場上所能看到的略抒已見。

    不過筆者認為在辯證哪為球員是裕隆隊的Keyman之前,應先釐清所謂Keyman的意涵為何,否則這個議題會更是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各擁其主。

    相信每位籃球運動的中度愛好者對於「go to guy」、「Franchise Player」等詞理當不陌生。事實上,在相關的籃球評論文章中這些用語屢見不鮮,他們大致在表示了某位球員在該球隊中最核心的地位。而這位球員的重要性可能從球隊是以該球員為中心,打造球隊的隊形與相應的戰術、球風,到關鍵時刻將球隊的勝負交給該球員來掌控,甚至再到這位球員就代表者這支球隊的精神等。換言之,這類用語包含了多種意義在其中。同樣地,每個人對Keyman的定位也有所不同,而筆者相信這正是Keyman人言言殊的最大原因。因此,筆者粗略地區分三種Keyman,並分別提出筆者所認為的裕隆隊Keyman。

    首先,如前所述,Keyman可以是球隊隊形的中心,許多的戰術均為繞者Keyman設計,甚至球隊的其他球員可能是經營團隊為了配合這位Keyman所逐一網羅的,藉此打造以Keyman為基礎的球隊。若就此定義而言,筆者認為裕隆隊的Keyman當屬曾文鼎。

    曾文鼎提供了裕隆隊在攻守兩端最大的屏障。在攻擊端,曾文鼎不僅可以接球作低位單打,獨力完成一次進攻。也可以在高位接球,作為球隊半場系統戰的轉運中心。不論在低位或高位,曾文鼎的威脅性都使得裕隆隊的外圍部隊有更多空檔或者切入的空間。而在防守端,曾文鼎的高度加上優異的運動能力,對於任何要硬闖裕隆隊禁區的鋒衛而言,絕對是個要克服的心理障礙

    也許裕隆隊的經營團隊並未思考過要以曾文鼎為球隊中心,並以此去物色球員,筆者也不清楚裕隆隊的教練團是否有特意地以曾文鼎為主軸設計球隊的半場系統戰,但從場上裕隆隊的運作情形看來,曾文鼎確實為裕隆隊的攻守核心。有了曾文鼎的裕隆隊,變成了一支相當穩定、不容易失常的球隊。

    其次,如果說Keyman意指球賽讀秒階段球隊勝負所託之人,那麼陳信安當可作為裕隆隊的Keyman。其實從球場上的表現來看,裕隆隊中的陳志忠、李學林都可能屬於鬥志旺盛、心臟大顆、不易手軟的球員,但筆者考量了被防守的可能性之後,陳信安便成為筆者的首選。

    陳信安的身高、厚度、加上腿部的肌力與爆發力,讓他不論在跳投或切入時,國內球員要一對一防守住都有不小的難度。也就是說,跳投時防守球員多半是望球心嘆,只能禱告陳信安手感不佳;而切入時則需要隊友補防,其結果可能是裁判響哨,又或者是協防後出現空檔,而陳信安順利將球送到。當然,也可能是成功攔下陳信安。但不論如何,手握體能優異的陳信安這張王牌,裕隆隊已將最後一擊的優勢極大化了。

    最後,便是要提及若Keyman作為一個球隊的象徵,或者說作為一個球隊精神領袖的意涵時,那麼陳志忠就是筆者的不二人選。或許由於SBL並未徹底職業化,也不存在者所謂球隊與城市之間的關係,因此陳志忠還稱不上裕隆隊或某個城市的象徵。不過以穩健著稱的裕隆隊,陳志忠當可作為球隊那張強悍的臉譜,挹注球隊無形的精神戰力。

    再加上主打一號位置的陳志忠,不僅僅是球場上的指揮官,其資歷之深已屬球隊裡老大哥的等級。更重要的是,陳志忠的旺盛鬥志與求勝慾望從未因為年紀的增長而有所下滑,打死不退的防守悍將仍是陳志忠的註冊商標。而這樣以身作則的老大哥隊友們焉能不服?

    筆者相信不論對手如何指教陳志忠的球風,每位教練都還是會希望手下有這麼一名可以帶領球隊打硬仗,強化球隊精神武裝的精神領袖。

    歸結來說,筆者認為裕隆隊是一支以曾文鼎為攻守核心運作的球隊,並由一位身手與資歷均足以服眾的陳志忠,作為場上的實質領袖帶領球隊。而他們的終極武器便是陳信安。

    當然,前述觀點是「筆者認為」,因此不企求愛看球、愛聊球的朋友們對於筆者的Keyman人選有多大程度的認同。不過本文在略抒己見外,還欲提供一個討論類似話題時的思考框架。因為仔細思考後發現,某某球隊的Keyman為誰的話題討論彷彿未曾停歇,答案也無一統。這除了本質上觀點本身並無絕對的是非之外,應與論者是從不同意涵下的Keyman去討論他們的人選有關。也許下次愛聊球的朋友們可以再清楚界定一下Keyman,確保是在同一個平台上交流彼此的想法。

  • 別鬧了,裁判老師

    by/ftziya (ftziya@giga.net.tw )

    在上一季SBL球季中本人寫了一篇「裁判,你嘛幫幫忙」(在此先感謝圓球肯於市民開講中刊登該文),文中曾提及「若球場上的事情真的能在球場上了,那台灣的籃球裁判會勇敢許多」;在1月6日裕隆對台啤一役,我們看到了該段文字的最佳詮釋。

    個人認為,民主之可貴在於多元意見的形成與尊重,尤其是後者更是關係到該國民主素養的程度;對於公共事務尚且如此,更何況乎專業性質之領域;通常,我們都會容任該領域之權責機關有一定之空間來形成其專業意見,在行政部門即為行政權之彈性、在司法裁判部門即為裁判空間。

    當然,專業之判斷不一定符合一般人民認知或期待,也不一定是最正確的選擇,此時,我們會藉由制度的設計,以及不同意見之交互作用企圖來尋求最正確的答案,例如訴訟制度中的再議、上訴、訴願、行政訴訟,或者選舉都是這種精神的具體落實;簡言之,我們可以從制度上的途徑去質疑專業,但我們也要尊重專業。

    粗淺地講這些社會科學,是為了接下來大家都會提到裁判誤判的問題,甚至每每遇到該等問題,會有人提出用機器裁判的建議;其實在籃球規則中,除了如「球出界」、「是否在時間結束前出手」這類幾乎一望即知的情形外,大多是需要依執法者自身的尺度去判斷,這個尺度也就是前述的專業空間;因此,在球場上,球員和教練該做的是去適應比賽執法者的尺度,而不是一昧地去跟場上執法者對抗,你的敵人是比賽的對手,而不是裁判;在球場下,才是去抗議裁判,去彰顯制度問題。

    講實在話,裁判也僅是制度中的一員,制度問題應該是球隊開球團會議去解決,球團會議大可訂立考核機制,去淘汰不適任裁判,如果連球團開會都解決不了,你又如何希望裁判能對制度有什麼改變呢?如果連球團會議決議籃協都可以不接受,而球團又摸摸鼻子不作聲,請問吼裁判、踢裁判除了發洩個人情緒外,對制度能有什麼幫助?筆者個人認為,裁判在SBL現行架構下,僅是籃協和球團間角力的犧牲者;裁判!都不裁判了。

    至於機器裁判的問題,籃球是人類的運動,本質上就因為球員間能力不同才會有對抗產生,我們也才覺得好看,除非哪天人類演化到籃球能夠以量化式方法訓練,比如說對手以多少速度循什麼路線前進,此時防守者以多少速度在該路線上那點防守可以製造撞人、多少速度在那個防守點會是阻擋、多少速度在那個防守點裁判會選擇no call,否則,用機器判定是會扼殺這項運動的發展,因為教練會無從教起(你要怎麼告訴球員以多少時速循幾度角前進),筆者更相信,目前人類的腦袋應該沒有這般的運算能力;個人以為,這也就是為什麼規則中,目前機器輔助的項目僅侷限於一望即知的情形;如果真要用機器裁判?看看SBL,我們可以先要求機器球員嗎?

    再者,關於國內裁判尺度不能與國際賽接軌的問題,筆者認為,裁判尺度與國內的籃球文化是相互影響;以身體碰撞的尺度為例,從寬到嚴大概是歐錦賽、美錦賽、亞錦賽(個人沒看過大洋洲和非洲,故無法列入比較),個人認為歐錦賽的尺度更寬於NBA;同樣一本規則,不同地域就有不同尺度,所以說尺度這種東西跟一個區域的籃球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前一篇「裁判,你嘛幫幫忙」的文章中,筆者曾提及,拿歐錦賽的尺度來吹國內比賽,執法裁判要有走不出場的心理準備(事實上也是有國際裁判在國內比賽如此執法而遭到冷凍的,因為其中一隊認為尺度偏頗罷賽),這關係到國內的教練和球員是不是認同那種尺度?即使不認同,那她們有沒有尊重裁判專業的意識?

    再加上國內賽事主辦單位普便對裁判的保護不足,所以要求國內裁判尺度跟國際賽接軌,並不是要求裁判就可以達成的事項,而應該是教練、球員代表和裁判代表開會去討論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範圍,畢竟不是每個教練、球員、裁判都在國際賽比賽過、執法過;國際賽尺度?敢問是哪個國際賽呀?

    最後,筆者這篇文章是比較以裁判的角度出發,提供大家一些看事情的角度,且鑑於有些論點與之前的文章類似,故在此不多贅言;筆者是認為,與其去抱怨裁判的問題,不如正本溯源地去檢視整個制度上的病灶,如果SBL是職業運動、是球團會議作主,甚至有獨立運作總部,裁判一個月待遇至少有四萬以上(CBA時代是獨立招考培養裁判,一個月四萬大概是基本數),你要考核要淘汰要要求當然不會有任何問題,因為要求合理也不怕沒人做,至於現在這個制度嗎?「教練是對的」、「球員是對的」、「要贏得比賽就要不擇手段」,至於裁判嗎?這年頭,上場執法比不上場還難受,何必呢?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