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聊聊產業外移..

在 08-23-2009, 1:27 下午 由 jinglesunshine 發表.第 21 篇回覆.
第 2/2 頁 (共 22 項)   < 前一頁 1 2
排序方式: 上一個 下一個
  •  08-22-2009, 5:51 下午 272682 in reply to 272540

    Re: 聊聊產業外移..

    mods1976:

    夏蟲不可語冰

    其實我這個問題  您不應該參與討論的  我探討的都是台灣本國產業外移   遺留下的種種問題

    您不是這人  想來很難理解

    xiahouhuhu:

    我觉得楼主的想法相当的幼稚,资本无国界,台湾的本土市场实在太小,大陆市场台商不占领,其他国家的商人也会去占领的,到时候失去这么大的市场,很快就会给边缘化了。没有大陆的血汗工厂,台湾的鸿海之类代工企业也不可能取得业内这样大的成就。

     

    据我所知,大陆对台资给的政策是非常好的,像我所在的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那些台湾厂商的厂房甚至是免费的,他们一分钱的租金都不用出,水电费给的价格优惠的就像白送一样。当年胎积电进上海,松江区的区长一路陪同他们的负责人考察,答应几乎所有的要求,不管合理还是不合理。这样好的政策,大陆自己创业的人根本享受不到,如果这样还要有所指责的话,实在是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没有大陆的市场和劳动力,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都会大幅度退步的

     幸好台商不是和楼主这样想的,这次金融风暴,韩资和港资疯狂跑路,留下了很多拖欠工资的工人和烂摊子,而台商表现的非常好,据我一个朋友说,北京高层因此对台湾厂商更加信任,已经超过了港资。。

     

    我不同意你的看法。

    當你要討論政治性問題,你可以這樣說。

    當你要討論產業問題,台灣產業都是西進到大陸,為何大陸網友不能發表意見?

    網路素來無國界,圓球更是明定討論區不能有政治顏色。

     

     

  •  08-22-2009, 6:29 下午 272686 in reply to 272363

    Re: 聊聊產業外移..

    mods1976:
    Stone_Stone:

    不是什麼中心思想的問題, 所有商人的中心思想都只有一個就是 賺錢

    其實從去年第四季開始台商的資金就開始回留了, 這也是這十幾年來第一次本國人民資金的淨流入, 從去年底開始的股市回溫, 無基之彈, 還有房市的回溫, 最些資金都扮演著推手的角色, 外資是後來才加入的. 這些回流的資金, 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旺旺和鼎新了.

    台灣有的企業整個公司都要搬走主要的原因不是因為對外太過於開放的原因, 相反的, 是因為對外過於封閉, 限制過多.

     因為成本的關係, 所以勞力較為密集的部門,  我必需要移到蘇州或東菅去生產, 因為我所面對的是來自日本, 韓國, 馬來西亞, 美國...等, 全世界的競爭者, 不過, 雖然中國大陸有很便宜的勞動力, 但是, 台灣有比較有經驗的管理團隊和研發人才, 法令也較完備, 也比較有制度, 對我來說, 最好的營運方式就是把總部, 研發部門, 國際業務部門留在台灣, 把生產線移到中國大陸, 或是在台灣生產上游的核心元件然後再到中國大陸做組裝, 但是, 現在因為政策的限制, 使得我把營運研發和生產部門分開來所需的運輸, 交通成本時在是太大了, 法令規定的限制又多, 很不方便, 一開始的時候, 我只好把整個公司都放在台灣, 在台灣, 生產, 研發, 但是慢慢的, 台灣管理和研發的優勢漸漸的變小了, 但是中國大陸, 還有越南等地, 低成本的利益還是一樣的誘人, 甚至, 中國己經成了一個很大的消費市場, 在離市場近的地方生產可以更進一步的降低成本, 當然如果能將部門分開設立還是最好的, 但是因為成本實在太大, 限制又太多, 太麻煩, 所以我就只好把整個公司都遷到中國. 

    現在, 逐漸開放以後, 把總部和生產線分開的成本小了, 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好處, 企業回流台灣的意願就增加了!

      開放, 不一定會更好, 但是不開放一定會更糟!

    這次水災, 中央政府的做為確實很凌亂. 但是, 有哪一個人當初是因為馬英九很會救災才把票投給他的? 從聯考到學測, 這麼多年來, 有哪一個考生考過滿分的?,  國防, 外交, 經濟, 貿易, 交通, 人事行政, 還有救災這些東西通通加起來, 困難的程度, 比起聯考要難上太多了! 放眼全世界, 有幾個人能在這上面每一科通通都考高分的? 台灣雖然比較小, 人口比較少. 但是總統所要管理, 專注的事務比起美國各州的州長還有總統都複雜得多了, 美國總統不用管警政, 消防, 也不太官教育 甚至 911 的時候, 第一線指揮的是紐約市的市長.  內政, 國防, 外交, 經濟, 貿易, 交通, 教育, 文化, 人事行政, 外加救災, 一般正常的人被當個一二科也是正常的, 總統的位子要不是一般人或是普通人都可以坐的, 那我們還搞什麼民主, 就通通都交給那個不世出的天才去做就好了! 但是, 這些科目有哪一科是可以或是允許被當的? 那要怎麼辦呢? 第一, 政府的權力要減弱, 要分散, 每個層級, 部門的負責人只要專注在自己的那一塊. 第二, 民間的力量, 民間的組織要起來. 民間真得没辦法做的時候才交給政府部門, 這樣政府部門才不會做的太雜, 而且一但政府部門產生錯誤的時候, 民間團體可以補上來減少傷害. 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的投票率始終都不高的原因. 政府, 只是解決問題的織組之一.

    在政治和社會的這場大球賽中, 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參賽的球員, 而不是觀眾, 但球隊出現危機的時候,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挺身而出, 製造 xx time. 甚至長遠一點來說, 取代原來的總教練也可以是我們的目標.

    如果我們每個人什麼都不做, 那"國家"也不會為我們做些什麼的. 因為抽掉了每一個個人國家也就不存在了! 要問我們能為我們自己做些什麼!

    之所以扯這麼多, 是因為, 現在這批官員因為救災不利而下台也是應該的. 但是, 目前台灣的經貿政策是走在"比較"正確的道路上, 換了另一批人會怎麼, 實在是有點認人憺心 

    很高興你願意參加這看似無趣的討論..因此我撇開政治立場..和您探討事情的原真性...

    首先我必須謙虛的說  這個題目有點大  我的人生經驗和智慧似乎仍無法看透整個事實

    所以我不敢說自己的見解一定是對的  但我會提一些問題  您試著回答看看

     

    我認為兩岸經貿的開放的確是必要的..但不能操之過急..我們和大陸畢竟不是邦交國  更正確的說  對岸700多顆導彈對著我們

    再者世界各國對於自己高技術化的產業一定都有限制   不可能讓這些輕易的外移  優勢畢竟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請問

    1.   開放40%投資上限    在兩岸金融銀行根本沒有往來制度的情況下   如何避免"錢進中國  債留台灣"      是不是開放的太快了?

    2.   開放12吋晶圓登陸  難道政府不懂日商公司那種"最好的技術絕不外流" "最棒的產品一定在國內做"的邏輯嗎?

         一昧的追求低成本  有一天當他們偷到你的技術了  做出一模一樣的東西成本卻比你還低  試問你怎麼和他們競爭

    3.   製造業絕對是創造最多工作機會的行業   當台灣的製造業為了中國大陸低廉的人事成本外移  政府還變相的開放更多更快

          對於台灣本地  是不是會嚴重的衝擊我們的經濟   失業率高  消費自然低   跟著景氣持續低靡 

         惡性循環之下  您認為這樣好嗎?

    4.   我看過太多的外商公司  在這波金融海嘯中   不是把台灣的分公司結束  就是在台灣的售價拼命拉高     為什麼?

         因為他們把台灣當提款機   母企業有危險  當然先救母公司  不論是犧牲掉台灣這邊的營運  或是提高這邊的利潤

         為的就是籌措資金  回流他們自己國內救急

         以中國大陸今天的情況    對岸會允許我們在那的企業這樣自救嗎?(當然你全部身家都在那就不用了)  

    5.  中國大陸的市場很大  政府總是說他們的內需多麼龐大  打進他們的市場多好  有夢最美!

         我相信他們絕對是未來的主流!!!  但在這樣的趨勢之下  我們該怎麼保護我們的製造業命脈  讓根留台灣的企業不會相繼凋零

         這點您想過嗎?

         您的文章中一昧的提及中國大陸誘人的廉價成本   這大家都看的見  但產業外移的問題卻不見您有任何見解

         我很想聽聽您的看法  大家都過去了  台灣怎麼辦  沒落?

    6.  最後我想澄清您所謂的"開放後資金回流"  我相信到目前為止這些都是"空的"

        你看到股市飆漲  但是您有看到廠房絡繹不絕的興建嗎? 沒有吧!!

        那代表資金是來了   但錢只是在股市上跑來跑去  並沒有真正的投資廠房  那錢是"虛的"

        你看到房市活絡  陸資來台買樓炒地   是好了房仲業者

        但你有想過我們的下一代    更難買一棟好的房子嗎? 

     

    講了許多    我不敢說我是對的  大家就事論事  想請您高見  ^^

     

    1. 全面性的開放讓經濟犯無所遁形,不就可以讓債留台灣的壞人繩之以法嘛?限制越高開放越慢,想債留台灣的人更有操作空間不是嗎?

     

    2. 台灣能做的,目前大陸都做得到。日本汽車業製造也在台灣生產,我們還是難以偷取核心技術。日本冷氣業製造在台灣生產,我們還是難以偷取核心技術。 既然製造業拼的就是成本與市場規模,不去難道讓其他國家去台灣製造業就會好嗎?

     

    3.  服務業才是提供台灣最多工作機會的產業。你可以說過去十年台灣製造業提供了台灣人賺錢之道。2009年哪個大學畢業生願意去工廠當工人的?當台灣年輕一輩不願進入工廠謀生,你叫這些製造業老闆把工廠留在台灣幹嘛?很多製造業都是在台灣跟大陸都有廠,不見得是完全停掉台灣產業去大陸求生活。那種很可能是在台灣混不下去了,才想去大陸試看看,根本沒有思考到自己公司的問題。台塑也不過是希望去大陸擴廠多角經營,也沒有要停掉台灣事業,如果企業是優良企業,只會提供更多機會,不會更少。

     

    4. 台灣一直都是資金很充裕的地方。開放才能吸引更多好公司來台灣設立中心做營運。只是目前各國更願意去香港、廣州、上海。以航運來說,台灣高雄港曾是東亞第3大港,現在呢?限制只會讓更多不好的公司來台灣投機賺冷錢。開放才會讓各國來台灣賺熱錢。另外我們自己本身就有投資上限了,還期望投資地完全開放,那真是太沒有商業良心了。

     

    5.  為什麼台灣一定要守著製造業?還有你不是說只是來討論台灣產業外移嘛?你問的問題都是過去20年政府所作所為留下的問題。要一個網友回答你?我建議你寫信給李登輝或是鄭弘儀會比較快。這裡不就是抒發大家的看法與意見嘛?他的回應只是針對你的意見,你卻他要有見解?他是總統還是行政院長?

     

    6.  陸資來台買樓炒地請提供新聞聯結。如果是指前陣子大陸投資團來南台灣看地,那你也太小看他們了。他們是有能力造鎮的,買你台灣一個樓炒一塊地皮幹嘛?你可以參考一下目前海南島發展的情況,你知道有多少家世界知名的觀光飯店打造海南島?台灣呢?放棄限制讓更多機會來台灣不是會更造福下一代嘛?保守的父母永遠是限制下一代發展最主要的原因。

  •  08-22-2009, 11:36 下午 272724 in reply to 272540

    Re: 聊聊產業外移..

    mods1976:

    夏蟲不可語冰

    其實我這個問題  您不應該參與討論的  我探討的都是台灣本國產業外移   遺留下的種種問題

    您不是這人  想來很難理解

    xiahouhuhu:

    我觉得楼主的想法相当的幼稚,资本无国界,台湾的本土市场实在太小,大陆市场台商不占领,其他国家的商人也会去占领的,到时候失去这么大的市场,很快就会给边缘化了。没有大陆的血汗工厂,台湾的鸿海之类代工企业也不可能取得业内这样大的成就。

     

    据我所知,大陆对台资给的政策是非常好的,像我所在的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那些台湾厂商的厂房甚至是免费的,他们一分钱的租金都不用出,水电费给的价格优惠的就像白送一样。当年胎积电进上海,松江区的区长一路陪同他们的负责人考察,答应几乎所有的要求,不管合理还是不合理。这样好的政策,大陆自己创业的人根本享受不到,如果这样还要有所指责的话,实在是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没有大陆的市场和劳动力,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都会大幅度退步的

     幸好台商不是和楼主这样想的,这次金融风暴,韩资和港资疯狂跑路,留下了很多拖欠工资的工人和烂摊子,而台商表现的非常好,据我一个朋友说,北京高层因此对台湾厂商更加信任,已经超过了港资。。

    我不清楚岛内的情况,所以对产业外移对岛内产生的影响,我没有资格说,但是对为什么产业会外移,还有这样作究竟对台湾的产业有什么利弊,我想我还是有资格说一点的。尤其是如果您长期生活台湾,不在大陆台企工作的话,您可能并不十分了解台企在海外市场和工厂的一些情况,又如何能回避这些而仅仅谈另一面呢。

    ps:您的开版标题没有说只说岛内,建议修改一下标题


    卧梅又闻花,卧枝伤恨低。邀闻卧石碎,卧湿达春绿.
  •  08-23-2009, 3:32 上午 272750 in reply to 272542

    Re: 聊聊產業外移..

    mods1976:

    以前我們會說  政府應該鼓勵產業轉型  但現在的問題是    在政府這樣變相開放之下

    即便不是代工產業  也會大量外移   

    nypg41:

    其實美國產業外移也很嚴重,很多客服工作都轉到工資低廉的印度去了

    每年至少有2000人因而失業

    台灣製造業就算不到大陸,也會到其他工資更便宜的國家

    這幾年很多企業因為大陸透資環境變複雜,獲利減低

    都到孟加拉跟越南去了 ,畢竟商人以獲利為前提

    台灣其實應該思考產業轉型的問題,不該再一味作代工產業

     

    其他國家對台商所擁有的吸引力(例如各種成本優惠)就是在那裡,不管台灣政策開放多少這個吸引力都不會變。

    這股壓力是政府無法抵擋的。企業的經營講求效率,就算不是代工產業,外移也是合情合理。

    「完全開放」與「完全管制」之間的模糊地帶非常的寬廣,在資本主義盛行的台灣,

    完全開放不但符合資本自由流動的原則,也更符合台灣長期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意義。

    因此在少數民生相關產業初期需要扶植時會採取鎖國策略外,基本上台灣已經沒有條件甚至沒有機會再走回頭路了。

    況且閉門造車有好下場的我還沒聽說過。因此我認為現在該討論的不是應不應該開放,而是要完全開放還需要多久?

     

    倒是您這句「變相」開放,總讓人覺得您還沒拿下有色眼鏡。

     

     

  •  08-23-2009, 4:20 上午 272752 in reply to 272724

    Re: 聊聊產業外移..

    xiahouhuhu:
    mods1976:

    夏蟲不可語冰

    其實我這個問題  您不應該參與討論的  我探討的都是台灣本國產業外移   遺留下的種種問題

    您不是這人  想來很難理解

    xiahouhuhu:

    我觉得楼主的想法相当的幼稚,资本无国界,台湾的本土市场实在太小,大陆市场台商不占领,其他国家的商人也会去占领的,到时候失去这么大的市场,很快就会给边缘化了。没有大陆的血汗工厂,台湾的鸿海之类代工企业也不可能取得业内这样大的成就。

     

    据我所知,大陆对台资给的政策是非常好的,像我所在的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那些台湾厂商的厂房甚至是免费的,他们一分钱的租金都不用出,水电费给的价格优惠的就像白送一样。当年胎积电进上海,松江区的区长一路陪同他们的负责人考察,答应几乎所有的要求,不管合理还是不合理。这样好的政策,大陆自己创业的人根本享受不到,如果这样还要有所指责的话,实在是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没有大陆的市场和劳动力,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都会大幅度退步的

     幸好台商不是和楼主这样想的,这次金融风暴,韩资和港资疯狂跑路,留下了很多拖欠工资的工人和烂摊子,而台商表现的非常好,据我一个朋友说,北京高层因此对台湾厂商更加信任,已经超过了港资。。

    我不清楚岛内的情况,所以对产业外移对岛内产生的影响,我没有资格说,但是对为什么产业会外移,还有这样作究竟对台湾的产业有什么利弊,我想我还是有资格说一点的。尤其是如果您长期生活台湾,不在大陆台企工作的话,您可能并不十分了解台企在海外市场和工厂的一些情况,又如何能回避这些而仅仅谈另一面呢。

    ps:您的开版标题没有说只说岛内,建议修改一下标题



    台灣就是台灣,不是您張口閉口說的「島內」,麻煩您請用相互尊重的字眼方式。

    此開版看內容第一句就說是談台灣產業了,請問為什麼要修改標題?


    In God We Trust

  •  08-23-2009, 12:17 下午 272785 in reply to 272752

    Re: 聊聊產業外移..

    SkyWalker:
    xiahouhuhu:
    mods1976:

    夏蟲不可語冰

    其實我這個問題  您不應該參與討論的  我探討的都是台灣本國產業外移   遺留下的種種問題

    您不是這人  想來很難理解

    xiahouhuhu:

    我觉得楼主的想法相当的幼稚,资本无国界,台湾的本土市场实在太小,大陆市场台商不占领,其他国家的商人也会去占领的,到时候失去这么大的市场,很快就会给边缘化了。没有大陆的血汗工厂,台湾的鸿海之类代工企业也不可能取得业内这样大的成就。

     

    据我所知,大陆对台资给的政策是非常好的,像我所在的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那些台湾厂商的厂房甚至是免费的,他们一分钱的租金都不用出,水电费给的价格优惠的就像白送一样。当年胎积电进上海,松江区的区长一路陪同他们的负责人考察,答应几乎所有的要求,不管合理还是不合理。这样好的政策,大陆自己创业的人根本享受不到,如果这样还要有所指责的话,实在是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没有大陆的市场和劳动力,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经济都会大幅度退步的

     幸好台商不是和楼主这样想的,这次金融风暴,韩资和港资疯狂跑路,留下了很多拖欠工资的工人和烂摊子,而台商表现的非常好,据我一个朋友说,北京高层因此对台湾厂商更加信任,已经超过了港资。。

    我不清楚岛内的情况,所以对产业外移对岛内产生的影响,我没有资格说,但是对为什么产业会外移,还有这样作究竟对台湾的产业有什么利弊,我想我还是有资格说一点的。尤其是如果您长期生活台湾,不在大陆台企工作的话,您可能并不十分了解台企在海外市场和工厂的一些情况,又如何能回避这些而仅仅谈另一面呢。

    ps:您的开版标题没有说只说岛内,建议修改一下标题



    台灣就是台灣,不是您張口閉口說的「島內」,麻煩您請用相互尊重的字眼方式。

    此開版看內容第一句就說是談台灣產業了,請問為什麼要修改標題?

    难道台湾不是一个岛,这词是对应大陆的,难道不可以说,这也有矮化到你们?连这种不重要的字眼都要抓。。。。。,根本是故意来找茬的,不是来谈事情的


    卧梅又闻花,卧枝伤恨低。邀闻卧石碎,卧湿达春绿.
  •  08-23-2009, 1:27 下午 272804 in reply to 272785

    Re: 聊聊產業外移..

    本来想说说产业外移的

    因为即使以中国大陆这样低廉和庞大的工人群体

    一样有产业外移的潮流

    不过还是省省吧,别因为言语不慎伤了和气就没意思了

    PS

    原来“岛内”这个词是不尊重的提法啊

    那以后和台湾朋友接触时要小心了

第 2/2 頁 (共 22 項)   < 前一頁 1 2
以 XML 格式的 RSS 新聞傳送觀看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