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u19

在 03-04-2011, 12:12 下午 由 rumomo 發表.第 64 篇回覆.
第 3/5 頁 (共 65 項)   < 前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
排序方式: 上一個 下一個
  •  02-21-2011, 7:13 下午 365933 in reply to 365894

    • lkk1225 is not online. Last active: 05-04-2014, 8:35 下午 lkk1225
    • Top 500 Contributor
      男
    • 加入於 02-10-2011
    • 中部
    • 麥當勞高中明星

    Re: u19

    原班人馬就好..不然對打下江山的人不公平

    用松山的人多點也是合理.因為是最了解的球員

    其他學校的球員.我想在黃萬隆眼裡防守都很爛吧


    朗哥
  •  02-21-2011, 8:10 下午 365936 in reply to 365930

    Re: u19

    選人跟戰術思維是放在一起考量的;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有什麼材料炒什麼菜,這不並矛盾。

    個子與能力在高中生的階段其實關係呈反比的可能性還高些,而如果要一些在國內打4,5號的球員短期集訓後分擔2,3號的角色,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到成隊的時候全部變成三分球部隊...

    我相信黃萬隆還是會回到綠色神盾的基本模式:防守!防守!防守!

    而建立強大防守能力的基礎:體能!體能!體能!

    當然應該也還是會有選訓小組,所以其實大家都不用太擔心,黃教練的意見會只佔一部分而已,

    最難的可能是,這群在學的小朋友,怎麼樣在課業、國內比賽與國家隊三方平衡下,合理的集訓,集訓的經費與資源又在哪裡?

  •  02-21-2011, 8:49 下午 365938 in reply to 365936

    Re: u19

    andy168899:

    選人跟戰術思維是放在一起考量的;當然我們也可以說有什麼材料炒什麼菜,這不併矛盾。

    個子與能力在高中生的階段其實關係呈反比的可能性還高些,而如果要一些在國內打4,5號的球員短期集訓後分擔2,3號的角色,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到成隊的時候全部變成三分球部隊...

    我相信黃萬隆還是會回到綠色神盾的基本模式:防守!防守!防守!

    而建立強大防守能力的基礎:體能!體能!體能!

    當然應該也還是會有選訓小組,所以其實大家都不用太擔心,黃教練的意見會只佔一部分而已,

    最難的可能是,這群在學的小朋友,怎麼樣在課業、國內比賽與國家隊三方平衡下,合理的集訓,集訓的經費與資源又在哪裡?

    沒人要他們從4.5號通通轉2.3號

    我的意思是

    原本就有三號基礎的胡瓏貿,施顏宗,楊興治等 

    短期內可以以3.4號雙挑發展 未來他們到下個層級也要轉

    現在早點開始練也好,而且還有更高強度的對手可以刺激

    而且我有點名轉型的基礎是持球切入  不是外線手感

    在世界級的比賽要防守本來就要有身高作為基礎  通通矮人家至少5~8公分怎麼防守?

    籃協(還是高中體總?)有承諾會幫忙找經費,原則上兩個月的集訓期應該不會被砍

     

    回樓樓上

    如果哪天中華成人隊因為世錦賽擴軍被選進或打進世錦賽

    是不是只能用前一年的亞錦賽陣容?不然對勞苦功高的球員如何交代?

    話不是這樣說的吧? 有機會本來就要拼出最好成績

  •  02-21-2011, 9:14 下午 365941 in reply to 365938

    Re: u19

    不是掃大家的興,矮5~8cm是必然的,要考慮的是怎麼在有限條件下的策略...

    然後...持球切入與持球單打好像不太一樣...

    我同意您的觀點,兩個月要黃萬隆調整這麼多真的有點難...

    應該說這是一個目標吧...

    我開始有點同情黃萬隆...我如果是他看到圓球的討論大概就不想幹總教了...Crying

  •  02-21-2011, 9:29 下午 365944 in reply to 365941

    • booboo is not online. Last active: 03-24-2020, 5:50 下午 booboo
    • Top 50 Contributor
      男
    • 加入於 07-13-2006
    • 新竹
    • 籃球名人堂

    Re: u19

      其實我是想知道松山,或者目前HBL看起來很積極的防守對國際一流的球隊有沒有一點點嚇阻力?

      是很容易犯滿呢?還是連犯規都犯不到?還是人家只要經過傳導之後就很容易破解到前場?幾年前鄭光錫教練教出來的中華隊其實展現出很不錯的防守能力,當然籃板保護還是不行但是對球壓迫其實是很有水準,也因此彌補失去的制空權打出不錯的成績。

      以此類推,如果中華民國的校隊訓練擁有這種不錯的個人防守能力的話,加上比成人隊更強更專注的防守拼勁,這個中華青年隊能不能據以練出意想之外的結果?這次很有機會看到的另外一個理由是黃教練本就是以建構防守體系,尤其是全場包夾出名的教練,或許這會一點用都沒有,但我就是想看到這樣子的效果,即使結果是殘酷的也好。

      回到上述的討論。如果想派高一點的鋒線我覺得是個想法,但如果因此而失去速度或對球壓迫的技巧的話,我還寧願派矮一點的球員。目標就是讓對手無法輕鬆地攻擊,每次穩住半場要開始跑戰術都已經剩下十秒不到了,就算想賣高也要製造出低位要球的位置吧!盡量減少對手半場戰術的時間多多少少也可以減低內線的壓力。

      不好意思,思緒整理的不清楚,先表達到此。

  •  02-21-2011, 9:52 下午 365947 in reply to 365944

    Re: u19

    现在的国际赛的各项基础几乎都注重在了对抗上了。。 而尤其以欧洲的对抗性最强。

    所以加入以国际赛的对抗为标准,中华台北的球员做好了这样的对抗的身体和心理准备么? 以及有没有足够的对抗经验和对抗应对能力呢?

    以这种对抗为基准,你的防守或进攻是否考虑到了对抗带来的战术变化么?

    没有看过松山的比赛,无法对比国际赛的防守强度,所以无法具体说一些自己的看法,但中华台北的教练应该注意到了这一点了,如今的国际赛,对抗已经如影随形了。

    围绕对抗,就会有力量的差别,就会有肌肉碰撞度的差别,就会有身体接触频繁度的差别,更有在这种对抗中经验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别。。

     

     


    理想永远是点缀在现实中的明珠~
  •  02-21-2011, 11:38 下午 365972 in reply to 365947

    Re: u19

    PK-line:

    現在的國際賽的各項基礎幾乎都注重在了對抗上了。。 而尤其以歐洲的對抗性最強。

    所以加入以國際賽的對抗為標準,中華台北的球員做好了這樣的對抗的身體和心理準備麼? 以及有沒有足夠的對抗經驗和對抗應對能力呢?

    以這種對抗為基準,你的防守或進攻是否考慮到了對抗帶來的戰術變化麼?

    沒有看過鬆山的比賽,無法對比國際賽的防守強度,所以無法具體說一些自己的看法,但中華台北的教練應該注意到了這一點了,如今的國際賽,對抗已經如影隨形了。

    圍繞對抗,就會有力量的差別,就會有肌肉碰撞度的差別,就會有身體接觸頻繁度的差別,更有在這種對抗中經驗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別。。

    我的想法很簡單

    要讓這個階段的中華隊小球員知道  打到下個層級,力量和高度是基礎

    不管未來是亞洲級還是世界,這和打的多靈活投多少外線,防守用壓迫還是區域什麼鬼的招數完全不相衝突

    這是基本中的基本,亞洲級比賽尚不明顯,但隨著越來越多國家與世界接軌,到時候才警覺與強國差距已經來不及了

    如果台灣後衛身高有原罪,至少在鋒線上還能拉起來  而且需要從小磨練

    中華隊過去只有鄭光錫剛執教的亞錦資格賽強調過這件事  但一次成績不好之後就不了了之

    相反過去都是強調內線高度不足,要靠後衛和速度來彌補之類的老調

    事實上,台灣後衛水準很好嗎?內線高度真的不足嗎?

    這種卸責的說法對國際賽成績和視野根本沒有任何一丁點幫助

    當然,這是對前幾任中華隊教練說的,如果是黃萬隆,他應該比誰都清楚

    外國球員即使人材基數遠大於台灣,6呎6以上的SF也是從小練大的

     

    這屆U19的鋒線高度,應該是過去幾屆亞青賽最好,完全有能力排出平均超過192以上的鋒線陣容

    而且體能和靈活性俱佳

    我希望今年U19讓球員知道的是,台灣過去幾年與世界籃球的發展趨勢是遠遠脫節的

    如李雲翔說的,人家比你高還比你快,這種講法我不太能接受,既然知道,怎麼沒人在意怎麼改進?

    這次至少有兩位球員有機會可以拿到NCAA獎學金,就看這兩個月的集訓結果了~

     

     

  •  02-22-2011, 7:54 上午 366012 in reply to 365972

    Re: u19

    在學生球員的階段,到了像u19的比賽,因為已經約當是大一的年紀了,身體素質的差異會變得明顯,另外有可能因為專業訓練的差異,技術能力會有更大的差異。

    不過總的來說,這還是一個介於高中與大一的年紀就是了。

    如果小一點像16,7歲,其實台灣球員的身體差異還沒有那麼明顯,甚至未必不如人,但是絕對高度輸則是一定的了。

    回歸到球員的問題,其實選高度的作法我猜啦,黃萬隆應該不會這麼做,因為等於要重練,而要黃萬隆為了國青隊的訓練花這麼大的心思,

    又要要求成績,又要打造一代高鋒衛,其實這不是準備一個短期國際賽,而是準備國家隊大換血的一個前期實驗,這需要有經費的長期計劃與支持。

    過去國內不是沒有過這種聲音與想法,甚至有過做法,但是都不了了之,因為那也與我國籃球的體制與運作不相容,所以不會有結果。

    同時如果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黃萬隆教練又不會是專任國青隊教練,他的本職還是松山高中,從他自己的利益與松山的利益,作這樣一個根本性的試驗,

    其實都是缺乏誘因與實作的可能性的。

    所以比較合理的安排應該還是:建構以綠色神盾原則為基礎的隊型(不是人喔,不是以松山球員為基礎,而是以體能與防守為基礎),補強相對身高與機動性的球員拉升平均身高,對於即便在國內都會有undersize的球員可能的割捨,然後把全隊拉在一起狂操體能,建立40分鐘全場包夾的體力與技術能力,以防守帶快速反擊為主,這要的可能性應該比較高吧。

    我承認這樣沒有什麼夢想可言,但是現實的體制問題寄希望給意外打進世青的代表隊,要求教練團,其實是有現實的困難的。

  •  02-22-2011, 10:17 上午 366027 in reply to 366012

    Re: u19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興趣討論一下身高成長狀況的現象

    其實假如是國中到高一這個階段,我個人的經驗來說,黃種人身高甚至不輸白人及黑人
    ,尤其大概國一這個階段,很奇怪台灣人,或者是說華人生長期常常比白人和黑人提前
    很多,看過不少小六國一就有180以上的身高的,大陸北方人這個階段甚至高更多
    (我自己升國中時也差不多176,國一長到180然後就沒長了),通常這時候黑人白人都還沒有長

    然而黑人白人看過不少例子國中畢業高中後一次長25公分以上的(而且肌肉長得也快,常常往上長也
    往旁邊長,一般來說有些教練會認為成長期不要做重訓會長不高,但套用在他們身上這個理論好像不適用),
    相反的黃種人常常是骨架變粗然後就停止生長了(其實看小腿,肩膀骨頭狀況大概都可以知道後續會不會
    長,沒記錯的話之前賈凡教練也有這樣說過)

    然而就看到從小比較高的運球等基本動作其實不太好,做一些動作時重心也高....忽然長高的不但運球不錯,身
    高長高了,天生身體對抗條件更是好出不少

    假如以國中階段來說,其實如台灣,韓國,大陸對於國中球員的訓練,我覺得投入的時間比
    美國高很多,但結果來講卻是實力完全比不上人家,除了人家運動環境好,交手對手程度
    較高這些原因以外,我真的覺得天生體能和成長狀態更是一大主因

  •  02-22-2011, 10:46 上午 366030 in reply to 366027

    Re: u19

    基因雖然是占很重的一個因素

    我認為重量訓練跟飲食是台灣運動員最虛弱的一環

    歪果人多半高中大學就開始上健身房, 這是一種自發性的鍛鍊, 有打球隊的練更兇

    其實要練出成果, 大約一年內就可以增加相當多的肌肉, 也就足以應付球賽了

    我以前的高中同學, 現在跟我一樣快30了, 花了大概半年就增加了10公斤的肌肉

    原本只有52公斤而已, 屬於典型的瘦巴巴吃不胖的體型

    但連快要30歲的人都能在短期內增加這麼多肌肉, 十幾歲的小孩子的效果應該更明顯

    現在體重變成62, Bench Press一手32.5公斤... 身高才172而已 囧 我比他高也舉不到那個重量...

  •  02-22-2011, 10:47 上午 366031 in reply to 366012

    Re: u19

    我的想法並不是什麼大換血吧

    在我所列的人選裡面

    施顏宗,楊興治都有入選去年亞青第一階段的名單

    但楊因為受傷退出, 施狀況未知,但據說沒有去集訓,狀況應該也差不多

    邱金龍是因為在美國 現在找回來也合情合理

    況且去年一開始開出本來就是18人的大名單

    一個半月後才有12人名單出現  只要經費允許,選20人一點都不誇張

    而且去年一開始胡在亞青名單中確實定位是SF

    但後來楊,施等人都退出 他才定位在PF上

    而呂冠霆 溫立煌,去年的內線高度本來就需要提升,一堆只有對手三號高度水準的內線,怎麼把速度打出來?

     

    提升高度 跟體制和國內環境運作根本沒關係 想不想做而已

    我相信黃萬隆是想做的

    不然他根本不需要讓胡瓏貿練面框技巧  一招低位轉身就打死人了

     這個階段的球員可塑性最強

    去年才出國幾個月的邱金龍,都能從打SF還略嫌粗操的技巧 ,練到處理球有2號水準

    其他有基礎的球員  現在有機會有轉型空間  還有很好的對手  當下不練,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世青賽會被電很慘是必然的  但重點是球員教練能在這個系列賽中收獲多少?

    如果方針正確,中華隊這次能收穫的可以比想像中更多

    絕對不是像是某球評在轉播中講的"很美的高中回憶"之類的blablabla

    抱著這種心態,根本不用集訓了,到時候直接出門被電一電玩一玩回來不是更輕鬆省錢?


  •  02-22-2011, 2:57 下午 366115 in reply to 366030

    Re: u19

    基因影響還是很大。

    首先特洛伊大你說重訓跟飲食, 那些大概都是美國人的生活習慣。但是歐洲人和其他美洲人真的也是這樣?世青賽美國也只是其中一個隊伍而已。

    再來似乎沒有研究證實青春期重訓會影響身高, 但似乎也沒有研究證明不會影響身高。特洛伊大的例子也可以看到 肌肉到30再長都來得及, 但身高錯過了就再也無法增加。

    在這裡我有簡單的理論:

    理論一、青春期重訓影響身高與否, 可能和基因有關。會影響的基因在黃種人身上比較多 在黑白人身上比較少。這可以說明, 在美國的黃種人小孩也極少又高又壯的原因。

    理論二、重訓其實會影響身高, 只是黑人白人本來就可以長得很高, 而且美國人人多基數大, 最後還是挑的出夠多比黃種人高的籃球員。這還是可以說明為何美國大學階段黃種人籃球員還是很少的原因。而且在這個理論下, 有本錢如法炮製的只有中國, 因為他們人更多, 還有眾多的高大北方人, 如果我沒記錯, 蒙古人巴特爾就是又高又壯的例子吧?

    理論三、重訓真的不會影響身高, 這樣的話我們的青年軍就可以嘗試重訓對抗歐美對手。但有幾個問題:單就眼前的世青賽來說, 就算現在就開始重訓, 到時候可能會發生肌肉長出來 身體卻還不適應 結果打起來更慘的狀況, 反之若採取慢慢重訓的形式, 那可能跟以往差不多, 肌肉成長有限, 沒幫助; 還有就算中華隊能長期實施這樣的政策好了, 也會發生「年輕時還可以跟人匹敵, 成年被狂電」之類的情形, 單以國家體育發展來說, 成人級的比賽應該才是終極目標; 最後個問題當然是, 沒人敢拿身高做賭注。

    理論四、重訓影響身高, 但影響的方式比較間接。有個理論說, 比較早長高的男生平均比晚長高的男生矮, 愈早做重訓就會愈早讓生長激素提早分泌, 於是就愈矮。所以對於本來就開始長高的人沒差, 但還沒開始的去揠苗助長反讓他變矮。

  •  02-23-2011, 6:05 上午 366269 in reply to 366115

    Re: u19

    ec75413:

    理論三、重訓真的不會影響身高, 這樣的話我們的青年軍就可以嘗試重訓對抗歐美對手。但有幾個問題:單就眼前的世青賽來說, 就算現在就開始重訓, 到時候可能會發生肌肉長出來 身體卻還不適應 結果打起來更慘的狀況, 反之若採取慢慢重訓的形式, 那可能跟以往差不多, 肌肉成長有限, 沒幫助; 還有就算中華隊能長期實施這樣的政策好了, 也會發生「年輕時還可以跟人匹敵, 成年被狂電」之類的情形, 單以國家體育發展來說, 成人級的比賽應該才是終極目標; 最後個問題當然是, 沒人敢拿身高做賭注。

    首先我並不住美國, 但一般來說注重飲食與鍛鍊的歪果人, 吃的東西都差不多, 不論是黑人還是白人

    我大學的時候有打校內的球隊, 我們球隊就是去健身房練兩個小時之後, 才開始練球... (痛苦指數破表)

    剛開始很痛苦, 根本連投球的力道都沒有, 兼跑不快跳不高... (快掛了吧)

    但其實大概五次之後就習慣了, 並不會有身體不適應的感覺, 這樣球感也不會跑掉

    事實上鍛鍊過之後, 抗撞性跟專注力真的提升很多

    我想強調的一點是, 這類訓練要見效的時間並不長, 一年內就可以增加很多肌肉了

    練到了理想體重, 就可以開始練爆發力跟耐力

    怕長不高, 可以大一再開始練, 問題是真的想要更上一層樓, 一定要這樣鍛鍊...

    抗性不夠, 再多的技巧都使不出來...

  •  02-23-2011, 11:28 上午 366297 in reply to 366269

    Re: u19

    Trojans12:

    首先我並不住美國, 但一般來說注重飲食與鍛鍊的歪果人, 吃的東西都差不多, 不論是黑人還是白人

    我大學的時候有打校內的球隊, 我們球隊就是去健身房練兩個小時之後, 才開始練球... (痛苦指數破表)

    剛開始很痛苦, 根本連投球的力道都沒有, 兼跑不快跳不高... (快掛了吧)

    但其實大概五次之後就習慣了, 並不會有身體不適應的感覺, 這樣球感也不會跑掉

    事實上鍛鍊過之後, 抗撞性跟專注力真的提升很多

    我想強調的一點是, 這類訓練要見效的時間並不長, 一年內就可以增加很多肌肉了

    練到了理想體重, 就可以開始練爆發力跟耐力

    怕長不高, 可以大一再開始練, 問題是真的想要更上一層樓, 一定要這樣鍛鍊...

    抗性不夠, 再多的技巧都使不出來...

    我的意思是 你的例子中提到一年+10公斤肌肉這種程度 可能對運動員來說反而太快 效果太明顯 不利於短期內要應付的賽事

    但另一方面, 如果不是這種程度, 可能練到後來還是會被嫌不夠壯。

    舉例來說, SBL很多球員已經有在重訓, 不過一跟NBA對比, 很多人還是會批評太瘦、不夠壯。

    拿你自己舉的例子來說, 如果你練到身體適應了 就表示之後繼續長的肌肉量不會到你想像這麼多

    除非你是黑人, 或是少數基因優良的黃種人。

    何守正練到明顯比其他人壯(但還是比黑人瘦小的感覺), 你認為他是真的每天只練兩小時嗎?

    大家都說美國的訓練方法最有效率, 可是從美國回來的簡浩、毛加恩, 也沒有說壯碩到哪啊。

  •  02-23-2011, 12:04 下午 366309 in reply to 366269

    Re: u19

    重訓影響身高的理論,是以前傳統的印象,記得在某前SBL球員部落格
    上有討論過只要計算練習的質與量,是不影響的

    但是問題就在於在國中階段的教練,普遍的素質是怎樣的,有沒有
    在注意這方面的資訊,然後在表達給這些小球員資訊時完不完整
    ,最後球員自己會不會求好心切加重練習量而有反效果?

    還不要忘了在台灣,國中這個階段,常常是有個什麼體育班的,田徑項目也要練,球也要練
    ,用計算質與量說其實可以適當的重訓不影響身高,但那是以專精
    籃球的前提下,當他們還要兼顧,甚至覺得玩玩某項運動,甚至有的無腦老師
    體罰時就是伏力挺身仰臥起坐,青蛙跳等等的,我覺得往往是過量的
    ,影響身高的發展

    以本人以前國中例子來說,我們學校那屆有三位進入HBL的球員
    (兩個南山,一個松山,前兩者在高三時也是主力,奪冠),就是上緒的情形(沒有體罰部分),有時跟朋友
    好玩打賭,輸的也是伏力挺身,然後田徑也要跑,球也要練,只想贏比
    賽的小朋友哪管這麼多,教練也沒這麼專業

    結果就是以國中生來說身材練的真的不錯,但是沒有任何一個在
    國三後有長高的

    所以我覺得以台灣實際狀況,不是用理論可以來評斷的

第 3/5 頁 (共 65 項)   < 前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
以 XML 格式的 RSS 新聞傳送觀看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