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KevinChou戰國誌

  • NBA戰國誌 – 「靈感!您回來了!您終於回來了!」的雜感

    NBA和沒NBA差別在哪?差別在於,你可以看一場比賽後,花一小時二十分鐘就寫完一篇戰國誌,或者花上整個夏天坐在電腦前發呆,最後只寫完一篇Preview

     

    四大一小的異想世界?

     

    NBA開幕戰,Heats創下衛冕軍開幕戰最大輸分的紀錄,專打快速反攻的公牛談笑用兵,最多曾領先42分(最後就贏這麼多),快攻得分也以216遙遙領先;史上最具主宰力的中鋒,在這場比賽無聲無息,似乎提前敲響「長人邊緣化」的喪鐘。

     

    可是看到第二場比賽,「湖人們」神話繼續,禁區得分有著6634的誇張差距,照理應該被撤地邊緣化,連上場時間都沒有的Andre Bynum豪取189籃板,多次在籃下肆虐,連DiawKurt Thomas、還有Shawn Marion都拿他沒有辦法。傳統中鋒,好像又還有活路。

     

    於是你了解了,恩,所謂的四大一小就像迷你裙,只要能夠把「暴露,但絕不走光」的防守安全措施,那麼你就可以享受迷你裙帶來的暴露快感;暴龍,勇士今年夏天紛紛瘦身,準備換上漂亮的迷你裙,你可以肯定的是,不管穿的人美不美,只要裙子夠短,一定可以吸引到人的目光。但不管再怎麼引人注目,你永遠不會穿迷你裙去參加晚宴,你要不就加長裙子的長度,要不就挑「迷你裙Only」的晚宴參加 還是有例外啦:如果你是NBA的林志玲。

     

    NBA總冠軍賽還有多久會變成「迷你裙限定」我不知道,但去年四強:活塞,熱火,小牛,太陽,仍然有三隊是穿傳統的晚宴服裝,而且小牛的晚宴服裝,越來越正式了。

     

    又見陰謀論

     

    比起四大一小的迷你裙風潮,我認為Stern「換球維新」,才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笑裡藏刀。Stern老大說的好,你找不到兩顆一模一樣真皮製的球,所以當比賽用球太濕時,你唯一能作的就是拿毛巾擦乾它;但是用人造纖維製作的球顯然就好控制的多,因為你只要換一顆就好。可是根據Mark Cuban託人測試的結果發現:

     

    -          從四呎高落下(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是四呎,大概是NBA球員的運球高度),新球比舊球的彈性少了5%

    -          而這5%意味著,球會更粘籃框,長籃板會減少,所以,喜歡射三分線,內線又沒有大個子的球隊再見;仰賴球感,喜歡在最後三十五秒狂飆三分的球星再見

    -          習慣打板(Bank Shot)的球員會更有利,所以,恭喜Duncan,賀喜Parker,今年你們又是GM票選第一名的球隊。

    -          當手上有汗(實驗時用人工淚液模擬)時,新球的摩擦係數比舊球少30%,所以,太喜歡運球的球星:如IversonNash還有Wade今年的平均失誤可能會飆破五,很多喜歡灌籃的球員如CarterJosh Smith今年出包的機率可能特別高。

    -          但當手上沒汗時,新球的摩擦係數會比舊球好,所以,有手汗的人可能要考慮自己的出路問題,另外,習慣打室外場,使用橡膠球的球員(國際球員較多)會更快適應,所以,陳信安加油,田壘加油。

    -          這是一個革命性的嘗試,表示國際比賽上還暫時不會用這種球,所以夢幻隊又多了一個東西要適應了。

     

    根據種種結論指出,新球的誕生,完完全全就是在「抑制」四大一小的過度發展,也完全符合史大老闆所說的:「我更重視比賽品質。」

     

    多麼完美的權力平衡。

     

    大家都聊FB

     

    打從旋貓開始叫我「小周周」後,同個聯盟玩FB的似乎通通開始叫我小周周(我到底是哪裡小了?)。我很喜歡FB,尤其享受交易,除了FB之外,我今年還玩了另外兩種NBA有關的遊戲,幫助我更快進入狀況。

     

    第一種是NBA LIVE 07,怕有廣告嫌疑所以我不聊太多,但是對於像我這種看NBA看了很久,卻是第一次玩NBA LIVE的人,它提供的手腦協調訓練比它的NBA數據有用多了

     

    第二種就有趣的多,叫做「掛名」選秀。選的方式很簡單,三十個玩家分別代表三十個不同的隊伍,決定順序後,就按照1-30, 30-1的輪替方式開始選秀。球員順位依據?沒有,一切單憑玩家自己的判斷,你可以什麼都不考慮,也可以什麼都考慮。總之選秀結束後,就是三十隊GM依照第一名給三分,第二名給兩分,第三名給一分的方式(不能選自己的球隊)來選出最好的三個球隊。每個球隊必須要選滿12人,選秀中間可以交易選秀權(但數目必須均等),選秀間隔時間可以自己決定,如果三十人都到齊,你可以按照正常NBA選秀的方式;如果沒有辦法,也可以選擇每個人有最多六小時的選秀時間,以論壇時間為主,如果逾時則由下一個自動遞補(錯過還是可以插隊回來選),這種選秀,往往一選就可以選上幾個禮拜。

     

    這種選秀的好處在於,你可以清楚看的出來每個人對於NBA有多少認識,沒有電腦排定的數據順位,你可能看到知名度高的Bowen在第二輪就不見,也會發現毫無存在感的David West直到第八輪才被挖到;選到走火入魔時,你甚至會發現連「化學作用」,「薪資陣容」也是選秀的考量之一:你不可能認為O’NealKobe還會和平相處吧?也不可能有哪個老闆會在你選來Jalen RoseGrant HillEddie JonesBrain GrantEddy Curry後,不多花個三百萬請個殺手把你買單吧(除非你是尼克隊)

     

    晏子使楚

     

    問題來了,那種玩笑的情節最嚴重。

     

    1.        人身攻擊

    2.        種族攻擊

    3.        媽媽攻擊!?(Mama Joke)

     

    再繼續講下去之前,我先分享一個小故事:小時候和周姐姐常常拌嘴,彼此互相謾罵的情節屢見不鮮,最經典的一次是,周姐姐連續甩了一長串「你是臭雞蛋,笨蛋」之類的蛋系排比髒話,我在一時語塞,又不願意重複她所說過的情況下(沒辦法,我從小就很注視著作權),我於是爆了一句「王X蛋」作為反擊,頓時震驚全場,而我和周姐姐也受到同樣的處罰。

     

    年幼的我當然是極度不平衡:周姐姐連續用了各種情節輕重不同的方式攻擊我,我只用了極度精簡的一句,(我甚至沒有加入受詞),兩人卻受到相同程度的處罰,這實在是太不公平了。這個事件直接影響到我青少年時期的人格發展:我開始喜歡罵人不帶髒字。

     

    很天真無邪對吧?

     

    來到美國多年,我對於這種「罵人不帶髒字」的文化有了更深一層的體認,黑人的饒舌,白人的脫口秀,小孩子之間完全不把帶有種族歧視的字眼當成一回事的玩笑話,很多時候,那句話本身的意義已經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聽的人是怎麼去看待這句話,你可以接受,那就是一句玩笑;你不能接受,那就是一句辱罵。寫過歐肥,想過歐肥,說過歐肥的,你認為是開玩笑,但你有沒有勇氣去對歐尼爾說一句 ”Fat Ass

     

    更重要的是,當聽的人認為那是一句辱罵後,到底是要用更高級的幽默去化解,還是直接過去掄他一拳?Mutombo可以走過去對那個人搖搖手指:Are you talking to me? Or all the African American on the court? (你是在和我說話,還是和場上所有黑人說話?) 也可以走過去把那個人的頭當球扒下去

     

    我會把那句話當成一種「垃圾話」,而不是他刻意的種族歧視,那句話本身可能有種族歧視的意味,但是我相信他並沒有那種意思 除非他認為Dwight Howard會被交易。

     

    另外王公,我嚴重認為你的「寫錯字就是凱文周」是種人身攻擊,我不會要求你登報道歉,可是下次出來吃飯我請客,你不准有異議。

  • NBA季前Preview – Dallas Mavericks

    與朋友合資購買小牛季票,經過一小時長的四人選秀後,我選到的場次如下:二場快艇、兩場灰熊、熱火、太陽、活塞、超音速、暴龍、黃蜂各一,還有一場對上母鹿的季前賽。

    我認真覺得,我挺適合當選秀會的操盤手。

    在Steve Kerr排的Power Ranking中,小牛理所當然地佔據西區Power Ranking的榜首 – 這種肯定就像是菜市場口的歐巴桑稱讚你,女兒好漂亮一樣,沒啥實質意義,可是聽起來就很爽。但再怎麼爽,你的女兒永遠也不是林志玲,小牛迷還是得面對小牛在總冠軍賽二連勝後四連敗的事實。

    但是現在不是,不等於永遠不是,只要你願意,韓國可以整容,台灣可以美容,上海可以隆胸;薪資高居聯盟第二名的小牛當然也可以繼續補強陣容。小牛今夏的進步在於,不需要Cuban慷慨激昂,也不需要Avery Johnson苦口婆心,你可以輕易了解到每筆交易背後的意義,而不用擔心離開的球員會成為下一個MVP。

    以六年五千七百萬續約Jason Terry後,緊接著就是Dirk Nowitzki的三年六千萬,據說Josh Howard的續約也在進行當中,就算球風不盡相似,但小牛的經營手段 – 起碼在續留主力球員方面 – 越來越接近馬刺。

    有沒有發現,當我提到主力球員時,Devin Harris並沒有包括在裡面?這不等於Harris已經被排除在主力陣容之外,實際上,Harris現在的表現絕對不輸給剛當上馬刺先發時的Tony Parker,他唯一需要的,是更多的上場時間,以及容許他犯錯與摸索,進而成長成為主將的空間 – 偏偏那是小牛現今最無法給予Harris的。

    Jason Terry在季後賽展現的關鍵火力,變相式證明最適合他的位置,不是頂替Steve Nash的純控衛,而是以進攻為優先的得分後衛。小牛其實並不需要一個善於助攻的後衛,因為真正在處理球的,是在高位策應的Nowitzki,而比較起定點跳投,小牛更喜歡讓球員打點,而Terry卓越的跑位能力與優異跳投,就是Nowitzki以外最佳的單打人選。而為了掩護Terry在得分後衛上的身材劣勢,身體更厚實的Anthony Johnson自然成了小牛的Eric Snow。

    Harris並不差,換個說法,他甚至比許多非季後賽球隊的先發控衛更加優秀,但這種優秀會成為他求去念頭的動力,還是變成小牛尋求交易的籌碼,就不得而知。今年將會是Harris成為優秀先發,還是穩定替補的關鍵年。

    除了Terry的定位之外,小牛的總冠軍之旅還另外證明一件事:好看的替補,不一定好用。Daniels和Posey就是非常強烈的對比。

    回想Daniels新人季頂替Steve Nash受傷先發時,曾經創下接近大三元的單月紀錄,雖然最後因為Nash歸隊,上場時間削减而失去表現舞台,但眾人都相信Daniels絕非池中物。不僅入選年度新人第二隊,讓Mark Cuban甘心奉上六年三千六百萬的合約,甚至許多Fantasy網站也把Daniels選為來年十大熱門後衛,際遇不知羨煞多少第二輪選秀,尤其是首輪最後一順位中選的隊友Josh Howard。(首輪選秀都有依其順位決定內容的三年新秀合約,二輪選秀則只有一年,所以Daniels得以在首年結束後成為自由球員,而拿首輪新秀合約的Howard今年仍只有一百八十萬的低薪)

    但是這樣的全能球員 – 換種說法就是無專精球員 – 在Johnson的系統中能夠生存嗎?答案顯而易見。小牛的團隊助攻低,並不等於小牛球員喜歡單打獨鬥;小牛不像太陽一樣有一字排開的射手,相反地,每個球員都有自己適合發揮的位置。唯獨Daniels,連他本人也認為,自己最適合「一到三號遊走」,換言之,Daniel在每個位置都有其長處,卻也有讓他無法專職勝任的理由。

    以Daniels的身高,照道理,他應該會是Terry最理想的搭檔,但Daniels的致命傷在於外線球員的基本 – 定點挑投與三分外線,Daniels的命中率看似頗高,但得分手段大部分是硬押往禁區的爛仗步數 – 在Elbow(罰球線兩端)做一個小轉身之後跳投 – 接應傳球後就能直接出手的次數卻不多,與小牛習慣的「把球給Dirk之後自動散開」戰術體系有相當大的衝突。Daniels是一名怪得相當出位的球員,但再怎麼出位,他的存在感都不可能強過Nowitzki的高位策應。前往溜馬,對他來說是一個好機會,起碼比小牛隊好多了。

    Stephen Jackson延續溜馬「總有人出事」的優良傳統,對於可以打三號位置的Daniel也是好事一樁,雖然當時也在場,但目前為止Daniels的涉案情節仍僅止於「判斷失當」 - 也難怪,會和Jackson一起去脫衣酒吧,誰會相信你判斷正常?

    第二個被詬病的球員是Van Horn – 這種說法其實並不公平,一來,Van Horn從正規球季結束後就一直有傷在身,第二,會認為Van Horn在季後賽有傑出表現,就像期待純美姐整形後會美過侯佩岑,那是你的錯,不是整形醫生的錯。

    實際上,比起Daniels,Van Horn的角色與作用鮮明得多。Pick & Pop – 一招由Nash和Nowitzki發揚光大的絕學(球員擋人後不往裡切,反轉到外線等待傳球投外線),隨著Nash離隊,Nowitzki越打越裡面消失,但Van Horn的加入讓這個戰術重新回到主流。十二月一日小牛主場對決馬刺,執行的戰術正是Van Horn的Pick & Pop,如果他當時沒有「想太多」回傳導致失誤,而是直接出手,那場比賽的勝負就非常難說。

    只是明知道在季後賽不能期待,Van Horn的表現與正規賽相比也未免相差太多,但問題並不在於他的進攻,而是防守。第一輪沒有上陣,第二輪碰上馬刺,小前鋒Bowen奉命死守Nowitzki,與Duncan捉放對的Van Horn就有了相當良好的發揮舞台,除了一場只出賽三分鐘外,另外兩場就有投九進五的三分球表現,徹底牽制了因腳傷動作不靈活的Duncan。但是碰到速度快的太陽,以及禁區超硬派的熱火,Van Horn的打點就完全不足以彌補他防守不佳的弱點。

    正規球季結束,不續約Van Horn已經成了大家的默契,儘管Van Horn聲明願意降價,但小牛唯一的考量,是能否簽下Van Horn後,與金塊交易Kenyon Martin,不過隨著Croshere進駐,這比交易的可能性也隨之降低。Croshere是個很奇妙的球員,他的球員生涯沒有真正達到高點 – 在幾乎就有可能攀上高峰時,Bird走人,Thomas交棒 – 也沒有真正跌到過谷底 – 就快要說「我已經到了不能再坐板凳的年紀」時,Thomas滾蛋,Carlisle接手 –說不定整個聯盟之中,Croshere是身手最接近Bird的白人 – 哪怕連「窮人版」都構不上邊,而是「乞丐版」- 都是對Croshere的肯定。

    以Van Horn的標準看來,小牛可能交給他的任務當中,我看不出Croshere有什麼沒辦法勝任愉快的的

    呃,除了要求他留長頭髮以外。

    去年的小牛Preview,我幾乎沒有寫Nowitzki,原因是他是小牛陣中最不需要擔心的人,而今年小牛陣中最不需要擔心的人,是的,Howard還有Nowitzki。Howard和Daniels的故事告訴我們「寧為雞口,不為牛後」的道理 – 有實力的人,寧願當第二輪選秀,也不要當第一輪最後一個選秀 – Howard去年的出賽場為七十六場,出手總數為七百九十三次;今年出賽少了近二十場,出手次數只少了五十次,罰球次數卻多了三十多次,不諱言,Howard在小牛陣中的重要性持續成長。小牛正打算盡一切可能留下這位窮人版Shawn Marions,兩造的續約意願都很高,就看Cuban要如何補償Howard在前幾年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與前面兩位相比,Buckner的加入似乎就不太顯眼,但Griffin加入小牛時也沒人多加期待,但他卻是小牛球季中後段表現最好的小前鋒(因為另外兩位無法上場),Buckner的加入,除了加深板凳厚度與深度外,多少會提升小牛的外線火力。至於Devean George的加入,那就微妙非常了。

    Devean George其實是個「塞翁失馬」的典型案例,湖人三連霸讓一群人雞犬升天,連Fisher也被認為有大將之才,被勇士以六年三千七百萬價碼網羅。但比Fisher早兩年成為自由球員的George,在眾人認為可以成為某隊先發時,自願與與湖人簽下四年一千八百萬,遠低於市場價值的合約,跌破眾人眼鏡。卻沒想到簽約之後,OK兩人鬧分家,F4慘遭滑鐵盧,他老哥也因傷身價直落,還好合約第四年是球員選項,這才讓他多了一年養傷。

    一年過去,除了老了一歲,Devean George實在沒啥進步,但總冠軍經驗仍在。更何況貴為小牛隊上唯一擁有總冠軍戒指的球員,Devean George起碼可以分享他的總冠軍心路歷程,讓球員下次挑戰時,不至近鄉情怯。少了老尼爾森,小牛固然少了點創意,但小牛屬於怪字輩的球員已經幾乎沒有,放眼光去幾乎都是角色鮮明的功能性球員;執教球季踏入第三年,強森的臨場經驗應該更加豐富,總冠軍賽的調度值得肯定,只是球運不如人,兩年前一場挨打、一場還手的情況已不復見。新球季的小牛,帳面上已經更好,實際上不會更壞。

  • 十年風雨布萊恩

    拿劉備比喻AI,曹操比喻Kobe,或許有點誇張,有點不恰當,但卻是我的真實感受。

    當然,這種比喻不是說AI有五虎上將在身邊(有的話他就不是AI)、Kobe就是「寧可我X天下球員,不可天下球員X我」的大渾蛋。只是正如大強文章中所提到的一樣,在台灣,推崇AI與貶低Kobe,逐漸演變成羅貫中編寫三國演義時的尊劉貶曹思想一樣,成了一種顯學。

    而這種顯學,對於我這個專費消費球員,利用球員賣稿紙的人,卻多了另外一種情懷。

    可以確定的是,在台灣,不管是雜誌論壇部落格小說論文,凡舉寫AI,總要來上幾句「我的教練在哪裡?」、「經過十年我最神」、「既無私且成熟」之類的例句;寫Kobe,醜聞、鬥爭、與那個人之間的比較是絕對不能少的。無關球員本身的好壞,只是讀者愛看,寫的人自然不免來那幾句,日子久了,對這兩個人的認知也就越來越平面。

    直到某一天赫然發現,形象正面的AI似乎被寫死了:都已經成神了,還有誰能寫,還有誰願意看他的負面報導?反而是被史家抨擊不斷的Kobe,近一年來憑著場上的精采表現(81分、年度得分王、太陽七場季後賽),逐漸扭轉原本一面倒的不利輿論,不僅令讀者的閱讀意願提升 – 支持度則另當別論 – 更讓他逐漸回到主流市場,甚至讓原本冷凍他的Nike為他重新製作了兩年不見的個人廣告「Love Me, or Hate Me」,最重要的是,寫Kobe所允許的文路,越來越寬了。

    呃,我該停止消費AI了,再寫下去,我荒廢的部落格會很快熱鬧起來。

    對任何一個領域的運動員,十年左右的職業運動生涯都是一個界線,從菜鳥變成老將,從主將變成副手;決定要面對現實,還是繼續在夢想裡掙扎。David Robinson在踏入第十個球季時毅然從第一線退下,甘願成為Tim Duncan的副手;Michael Jordan在三連霸之後認為自己在籃球已達頂點而宣告退休;Charles Barkley更早,八個球季後就認為自己到了不能再等待的年紀,毅然前進鳳凰城。放眼前後梯次,KG仍在走與留之間掙扎、AI的交易傳言稍減,小AI Andre Iguodala的接班傳聞卻已日漸興盛。

    你不得不承認,Kobe真的很幸運,從高中跳級進入NBA,儘管年資已經十年(即將踏入十一年),Kobe Bryant仍然在體能高檔的二十八歲,在風風雨雨之後,Kobe還是可以有最適合自己的隊形,最適合自己的教練,最適合自己的環境。

    更甚者,在美國隊失利後,美國隊需不需要Kobe的話題重新浮上檯面,也許Wade、Lebron以及Anthony架構起來的鋒線已經非常完美,但不談人氣不談背後贊助商的心結糾葛,單說到捨我其誰的心態,Who but Kobe?現在加入美國隊,是和年輕人搶鏡頭,下一次加入美國隊,Kobe將是當仁不讓的球隊隊長。

    用比較星座的說法,新一年的湖人與Kobe,都在上昇。

    (市長:Kobe都走了,你才…你準備下降吧)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