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
  • SBL週記—寧使一家哭,不使一路哭

    「偉大的」SBL委員會,終於把選秀與洋將的問題先行敲定。最妙的是,以後委員會的運作,面臨需要表決協調時,從過去需要「全票通過」改為「六比一多數決」也可以通過。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決議,但也是非常重要的決議。不知道這是誰想出來的辦法,太天才了,我要給他鼓鼓掌。

     

    為什麼?請聽我說。

     

    上次在討論選秀的時候,本來大家都已經同意了,結果最後關頭,裕隆有異議,說自己培養的球員可不可以不要參加選秀?大家都傻了,這跟之前裕隆與其他各隊所談的全都不一樣,突然爆出這一條「自己培養的不列入選秀」,每個隊自己去高中發營養金「培養」球員就好了,那還選什麼?結果有關選秀的事項就無疾而終,一直到現在才有個了結。

     

    再往前看,原本各隊去年就已經在委員會上討論要在今年選秀,結果達欣不允,堅持最快一定要明年,結果就等於把去年的結論推翻。其他各隊無奈,只好改明年選,選秀制度只能再推遲一年。

     

    再看洋將問題:大部份的球隊對洋將原本沒有意見,但大多不主張找洋將進來,而台銀更是強烈反對。原本主張最力的幼敏與東森,幼敏已經被勸退,可以不要有洋將,但要制定選秀,結果東森堅持非要找洋將不可。委員會無奈,只好遷就東森。

     

    遷就東森,台銀又反對,不肯簽字,這個案子,最後也沒有完全定下來,一直到現在才確定。

     

    以上種種,還只是最近發生的事情。你瞧出了什麼?

     

    SBL委員會自從從籃協手上爭到了主導SBL事務的權力後,為什麼會吵吵鬧鬧?很簡單,爭到權力後,「如何決策」,成了一個重大問題。各隊的利益經常並不相同,不吵才奇怪。

     

    就我所知,主持SBL委員會的體委會副主委陳雨鑫陪這些球團代表們,搞到快抓狂。因為,陳雨鑫一直不希望用「表決制」來定下每一個案子,還是希望各球團能夠協調出一些共識。所以,只要有一個球團否決,這個案子就不能成案,制度也就無從建立,然後前面討論半天的事就會一事無成。前面所舉的幾件事情,只要有一隊不同意,這些規定就不能夠成立,要建立制度,談何容易?做為體委會的代表來說,他必須「do something」,搞了半天一事無成是無法容忍的;但是若採多數決,搞成四比三或五比二之勢,都有可能因為一個有爭議的話題而造成分裂。比方說,「保留八到十位球員,釋出其他球員重新選秀」這個議題,裕隆跟台銀都反對,這就有商榷的餘地,因為牽涉到的球隊不是只有單一一個,兩支球隊加起來就是三十幾個球員了,那有那麼簡單的事?

     

    現在,如果「六比一」過關也算數的話,就可以防止一些大家已經凝聚共識的議題,不被「唯一一個」反對的球隊反對而否決,這一點非常重要。七隊中有六隊贊成,表示這是已經取得大部份共識的決定;還持反對者,就是違背大家的決定。不管這個決定合不合理,是不是符合正義,七隊有六隊同意,就表示符合多數同意。

     

    這代表什麼?代表各隊的委員會成員,越來越有一種「聯盟意識」我希望我的理解成為事實。能夠取得一致共識的事,自是最好;不能取的全票通過,也不要因為一隊的頑抗而整個停擺。為了讓委員會的進行更有效率,而不致於曠日費時又一事無成,一個有力的決策標準,是很有必要的。過去我一直在賭爛SBL委員會需要「全體同意」的決策方式,又會讓球團變成一群扶不起的阿斗,現在就方便多了。每一隊都有可能在政策上與其他六隊意見不合而被「強姦」的可能,但也有去「強姦」別人的可能,這話說得雖然難聽,但確也是事實。所以最後,台銀成為這個新的「七分之六」的決策制度下,第一個被強姦的球隊,下一季緯來、東森與幼敏這三隊五、六、七名球隊可以找洋將。而真正會找的,可能也只有東森。

     

    也許你覺得,「六比一」也是很困難的,以SBL委員會的結構,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沒意見」跟「同意」或「不同意」是否可以劃上等號?乍看之下這是兩個不同的意思,但實際上,「沒意見」是最不得罪人也最省麻煩的方式。換句話說,「沒意見」就是不明確表示,不反對也不贊成。就洋將的問題上,本來不是只有台銀反對,但是之後到委員會開會的時候,卻被其他原本反對的球隊「沒意見」通過,「沒意見」就會被「多數優勢」當做多數票的一份子。這七支球隊,曾經彼此合作,也曾經彼此出賣。所以合縱連橫的關係,要依球隊的個別利益,不是絕對的,一個提案讓七支球隊中的六隊「沒意見」或是「贊成」就是「反對」,並不是件難事。

     

    不過,我個人贊成這種「寧使一家哭」的表決方式。想想看,如果三個月前這個決議制度就已經建立,今年就可以選秀了。我承認讓球團來主導聯盟,會有很混亂的時候,但是比什麼都不做好。吵吵鬧鬧向前走,很難看,但卻也是必經的過程,鼓勵各個球團進步比在外面否定他們要來得重要多了。

  • Good Job,中華女籃!

    我沒有忘記中華女籃在今晚罰2614的事實,但是,我認為那不重要。不是罰球不重要,而是她們確實有苦練,只是今天沒進,如此而已。

     

    我曾經一直在想,女籃老是在亞洲做老三、老四,到世錦賽裡,最好的成績也沒殺進前十名,這樣不上不下的成績,好像就欠了一種向上的衝力。也許,球員的素質已經讓中華隊打到一個極限。我必須承認,我個人並不欣賞洪玲瑤教練,但是這僅是個人觀點,從實際面來看,她讓這支中華隊不論在態度上或是在實戰上,都能維持一定的高峰,這一點,是不容否認。比方說這一場對義大利之戰,即便最後義大利在領先2分的情況下24秒未碰框違例,但裁判有了誤判,但是從麥克風聽到洪教練面對球賽的態度,卻是令人敬佩。我對女籃的批評,也限於對國內聯賽的看法,但對國家隊的努力,仍是給與高度肯定的。

     

    這場比賽對中華隊來說,是瓊斯杯裡中華隊最重要的一場。義大利擁有兩位打過WNBA洛杉磯火花隊的球員,而她們也確實厲害,不論她們的身材還是全方位的身手都讓中華隊大感吃不消。但是,中華隊也曾經從落後11分的情況下一路反超,我真的沒想到中華女籃隊的韌性已經好到忍不住得誇獎一番。由於觀眾也不是說有多少,你要說「主場優勢」也沒有多少。而中華女籃打到這個地步,我很滿意。

     

    *劉君儀已經是中華女籃在進攻上的靈魂人物,她的身材打三號,雖然在國內是夠大,但是在國際上還嫌小,只是已經差不會太多了。未來我希望中華女籃有更多這種差不多180公分到185公分左右,能切能投有外線的全能前鋒。

     

    *大號的前鋒已經變成了一種國際女籃趨勢。像這次義大利的13號,曾經效力洛杉磯火花隊、身高185cmLaura Macchi在對中華隊一役得了30分。她既能切也能投,在防守上又佔居外圍,帶給中華隊很大的威脅,又可以當進攻箭頭。如果對方只有一個這類人物還可以對付,若有兩個,恐怕我們就要頭痛萬分。

     

    *近幾年內台灣難產比鄭慧芸更高大的中鋒,王靖婷雖高,但要打到國際級的水準,恐怕要等到我40歲。中華女籃的情況有點像國軍換武器一樣,一下子沒法買到最想要的武器,只好其次的替代方案。你要訓練更多像劉君儀這樣的前鋒,可能要比等到一個190cm以上又能打的中鋒更容易。

     

    *也許是義大利比較不了解中華隊的弱點,區域聯防,還是中華女籃最頭痛的問題。我們比較欠缺比較穩定的三分射手,這也是事實。

     

    *目前中華隊排出的先發陣容,文祺、劉君儀、蔡佩真、姜鳳君應該可說是固定的先發了,中華隊還需要一個夠準的三分射手。

     

    *我也許太久沒看台灣的女籃了。劉君儀我知道很不錯,但現在她的進步讓我吃驚。而我也得誇獎文祺,她現在確實很有大將之風。而姜鳳君,還是中華隊最不可少的禁區守護神。

     

    *如果經費跟時間都允許的話,我希望中華隊能到歐洲去移地訓練比賽。除了熟悉更多高大球隊的對抗經驗外,也可讓球員更見世面。如果歐洲不行,紐澳也行,因為他們也很渴望多點與亞洲球隊交手的經驗,而且實力也絕不在中華隊之下。

     

    總之,從一支「國家隊」的層面來看,中華女籃,這都是一支值得你我尊敬的球隊。

  • 歸去來辭(121)—我心中的KG

    ■    親切的KG
    如果連同在美國的採訪算在內,我一共近身採訪過KG已經有好幾次了。每一次他帶給我的感覺,都不太一樣。


    *別問我KG是否能進籃球名人堂,我的回答是:Of Course!他當然會是籃球名人堂的一員。不論他得不得總冠軍,一點都不會影響到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沒錯,他拿的薪水超高,但是有人質疑他做的事不符合他的薪水嗎?看看很多身價與薪資並不相符的球員吧,你會知道KG是多有價值的一個球員。不要說籃球名人堂,就算是NBA要在五十大球星外再加選十個,我也會在那十個中挑選KG

     

    *KG是否被交易?從我第一次開始採訪KG開始,同樣的問題被用各種「方式」被問到:直接的、拐彎的、套話的我聽過各種「無所不用其極」的方法,包括我也試過,希望能夠讓KG「透露一點蛛絲馬跡」,讓他說出「I‘ll move on」的話。Ok,他說了,但始終就是「點到為止」。他會在媒體前哭,但也不曾表示他會去、或是他想去那裡。紐約、芝加哥、底特律、洛杉磯….等都是傳聞他會去的地方,但是KG始終不曾鬆口。儘管每次adidas都告訴媒體,最好別問他「這方面的事」,因為一定得到都是「差不多」的答覆。我也領教過了,所以我乾脆都不問了。

     

    *如果KG被交易,他值多少?就算不論他的薪資,至少也值一個隊三到四個先發球員,這一點都不誇張。即便他現在是30歲的球員,但我跟你保證,再過三、五年,KG還是KG

     

    *KG其實還像是個大孩子,這是幾年前我會有這種印象;現在他成熟多了,用另外一句話來說,變得比較世故。這次他非常的貼近球迷,也很熱情,他並非一個孤傲的球星。我不知道這是否為公關訓練的結果,但是自我開始採訪NBA以來,adidas的球星都給我良好的感覺與印象,對於跟媒體以及球迷在互動上也相當好。換句話說,他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接近。若與adidas另一個球星Tim Duncan相比,KG是比較好聊的一個。

     

    *KG對於今年夏天球隊的動作,大體上還算滿意。但是灰狼隊光靠一個Mike James,以及新人Randy Foye的加盟就想打進季後賽,是有相當的難度。

     

    這一次來台灣,是他最親切的一次,一點都感覺不出來是年薪超過2000萬美金的超級巨星,雖然只是短短一天,但是給我的感覺是任何一次訪問他時都讚。這次的「狼王」,很平民,也很親和。

     

        澳洲姑娘的「緊身服」

    很多人對澳洲女籃隊的「緊身服」很感興趣,讓我來說說吧。

     

    澳洲女籃穿這種緊身球衣已經有十年的時間,其實當初會換穿這種球衣,其原因不是為了「性感」、「好看」,而是避免不必要的拉扯。據澳洲總教練表示,目前好像全世界大概只有三支球隊會穿這種緊身球衣,她們不覺得有什麼不對或是奇怪的地方。

     

    如果有些好色男認為,穿緊身球衣可以看到「激凸」,我想是看不到的。如果你要我們的女籃也穿這種球衣,我想,饒了她們吧。

     

    至於男子球員有沒有可能穿這種緊身球衣?我想,算了吧,「某個部位」就會太「突出」了,男人不宜,男人不宜。

     

        女籃的問題

    有時候,轉播一場球員加上記者,再加上工作人員,比球迷還多的國際比賽,也是很有趣的事,這是很難得的經驗。

     

    講到這個「女籃問題」,勢必又是一堆口水戰。我很少去談女籃,因為女籃有很多東西不是用媒體建言的角度可以解決的。講多了「逆耳之言」,無端招人嫌,女籃世界根本不像男籃那樣開明。

     

    *為什麼媒體不喜歡報導女籃?說實在話,女籃對媒體的態度是什麼?心情好就接受訪問,心情不好就擺臉色給你看。我不是講那個球員,而是講教練。台灣那麼多要報導籃球的媒體,會真的連個女籃的新聞都不寫嗎?但要是沒有,絕大部分的原因都是「起賭爛」。我又為什麼要拿熱臉去貼人家的冷屁股?

     

    *你說要檢討媒體嗎?講白一點,女籃自己要檢討跟媒體的互動到底出了什麼問題。老抱怨媒體「不報導」,解決不了問題,媒體也不是不會報導,就是「冷處理」。現在不比20年前,以前籃球記者要跟籃協關係好,要跟球隊關係好,才會有新聞好寫,現在網路這麼發達,資訊流通很快,網路早就取代了傳統採訪才能得到消息的方式。誰還在乎有沒有報女籃的新聞?就我認識的女籃人士裡,有的人早就體認了,有的人還是20年前的想法。時代早變了,報不報導決定權並不在球隊,而是在媒體手上了。

     

    *女籃真的沒有市場嗎?目前看來,這是Mission Impossible,只有摩西一杖能劈開紅海才有可能。

     

    第一,從台灣目前的WSBL來看,一點看頭都沒有。國泰獨大的情況是「萬年難解」,不會因為實施了那種「有名無實」的選秀制度而有所改善。各隊保護十多名球員,其他釋出,那有意義嗎?再者,各隊的基本條件本來就不相同,目前國內的情況根本無助於女籃市場的開發。

     

    第二,各隊根本沒有一個「聯盟」的共識,只有母隊的忠誠問題。球員都是可憐蟲,一入江湖,連跑都跑不掉,否則就不要打,20幾歲就引退的球員多得是。從高中開始就等於簽了「賣身契」,難道不是這樣嗎?你自己不要這個球員,或用不到這個球員,但也不讓別人用,這是我最厭惡台灣女籃界的地方,而且,這種情況不曾改變過,講了一百年也不改。

     

    第三,女籃與這個社會脫節太嚴重了。女籃球隊、球員,有沒有想過妳們帶給社會的形象是什麼?我希望她們真的要好好想一想。

     

    WNBA到今年,正好是十週年。這個聯盟發展得還不錯,雖然球員的薪資依然不高,但是每場比賽平均還可以有8000個觀眾,就算是NBA的四成,也是很不錯的數字。他們有什麼地方值得我們借鏡?我們的女籃界,似乎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

     

    我說過,對於國內女籃,我只看高中女籃。如果還有人說我不重視女籃,那麼請你自己去找一個重視的。另外,也請反省一下,別人為什麼要重視你。

     

        Netball

    紐西蘭女籃隊是很年輕的一支球隊,在對中華隊以及義大利隊之後都以大比分落敗。教練的感想是:身體對抗性太差。我其實知道原因的,因為大部份的紐西蘭女籃球員,都是從Netball球員中選出來打籃球的,經驗不夠又年輕,所以對於對抗力強的比賽根本不適應。順便一提的是,紐西蘭男籃國家隊叫做「Tall Black」,女籃國家隊則叫「Tall Ferns」。

     

    記得在2000年,我還住在紐西蘭的時候,我曾經寫過一篇介紹「Net Ball」的文章,不知道有誰記得?Netball,我稱之為「英式籃球」,也有一個別名為「Women’s Basketball」。這是籃球的變種,但是比現代籃球還要更接近1891Dr. Nasmith所發明的籃球。在1895年時,一位叫Dr. Toll的美國教育家,把最初的籃球規則13條抄寫帶到了倫敦,再加以改良後,成為今日的Netball。此後,這個「Women’s Basketball」變成一項大英國協領地中,一項流行的運動。最初男生也可打,後來只剩下女生可以打,成為女性專屬的運動。

     

  • 歸去來辭(120)—瓊斯杯激情過後

        別衝昏了頭

     

    去年中華隊在瓊斯杯也是第二名,我曾經說過,亞錦賽才是決定高興與難過的時候。結果,中華隊在小組賽敗給中國跟伊朗,最後還是第九,無緣前八強。

     

    今年,中華隊還是在瓊斯杯裡打出了好成績,但是我還是得很不識趣的說一句:亞運會才是重點。上屆亞運會第七,我們得記得國恥。

     

    我看到很多人在批評信安,大多是愛之深而責之切。確實,以這次在瓊斯杯的表現來說,我個人對陳信安的表現不盡滿意,但是我還是得說,他是中華隊的「X-Factor」。如果中華隊未來要穩穩的打進亞洲八強之林,可以不用陳信安;但是如果要更上層樓與列強對抗,那麼我們還是需要陳信安。關鍵就在於,陳信安自己的認知到底有多少。

     

    大家不要忘了,他有一年的時間沒有經過夠強度的比賽與對抗,連SBL都沒法上場。不是替他講話,而是希望多點寬容。

     

    ●如果要說這次瓊斯杯中華隊裡的MVP,我想曾文鼎當之無愧。中華隊現在最不可或缺的就是曾文鼎,相信沒人會否認這一點。

     

    ●我必須特別稱讚楊哲宜,這次瓊斯杯是我見過他籃球生涯以來,打得最出色的一次,就連卡達隊教練也特別稱讚他。順便提一句,楊哲宜下一季不會離開緯來獵人隊了。

     

    ●這次瓊斯杯也證明了一個事實:李學林應該比陳志忠更合適國家隊的先發控球。但是,我心目中的國家隊控球後衛是蘇翊傑,只是要再過幾年。蘇翊傑將在週二到美國「五星籃球訓練營」進行訓練,如果被其他的NCAA第一級大學相中,可能未來幾年,他會很有機會到NCAA第一級大學唸書打球。中華隊的控球後衛未來應該要講求推進速度與切入能力。我想再次的稱讚李學林。他的心理素質與對抗的「意志」一直非常的強烈,這也是為什麼我喜歡這個球員的地方。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覺:中華隊的球員在進攻時,沒有一個人的「假動作」騙得了人。不管是外圍切入或是在低位的單打,我們的球員除了在三分投射外,很難給像美國或是韓國這種球隊帶來麻煩。

     

    只有一個人除外,李啟億,因為對手也搞不懂那個動作是「假動作」還是「慢動作」。

     

    ●中華隊目前的狀況,我希望吳岱豪回來後,可以充份填補「籃板」與「防守」的工作。在一年以前,你要是告訴我吳岱豪可以做到這些,我會認為是開玩笑;但一年以後,我對吳岱豪充滿期許。

     

    剩下的問題,就交給李雲光教練去處理了。我希望在下個月的APB亞洲職籃邀請賽時,中華隊會有更明顯的進步。到時我們會少了曾文鼎,這才是考驗我們的時候。

     

        姓「Kan」?

    提醒大家,下列這件事,不是「吳楚仁」翻版。

     

    在瓊斯杯之前,圓球加州分部的Andy回報給我一個訊息,請我代轉李雲光教練。有一位球員,叫「Michael Kan」,1985年生,6呎8吋210磅,大概跟田壘的身材差不多,是個ABC。曾經跟San Francisco State大學隨隊練了三週的球,後來因個人因素退出,中文名字叫「淦達偉」,父母皆台灣人。

     

    Andy老弟回報,這位「淦」兄弟…我還是叫Michael好了,Michael打球的風格很類似吳岱豪,在籃下拼搶意識比較強。據說他有興趣回台灣打球,但是目前持美國護照,而沒有中華民國護照,所以按規定還不能加入SBL球隊。不過,我看到幼敏「先上車後補票」的把毛加恩補為正式球員,SBL裡,什麼事不可能發生?

     

    這件事我已經跟李雲光教練報告過了,Andy也已經將「淦」…Michael的資料寄給邱宗志,希望中華隊今年到美國移地訓練時,可以讓他練練看。去年聽說也有一個,但是是條黃魚,這位Michael不知道會怎麼樣。

     

    各位也不要因為他的姓感到好笑,台灣都有人姓「操」名「人」,爸爸還叫「操基發」…嗯,Impossible is Nothing。

     

        小四往前飛

    蘇翊傑明天要到美國參加「五星籃球訓練營」,尋求可能到美國打NCAA第一級大學的機會。之前他就曾經寄過他在2004年亞青賽對中國大陸那場球的錄影帶到美國去,獲得好評。所以這次他去參加訓練營,我相信他可以如願到美國NCAA第一級大學唸書打球。

     

    我從他高一起看他到現在,蘇翊傑這個球員,一向都是「有自信,也夠自負,但同時也清楚自己缺什麼,也肯向上努力」。這個小子最大的好處是,即便是現在他已經算是走紅了,他始終沒有被外界的名利與讚譽沖昏了頭。我跟他提到,當年他在亞青裡最重要的一個對手陳江華已經被選到大陸國家隊打球了,希望對他有更強的刺激效果。因為,不管是我還是他,我們都不認為陳江華比蘇翊傑在控球後衛的位置上更好。

     

    蘇翊傑計劃到美國去訓練約十天,兩週以後應該就會回來。我未來有計劃在圓球新站完工重新開張後,做一個「實話實說」的專訪單元,而他會是我第一個要採訪的對象。

     

        我的Blog

    經過一個多月的整理,我終於把我過去幾年在圓球、Hoop以及其他地方所寫的文章整理得差不多了,總共長長短短加起來,約有1700到1800篇文章左右。未來我會把我的Blog放在圓球城市新的網站裡,還有「無名小站」上。當然並不是每篇文章我全部都會放上來,否則那個量就太大了。

     

    到時,我會再把我的Blog網址告訴大家。

  • SBL週記—暑假該做的事

    就算用盡吃奶的力氣,如果今年SBL委員會不能把選秀制度給定下來,與會的七隊代表,乾脆去切腹算了。三年以來,「選秀制度」是SBL最應該要去做而沒去做的事,肇因SBL委員會功能不彰,現在主導權回到手中,很多事情,應該是要來做個決定的時候了。

     

    SBL七隊當中,達欣與裕隆並不是反對「選秀制度」,達欣是「反對今年選秀」,而裕隆是希望「自己培養的球員不用經過選秀」,今年開始明年開始,他們無所謂。最後為什麼各隊會決議讓五到七名的球隊可以找一個洋將,就是因為東森跟幼敏堅決要「今年選秀」,跟達欣僵持不下,最後各退一步。

     

    達欣的理由,我覺得還有點道理,你可以說他們偷雞,雖說用師大為餌招了三個新榮的球員是有爭議,但是這些年來都是這個樣子。但裕隆說「自己培養的球員不用經過選秀」,我非常失望。

     

    什麼叫「自己培養的球員」?講穿了,目前在裕隆練球、高中未畢業的球員有兩個,一個是能仁某位要升高三的中鋒,名字我忘了;一個是今年要升能仁高一的後衛林傑閔。這就是「自己培養的球員」,而裕隆希望他們都不用經過選秀,直接近入裕隆隊。

     

    我的想法是:那還要選秀制度幹嘛?

     

    SBL球隊,即便去選HBL球員,你想想,最多可以選幾輪?了不起就是兩輪。即便升上大一就可以上場,一隊頂多一個,也就很夠了。裕隆現在說「自己培養的球員不用選」,那還需要選秀制度幹嘛?

     

    裕隆要這兩個「自己培養的球員」,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商量的地方。首先,他可以拿球員來換,或是拿選秀權來換,這並不是不能溝通協調的地方。第二,他們培養的球員也未必大家都想要。第三,新秀的合約年限可以談,約滿之後裕隆再簽回去,又有何不可?如果裕隆想要他們自己培養的人,這幾種方式都可以幫忙解套,而不是阻礙這個制度的進程。如果此例一開,我敢擔保,SBL的選秀制度將名存實亡,要即戰力,各隊自己養就好了,還選什麼秀?說「培養」,講白一點還不是給營養金,或偷偷先簽約再說?

     

    現在,既然所有球隊都決議選秀自SBL四年結束後開始實施,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呼籲裕隆隊,以「公心」對天下,努力促成這個選秀制度的施行。現在是打破各隊伸手進高中、用營養金私養球員的最好良機,也是開始建立制度的最佳時刻。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Post Calendar

<2024年6月>
週日週一週二週三週四週五週六
262728293031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123456

搜尋

Go

Archives

Syndication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