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
  • 台灣球隊CBA夢想難圓

    CBA,看起來好像很美好。很多台灣球員都想去,甚至很多台灣球隊也想去。每每聊到兩岸籃球,總有為數不少的球迷會說:「何不台灣的球員組一、兩隊打CBA?」

     

    幾年前,我還聽過這樣的風聲。這兩年,連屁都沒響一個。

     

    為什麼?

     

    CBA現在的經營者,盈方公司,今年一共與中國籃協簽了5年,金額不詳的數字拿下。我聽到的小道消息是57億人民幣取得經營權。這是「7+5」的合約,中國籃協與之前7年在經營CBA的盈方繼續合作。而中國本土運動品牌「李寧」與CBA也簽了520億人民幣的獨家裝備贊助商,這筆錢應該是由盈方與中國籃協瓜分。這看起來好像CBA做得很大很火,有沒有人想過:CBA球隊分到什麼?

     

    很不幸的,CBA球隊平均一年一個隊至少開銷都在2000萬人民幣以上,像有些請大牌外援的球隊,花到6千萬人民幣的也有。不只是花在球隊人員薪資上,還包括有租金、行政人員、青年隊等等。而CBA球隊能拿到的收入,僅僅有冠名費,以及主場門票。原本現場還有一些地方的地貼、廣告牌可以用,現在全都收歸盈方所有。換句話說,盈方賺得再飽,籃協再有錢,跟這些CBA球隊一點關係也沒有。

     

    所以,當有些台灣球隊問過我:去CBA如何?我的態度是:如果沒有準備十億出來燒,你們就別去了。我講的「燒」,就是錢花爽的,根本沒有前景、甚至是無底洞。而為什麼還有CBA球隊要玩?甚至擠破頭去玩?那都是有其他目的的,他們賺錢不在聯賽裡,而是拿CBA球隊來做政府關係,可以搞地皮來炒。而沒地皮搞的球隊,就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有的欠薪,有的拖債,有的賣球員賺轉會費,根本不是在經營球隊。所以,儘管我知道有些SBL球隊有意願,也有實力到CBA去試試看,但是結果會比姜豐年當年的新浪賠得還慘。去了,才會知道,一切都跟你想得完全不同,除非同樣也有本事在大陸搞地皮來填養球隊的洞,否則錢花出去就是無法計算的。

     

    我其實很感慨:CBA其實有絕好的良機,變成中國第一大的職業運動聯盟,也很有機會變成亞洲第一大職籃聯盟,但是這兩年看來,都在飲鴆止渴。誰救了CBA?去年的NBA封館救了CBA。在去年的封館後,更多的NBA球員才知道CBA還是可以撈筆外快的地方,難度也比較低,錢也不少。而新版的勞資協定對於一些過氣的NBA老將很不利,所以才會有像T-Mac這樣的大明星前來。但之後呢?CBA的制度化並沒有因為NBA明星球員的加持而扶搖直上,反而因循怠惰,許多該做的事不做,不該籃協管的事卻拼命管,現在為這點榮景沾沾自喜者大有人在,殊不知這根本就是春藥,吃多的結果是什麼,不問自明。

     

    不過儘管是如此,CBA畢竟還是大陸的聯賽,除了幾位台灣的球員在那裡打球外,跟台灣沒什麼關係。我想問的是,還有老闆對CBA有幻想嗎?如果還有,那麼,就不必想了。與其想進CBA,若真有有為的球隊老闆的話,不如去認真思考組建「亞洲職籃聯盟」的可能性,還更有說服力一點。

  • 「哈林連線」打響第一炮!

    在今年球季,NBA的焦點之一就是林書豪與James Harden「哈林連線」會有怎樣的表現?由於Harden是在季前賽之後才被交易到火箭隊的,因此在新賽季的首戰,反而是「哈林連線」的首秀,而且在此之前,火箭隊與Harden達成57860萬的大合約,這也使得火箭隊對此組合是心懷忐忑。

     

    結果第一場對活塞這一戰,火箭隊不但在客場以10596贏球,Harden拿下376籃板12助攻4搶斷,林書豪也拿下124籃板8助攻4搶斷。至少今天晚上,火箭隊總經理Daryl Morey可以笑著入眠,睡個好覺。

     

    Harden的火力有多強?且不說他全方位的進攻能力,他也是聯盟中少有的強力進攻後衛。很多人把他的技術跟Manu Ginobili相提並論,認為他是黑人的Ginobili,但是Ginobili要用迷蹤步閃著得分,而他是可以騎上去、硬碰硬的得分。論技巧可能不及Ginobili,但對抗性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他僅有23歲,正當年輕氣盛。Harden的天空何止是在雷霆隊當老三?何止是「年度最佳第六人」?他想開創自己的天空,這是可以理解的。也有人問,這時大約簽下Harden是否值得?火箭隊當初願意交易Harden,應該就是與Harden的經紀人有默契,願意簽大約長約留住他,所以才有這筆買賣。這是一種賭,也是一種信任,等到Harden打出來再簽,就顯得沒有格局跟氣度,也會被質疑誠意不夠。

     

    Harden才跟火箭隊合練兩次就有這種表現,我預估,今年他不但會入選西區全明星隊,而且還會當選All-NBA Team的前三隊。這不是不可能,而是非常可能的現實!

     

    而林書豪亦然。火箭隊簽林書豪也是賭,但是賭得合理。林書豪在今天這場比賽裡,把節奏控制得不錯,面對防守他的兩位活塞隊後衛,不論是Rodney Stuckey還是Brandon Knight,都是在選秀會時身價不錯的球員,而林書豪面對他們還有優勢,說明林書豪的技術與經驗都在提升。唯一比較可慮的是替補控球後衛Toney Douglas,打從他在尼克隊時,地位被林書豪奪走後,又回當林書豪的替補,他就沒打好過,這可能是火箭隊的一個短板。

     

    不過,在「Linsanity」落幕後,感覺對手對他的防守沒有像上一季他還在尼克時那麼有對策至少在這場球裡,活塞隊對林書豪的策略是放投不放切,也沒有施加太多壓力。但以後的對手碰上他時,就可能不是這樣。也幸好有Harden的到來,因為Harden也是會突分的球員,就算包夾林書豪也未必有用,這一點是Kevin Martin所做不到的。

     

    另外火箭隊的兩筆投資,中鋒Omer Asik與鋒衛Carlos Delfino都打得很出色。Asik是火箭隊倚重的禁區大將,防守端很出色;Delfino的速度與射程,都很適合火箭隊的風格;甚至是新人Greg Smith都有105籃板的表現;這就是Morey今天可以睡好覺的理由。特別是Asik的表現,相信總教練Kevin McHale會特別訓練他很多東西,進步太大了。

     

    然而,這僅是第一場比賽,活塞隊也非強隊,火箭隊的禁區還是有很多可擔心之處,而且替補控球也是個問題。現在說火箭隊就能在西區興風作浪還言之過早,同時也需要注意,當林書豪或是Harden被包夾的時候該如何處理,上一季他飽受這個因素的困擾,現在雖然因為Harden的到來使對手應該比較不敢亂包林書豪了,但還是可能擾亂林書豪的節奏。「哈林連線」首戰效果震撼聯盟,相信後面的比賽才是挑戰的開始。

     

     

     

     

  • 當Steve Nash像Steve Blake的時候

    看了今天湖人隊的表現,我還以為,今天湖人隊的先發控球是Steve Blake而不是Steve Nash,兩個Steve,傻傻分不清楚。

     

    對小牛這場開幕戰,算是從季前賽一路下來的九連敗,如果季前賽八連敗還不用太擔心的話,那麼一個月過去了,我們都知道湖人隊會有磨合問題,但需要多久?一週?一個月?還是一整季都這樣?

     

    這得問Mike Brown

     

    Brown必須了解一個事實:他帶的是「洛杉磯湖人隊」,不是克里夫蘭騎士隊,不是阿貓阿狗隊,他是一支豪門球隊的總教練,而這豪門球隊裡有Kobe BryantSteve NashDwight HowardPau Gasol四大天王級的球員。球迷跟媒體可以容忍你季前賽八連敗,但不見得會容忍你在例行賽四連敗,否則光吐口水都可以把你淹死。

     

    Brown是想把他的普林斯頓戰術套在湖人隊裡。但是,帶這樣一支球隊,這適合嗎?

     

    在這場對小牛隊的比賽裡,可以看到小牛隊在缺少Dirk NowitzkiChris Kaman兩人後,打起來相當放鬆,防守也很兇,而且沒有因為Jason KiddJason Terry的離開而有任何的不適應,反而把小牛隊的「小刀流」,左一刀、右一刀,弄得湖人隊手足無措。湖人隊在這場球裡,盡可能的希望把球往裡頭塞,希望以內線優勢打爆小牛,結果小牛也沒爆,反而是每一次的進攻都得落陣地戰。Kobe1411,這麼好的手感也沒有Gasol出手機會多,我只能說,湖人隊是在「試招」,但試得太不自然,有一種違和感,球始終打不起來。

     

    Nash一直想配合球隊裡的幾個大咖,但是他自己也是大咖,這是他的可貴之處。然而我還是覺得,Nash自己攻得太少,也許是Brown授意,但是整場球我沒看到湖人隊隊該打出的速度,而是猶如老牛拖車一般。我認為Brown應該在某些時候讓Nash去決定球隊要打什麼戰術,也不需要很刻意的去打內線。就算是沒有HowardKobe再加上Nash難道不是NBA裡最強的後衛組合之一?封印後衛群的進攻,讓我不可理解。

     

    另外,湖人還需要打出點速度,Metta World Peace的速度慢了,他們需要一個有速度的替補鋒衛。畢竟Nash已經打了不少年高速度、高節奏的比賽,一下子要他整個調回來,感覺就是很不對勁。湖人隊過去沒給控球後衛這麼大的權限去控制球,每個人都需要再調整。對於雙塔的運用,要順其自然,而不是強加遷就,那是湖人隊的優勢不錯,但也可能是湖人隊的敗筆。另外,也可以考慮適時縮減HowardGasol的組合時間,換一個速度較快的前鋒打一大四小,對某些特定對手也比較跟得上。

     

    只是這調整期,需要撞牆撞多久?

     

    如果開季一週,還可以忍耐;半個月下來還是如此,那麼就會有矛盾了。然而球迷跟媒體的耐性可能還更短,什麼話講不出來?不管是什麼招,湖人必須要儘快打出令人稱讚的代表作,否則Mike Brown,你就會是本季第一個滾蛋的總教練。

     

     

     

  • 「哈林連線」

    球季還沒開始,2012-13年的NBA第一筆球員交易就發生了:休士頓火箭隊將當家得分後衛Kevin Martin、新人得分後衛Jeremy Lamb與兩個未來年度的首輪選秀權與一個第二輪選秀權給雷霆隊,換來雷霆隊的得分後衛James Harden、射手Daequan Cook、中鋒Cole Aldrich與前鋒Lazar Hayward。這筆交易,無疑震動天下。

     

    這筆交易的導火線,是Harden拒絕了雷霆隊對他提出了從2014年起,45200萬的續約報價,他希望能拿到頂薪,也就是差不多46000萬,但是雷霆隊之前已經也Kevin DurantRussell WestbrookSerge Ibaka開出三張平均年薪超過1000萬以上的大合約,如果Harden再來的話,雷霆隊不但會薪資破表,而且會多繳不少錢。事實上,在雷霆隊當初開給Ibaka大合約的時候,就隱藏著Harden會有出走的可能,但當時Harden也表示願意降價留隊,如今情況改變,雷霆隊也只能做出忍痛交易的選擇。

     

    Harden原本就是2014年自由球員市場的大熱門人選之一。如果雷霆隊不可能為此薪資留人,但為何不再撐一年就迅速把他交易出去?而且他們交易的對象是火箭隊,這就很有趣了。最重要的理由是:一,Martin的合同明年到期, 如果不合用,馬上就可以處理掉,何況Martin本身進攻能力就不差。二,Lamb也算是個不錯的新秀得分後衛,可以培養。三,只有火箭隊可以用兩個首輪選秀權給他們,這兩個首輪選秀權分別來自於暴龍隊與小牛隊,其中暴龍隊的應該是前五順位受保護的選秀權。即便是第二輪選秀權也是山貓隊的,也非常可能是在第二輪的前段順位。換句話說,雷霆隊完全有機會在這三個選秀權中挑到想要補充的球員。

     

    火箭隊原本就有得分後衛過剩的問題,Martin是不動的先發得分後衛,但替補上還有像Carlos Denfino這樣的驍將,新人得分後衛Lamb根本沒有上場空間。現在可好了,Harden 不但來了,頂上Martin綽綽有餘,還多加了一個中鋒Aldrich可以替補,充實了火箭隊比較貧弱的內線陣容。而且,火箭隊有非常大的薪資空間可以吃掉未來Harden的合約,一點都不是問題,等於是找到一個現成的球星,而且代價不算大。他們付出兩個首輪選秀看似有點傷,但現在球隊裡那麼多年輕球員都培養不完,沒有必要再來幾個。

     

    HardenMartin的差別在那?首先Martin的得分能力雖然不錯,但是他也有一定的年紀,而且他是個純得分後衛,在對抗性、功能的多重性方面,都不及Harden。而且Martin還不能控球,他在進攻上只能獨善其身,幫不了隊友太多。而Harden就不同了,他來到火箭隊後在火力上完全不遜於Martin,而且跟林書豪組成的「哈林」連線也會很有威力,對林書豪來說也是個利多,他的壓力會減小不少。他不會甘心只是擔任一個「第六人」的角色,而是想有自己的天空。但在雷霆隊裡,他最好的角色就是當「第六人」,不過在火箭隊裡,他足可一場球有2025分之間的火力。對火箭這種新人居多的球隊來說,Harden目前只能說是可以幫忙多贏幾場球,但未來他就是一塊重要的拼圖,先搶先贏,免得到後來花的代價更高。

     

    對今年要拼總冠軍的雷霆隊來講,就傷得比較大。他們要考慮幾個問題:其一,Martin是不是適合打替補?這本身就要打個問號。Martin是個需要透過跑位得到機會的射手,然而在雷霆隊,更需要的是自己找尋得分機會,他在雷霆隊發揮會打一些折扣。其二,新人球員Lamb初來乍到,雖值得培養,也很難馬上進入狀況。其三,Harden所能帶來的威嚇力與對抗性,比起Westbrook來是不遑多讓,然而這都不是Martin所能給的。很顯然的,在爭冠當口的這個時刻做出如此大的球員變動,對他們的奪冠之路,無疑是會蒙上一層陰影。

     

    再說了,即便Martin好用,他們也未必會續約Martin,雷霆隊還有機會培養出第二個Harden。像雷霆這種中小城市的球隊,不可能同時塞下四條大魚,即便是拿到總冠軍,賠錢也賠得一屁股也沒有意義。

     

    不過,今年雷霆隊想能到總冠軍,難度勢必加大,所以我不認為他們交易Harden是心甘情願的,但這已經是目前所能得到,最好的結果。而對火箭隊而言,今年因為林書豪,據說會轉播較多火箭隊的比賽,有了Harden會比較有看頭吧!

  • 中鋒之名,還有意義否?

    今年起,NBA全明星票選將有重大變革,將取消中鋒位置,改由三個前鋒球員。原本全明星的票選素來是兩個後衛位置、兩個前鋒位置與一個中鋒位置,在東西區票選票數最高的當選。而今天卻取消了中鋒這一項,改為三個前場球員。這無疑是個重大變革,但是否意味著中鋒之名,在籃球世界裡的地位,越來越不重要了?

     

    事實上,不能老以唯名論的角度來看。並不是你說他是中鋒,他就是中鋒的打法;也不是你說他不是中鋒,他就不是中鋒的打法。中鋒之名,沒有任何意義。

     

    Tim Duncan,在明星賽票選上,他老是掛著一個前鋒的名義,事實上他進NBA後,打中鋒的時間比打大前鋒要多得多;Kevin Garnett,現在的他到底算是中鋒還大前鋒?老鷹隊的Al Hortford也是一個例子,湖人隊的Pau Gasol也是一個例子,拓荒者隊的LaMarcus Aldridge也是一個例子。中鋒這個名詞,現在已經沒有太多意義,現在你可以看到很多身材像中鋒的人去打前鋒,也有很多身材根本是前鋒的人去打中鋒;或者說,很多球隊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中鋒。那麼,再區分那麼清楚,又有什麼意思?所以我是支持這項變革的,這使許多優秀的前鋒球員,將不會再成遺珠之憾。

     

    這麼一來,可能會苦了一些真正意義上」的中鋒:像是東區的Tyson ChandlerRoy HibbertAndrew Bynum等等,缺少了這個保障名額,他們進入全明星賽的可能性一下子變低了很多。不過美國人不興保障名額這玩意兒,你夠好夠棒,一樣可以入選,只是不會保證你先發而已。不過有一點是比較有趣的是,中鋒球員的人氣,一向就比較低一點,一旦開放跟前鋒一起爭選票,輸的可能性會比較大。除了Dwight Howard外,其他原本掛名中鋒的球員到最後能有幾個在得票數上名列前茅,就很耐人尋味了。舉例來說,去年西區明星隊的先發中鋒Bynum,最後得票是105萬票多,要不是非選一個中鋒不可得含淚投給他,誰會給他這麼多票?西區中鋒票選第二的居然是快艇隊的DeAndre Jordan,這票怎麼投得下去?所以我預估,除了Howard還是會繼續當選外,其他所謂的中鋒,估計都很難在投票上得到球迷的青睞,不論東區西區皆然。

     

    唯一比較可慮的是,東西區可能有一邊會選出一堆小前鋒擔任先發球員,說不定以後會出現三個678吋的明星賽先發鋒線。但這又如何?全明星賽本來就是打開心的,而且又不是不能換人。現今NBA的流行趨勢已經是搖擺人的天下,不論是鋒衛搖擺人、鋒線搖擺人,都更強調速度、面框進攻能力以及全能身手,叫什麼名字,都不重要了。

     

    不過另一方面,這也帶給我們兩個啟示:一是美國的籃球風格在改變,NBA的風格也在改變,在沒有出現像Shaquille O’NealDwight Howard這種級別的中鋒前,NBA對於長人的培養,將走向新的道路。這不代表過去的傳統型中鋒會消失,只是要看教練的戰術、打法,還有隊型需要,有更新的思路。以往中鋒往往是球場上最高的,現在不一定了;以往中鋒往往是最接近籃框的那個人,現在也不一定了。中鋒在功能上前鋒化,這是趨勢。

     

    另一個啟示是大家都知道的,未來美國本土長人越來越難找,即便有符合中鋒尺碼的好長人,也會做新的訓練,甚至是前鋒式的訓練。但凡是內線球員,不論中鋒、大前鋒,教的腳步、投籃、卡位搶籃板、防守等等基本動作與觀念,會有不一樣嗎?技巧就是共通的,所以再糾結那個中鋒之名,是沒有意義的,實戰的結果才是王道。

     

    全明星賽的目的,就是為了要使球迷選出喜歡的球星進入這個賽事,因此有沒有中鋒,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年選出的年度第一、二、三隊裡,中鋒的位置會不會因此比照全明星賽?至少眼下來看,暫時不會。因為全明星賽是歸NBA管的,而年度一、二、三隊的票選是全美的籃球媒體、作家等等選出來的,他們不會把球員釘死在某個位置上。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Post Calendar

<2024年5月>
週日週一週二週三週四週五週六
282930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1
2345678

搜尋

Go

Archives

Syndication

SkinName:iroha_Blog2
Powered by Community Server (Commercial Edition), by Telligent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