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前天到青島東路看了台銀跟台灣大的練習賽,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年紀大了,心中有些感想,想到的卻都是往事;眼前幾個年輕球員打得生龍活虎,我抓破了頭卻始終叫不出名字。

新的記不住,舊的扣扣貢,難道這就是初老症嗎?唉。

和台銀放對,場上台灣大擺上的是林志隆、魏維、林耀宗、鄧安誠以及陳孝榮這五人。不過下一季,台灣大先發的陣容卻可能是吳岱豪、陳靖寰、鄭人維、吳永仁,洋將則是上一季效力於達欣的菲力斯。

板凳下台灣大還有柳昇耀,包括沒到場的張雨霖、張容軒,如果再加上媒體報導日前還在和台灣大洽談的陳世念,台灣大下一季幾乎可以擺出三套截然不同的先發陣容。

這個豪華的球員名單,讓我想到了過去的宏國。

當時他們幾乎把所有精英集結在一塊,敵之弱,就是己之強的做法,從球隊的角度來看,當然再正確不過,至於從球員、球迷的角度來看,這樣到底好不好,對不對,就得看球隊高層如何經營,如何讓他們接受了。

據說下禮拜五之前,台灣大還有一個重量級的補強,補強目標不只侷限於台灣,後續有什麼發展,大家可以等著看。

看起來,台灣大目前最弱的一環,只剩下坐在場邊,氣定神閒的教練團。

台灣大教練團,現階段只有陳暉跟賈凡撐著,人數少得可憐。我不知道什麼原因,台灣大可以花大筆錢補強球員,卻不願意在教練團上多添一兩個可用的幕僚。

其實在現代籃球中,教練團的分工是相當細的。有人得負責練習時的訓練,有人得在比賽時協助總教練觀察對手。看看璞園甚至還有一個麥班達在場邊錄影、分析戰術,再看看台灣大這個相較於球員陣容,戰力相對薄弱的教練團,未來賈凡在場下的指令要想順利傳達到場上,恐怕場上還需要一個稱職的指揮官才行。

關於這一點,或許會有人提起陳世念、吳永仁這兩名後衛,但嚴格來說,他們兩人都只能是外線很好的後衛,就算吳永仁曾經拿過助攻王,陳世念曾經完成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重要一擊,但真要他們兩人擔當起串聯全隊攻勢的GO TO GUY,他們兩人恐怕都限於天賦以及身材條件而無法稱職發揮。

當時坐在場邊,我暗自思索著台灣大這個隱憂,也想到了如果台灣大禮拜天即將報到的洋將,不是菲力斯而是以前CBA幸福豹隊可以打一二三四五號的前鋒怪俠米克,對於台灣大而言,整合全隊的效果會不會更好呢?而如果這個人是宏國的電波或者宏福的羅德斯,結果又會如何呢?

回憶往事想得出神,場中突然傳出一聲巨響,把我拉回了現實,仔細一看,原來是台灣大的華裔球員卡洛斯跌倒了。

也不知道是誰撞到了他,還是他自己跑一跑跌倒來著,反正我回頭的時候,已經看到他一聲嬌喘倒在台銀球員的懷裡(這已經是我看到他第N次倒地了,加優啊,卡洛斯!) 。

看來卡洛斯今年球季的首要課題,還是先把體能提升到堪用的階段,再來想上場的問題吧。

相較之下,前陣子加州有一位被譽為是下一個林書豪的球員,叫做T.J. Burke,他的身手就比較像即戰力了。

T.J. Burke今年十八歲,身高205公分,台灣出生,目前就讀加州的大學在美國就讀高中的攻守數據我懶得找,反正數據本來就是僅供參考,大家想知道自己谷歌一下也不難找。這裡就提供一個他打球的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HfGIA-pjNnM

看完了YouTube的畫面,你有什麼感想呢?嗯...說他是下一個林書豪,真的是有點勉強,有人形容他比較像中年後的田壘,嗯...這樣講好像比較貼切一點。但目前看影片評語都只能是嘴砲,一切還是眼見為憑。

據說這位T.J. Burke,將來志在NBA,要期待他棄學或者大學畢業後回來打SBL的機率恐怕不會太高。但是國家隊應該是可以談的,籃協相關單位應該要有人去喬一喬才是。

至於之前有人提過的前NBA球員Joe Alexander,後來經查証之後才知道,雖然他是在台灣出生,但生父母都不是台灣人,所以國籍上,他還是美國人。這使得他的身價在台灣大陸兩地身價瞬間爆跌了不少。不過我也聽說,只要出得起年薪五十萬美金,你叫他當哪一國人都可以,不知道真的假的?

根據毛加恩的說法,美國會打球的華人還真的不少,如果台灣籃球圈將來有更成熟的環境,要吸引更多有球技、有潛力的華裔球員回到台灣,並非難事。

真的是這樣嗎?我對這方面的資訊還真是不懂,你對華裔球員或者歸化球員有任何看法,或者你朋友在美國就是個潛力球員?麻煩你指教一二,大家交流交流點意見,pippenza@yahoo.com.tw!

講到這,我又想起CBA時期中興電工一位華裔球員喬加登。

當時這位身高205的大長人,號稱自己不知道是擁有八分之一還是幾分之幾的華裔血統,就準備加盟中興電工。

憑藉的証明文件,則是一張他和一位女士,據說是她阿媽的合照。

妙吧?

想當年,王前理事長強渡關山喬先生(是姓喬嗎?)這檔事,還引起了不小的討論,如今回頭來看這些往事,也是真的很有趣。

不知道十年之後,再回頭來看現在的SBL,還有沒有這類的趣事可以回味呢?
 
 
前情提要:網友說我不轉業,我道歉。還有林德福曾經被人稱做是門外漢,但是他搞定了很多對的事。另外SBL還有一個門外漢,那個人叫做閻家驊..

關於閻家驊,熟悉SBL的人肯定不陌生。重點我就提兩個:一是他接總教練的時候,台啤準備解散。二是他曾經帶領台啤在06-07、07-08、10-11球季,分別拿下該年度的SBL總冠軍,是SBL拿過最多總冠軍的總教練。

從零到一百,從B級球隊到總冠軍,閻家驊的執教功力幾乎已是化腐朽為神奇,但他還是經常被許多專業人士質疑「他不是球員出身,哪懂得帶球隊?」

每次聽到這些說法,我總會想,那麼你們專業教練,為何會輸給一個不會打球的門外漢?

當然,我很卒拉,通常不會如此直白的提出問題,因為這些受訪者很不愛聽真話。許多人或許不曉得,這些不太聽真話的專業人士,往往習慣根據每個人過去的背景,來決定他們在某些場合說話的可信度。

換言之,球員跟非球員講話份量、可信度有差。就算你是球員出身,他們私底下也會比誰有沒有當過國手,當過的國手次數,大牌、小牌。

也就是說,籃球博士講的一定比籃球碩士靠譜;籃球碩士站出來,籃球學士只能靠邊站;籃球高中生...

就算這世界上,好球員並不一定是好教練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他們自己都明白這道理,但走出了球場,道理依舊知易行難。這些教練之間,總有著如此微妙的競爭關係。

在這樣的潛規則之下,過去學生時期只坐過幾年板凳的我,哪有資格提出疑問?

然而非球員出身的閻家驊,身處在這樣的環境,卻靠著他手上三枚冠軍戒指,逐漸改變了他在SBL的分量。

多年來,儘管他始終和年度最佳教練擦身而過(這是跟記者投票有關),即便多年來與中華隊總教練總是無緣(這是跟什麼技術委員之類的投票有關,下次有機會,我一定要好好請教一下陳日興大前輩)。但閻家驊在SBL縱橫多年,在某些關鍵時刻,閻家驊SBL委員會的地位,其實早已不再是當年被人拿放大鏡檢視的門外漢,而是搖身一變,變成了具有講話極具份量的意見領袖。

在許多重要的時間點,如果沒有他的臨門一腳,SBL不會有後來的改革。

要說閻家驊是繼林德福之後,在SBL另一號人物,這句話,應該不過份吧。

只可惜,隨著許多爭議發生,閻家驊的努力卻經常被人忽略。

從最早的飛踢事件,到最近一兩年,外界傳言他插手金酒經營又身兼台啤總教練、到上一季他強渡關山,聘用身高可能超高的洋將崔姆,這些種種負面事件的發生,總會讓人找到把柄,找到理由用放大鏡檢視、反對閻家驊的一言一行。

多年努力之下才爬升到的地位,因為一些不大不小的爭議毀之一夕,旁人如我看來可惜,不知道閻哥自己認為如何呢?

前陣子又聽聞劉錚續留金酒一事,似乎或許可能還有轉機。在此建議閻哥不妨再深思熟慮,或許還有其他更漂亮、更好的處理方式也說不定?

作為劉錚的經紀人,閻哥把劉錚提前一年延攬到台啤,這個決定,對台啤,對劉錚本人,那是再好不過了。但作為SBL的意見領袖,罔顧選秀規則,把劉錚帶離金酒,不管理由多麼充足,都只能騙得了自己,過得了眼前這一關,卻堵不了眾人悠悠之口。

我想說的是,人們不會因為你的一記飛踢而把你過去的功勞一筆抹去,但是做為一號有分量的人物,現在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將影響後人對你的評價。

SBL第一個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用了某些話,某一段歷史來評論當年的林德福。將來某一天,人們同樣也會用相同的模式,來評論當年的台啤總教練閻家驊。

還有SBL的閻家驊。

相信我,到時候人們肯定不是用外行人的標準來說故事了。
前幾天接到網友Pi寫信指教,內容大概是指我不是跑籃球線的記者,知道什麼真相?為什麼要污衊台啤?為什麼要寫文章阻止劉錚爭取更好的待遇之類的。

我想,這位不知道是先生還是小姐的Pi指的,應該我在台啤金酒的兄弟之情這篇文章裡的論述。

針對您的批評,我得說,打從劉錚讀大學開始,我就已經開始關注他的球技。他就讀明道的時候,我也正在明道工作。作為劉錚的師長、他的球迷,我不太可能意圖阻止劉錚獲取更高利益。

我不過是從制度面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些意見罷了。

至於非籃球專業記者這件事,我不否認,Pi先生or小姐您講的沒錯。下筆之前,我也曾想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過後來我想,說真話跟專業兩者之間應該沒這麼正相關,況且我寫文章不求錢財,沒拿人手短,心中沒鬼,自然不需要避諱。

於是我過了自己這一關,寫了些真話,事到如今被您批評不轉業,這當然是我自討的。

Pi先生or小姐,我會虛心檢討的。

拉回主題,今天要來說說,除了我之外,SBL另外兩個門外漢,一位是前體委會主委林德福,一位是台啤總教練閻家驊。

首先,這裡所謂的「門外漢」,不是我說了算,我不是個咖,說了也不算數,也沒人會屌我,所以我引用的,是過去體育界許多擁有體育專業背景的體育專業人士對他們的評價。

先來談談林德福這頭一個門外漢。

2002年1月31日到2004年5月19日,時任體委會主委。過去林德福和體育界毫無淵源,體委會之前,他只在宜蘭縣政府擔任過文化局局長。

正因為和體育界不熟,林德福當年初上任之際,體育界不少體育專業人士,對於這位體育界最高行政長官,講難聽點,那叫「看他沒有」。

但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非體育出身的林德福,身上沒有任何包袱,於是林德福在他任內完成了兩樣最重要的政績:兩大職棒聯盟的合併以及促成超級籃球聯賽開打。

前幾天在電話中,林德福前主委談到當年這兩樣重點政績,他的態度很謙虛。他表示,當時大家都知道職棒應該合併,認為籃球必須要有更好、強度更高的賽事,所以身為體委會主委,他所做的,其實就是提供資源,促成這些好事。

這些話,林德福在電話中只花了十來分鐘不到就說完了,但實際上,要想化解體育界向來山頭林立的恩恩怨怨談何容易?更何況他還是人人口中的「外行人」、「門外漢」?

然而靠著行政資源的優勢,棒子、蘿蔔並行,公共行政出身,沒有專業體育背景的林德福硬是完成了這不可能的任務!

一轉眼,SBL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也即將邁入第十季了。

現在回頭來看林德福當年的堅持,再對照當時許多專業人士一面倒看衰小的態度,認為台灣籃球國內賽事只需要總統杯及社甲聯賽的迂腐想法,如果你是喜歡籃球,喜歡SBL,甚至是喜歡中華籃球隊的球迷,你會不會覺得,還好,還好當年有林德福呢?

看看棒球那頭,當年有個洪騰勝,一手催生中華職棒聯盟,後來被人稱為是職棒之父。

將來SBL如果有幸可以再有個十年,我想,林德福就算不是個什麼之父,起碼也是個咖了吧?

林德福之於SBL,當居首功。

其他關於林德福的訪談內容,包括他對奧運的看法,體委會該承擔哪些責任,對照如今政府的作為,內容有其獨到之處,希望近日內我能找到時間寫下來。

至於SBL另一個門外漢閻家驊,請見下集分曉。

好幾年了,瓊斯盃有好幾年沒有今年的盛況了,這回包括球賽內容、場館,真的值得你花錢進場一看。就算坐在電視機前看球,也別有一番趣味。以下有幾個看球焦點,和大家討論、分享一下。

1、旅外球員歸隊

張宗憲、李學林、林志傑和曾文鼎,這幾位旅外主力分別從美國、中國取經回來,觀察他們個人球技進步了多少?對團隊有多少幫助?這是中華隊球賽的一大賣點。

建議球迷朋友來看看這幾個旅外球員,現場張力、新鮮感,真的和看電視轉播截然不同。

張宗憲經過NBA夏季聯盟洗禮,球技提升到另一個檔次,就算他在NBA只能苦坐板凳,但是應付亞洲級的比賽已經綽綽有餘。

如果你在現場,建議你特別觀察張宗憲進攻時投、切、傳時機的拿捏,這和他過去猶如猛張飛的球風截然不同。他和林志傑時而組合,時而輪流掌握中華隊進攻節奏,也讓人看到中華隊未來的希望。

至於李學林則是我相當期待的球員,頂著中國CBA職籃MVP的頭銜回台,光是身體厚度、體型,在重量訓練上下了一番功夫的李學林,明顯大了一號。原本我很想看看,過去甚早成名的李學林,加入CBA之後還能進步多少,可惜他首戰對日本打沒多久就因傷退場。

據說對光華的時候,李學林打算上場。這會是當天吸引我進場看球的重要因素之一。

2、後黃金世代崛起

以出生年份區分,後黃金世代的年輕球員,大約是八零年前後出生的球員。

這群年輕球員中,劉元凱206公分,身高極具未來性,劉錚、周儀翔、林耀宗身體素質及籃球智商,不亞於黃金世代的林志傑、陳信安。中華隊是否能重返亞洲三強,就看這群年輕球員未來能成長的程度。

SBL上一季新人王劉錚在中華隊上場時間不多,但是菜鳥霹靂膽,膽識、拼勁不輸老大哥。只要一上場,攻防兩端不時會看到他神出鬼沒的身影。未來再過一兩年磨練,劉錚的接班架式會更加明顯。

周儀翔、林耀宗,天賦、身體素質過人,儘管他們兩人位置現階段不盡相同,但觀察這兩人打球,樂趣可以著眼於他們之間的較量和未來的成長。

高中時期林耀宗在南山,有團隊支持略勝一籌,周儀翔赴美之後,目前整體球技的進步幅度,比林耀宗明顯許多。將來他們兩人球技還有很多成長空間,從現在開始放長線觀察會很有意思。

3、板凳深度提升

呂政儒、毛加恩以及林宜輝,這三人是過去中華隊少見穩定的替補戰力。

以呂政儒為例,中華隊過去十年在國際賽純射手發揮空間較少,主因是關鍵時刻偶有當機,或者教練團不敢重用的情況。

然而呂政儒這回取得教練團信任,每次上場都能在關鍵時刻把握機會,給予對手致命一擊,看得出來他在自我定位上做足了調適。

另外,毛加恩打球極具智慧,林宜輝球技進入成熟期,作為鋒線球員,他們在攻防角色上扮演的相當稱職。

就算外線可能一時手風不順、臨場狀況不佳,但是他們兩人懂得適時調整,適時在防守端為球隊建功,是這回瓊斯盃中華隊重要的替補戰力。

現場看球除了湊熱鬧,也可以看門道。看替補球員在短時間即時發揮微波爐的角色,那是一種有別於看雙方先發球員對陣的樂趣。

4、許晉哲

作為SBL冠軍隊教練,許晉哲今年瓊斯盃調兵遣將、臨場調度有其獨到之處。從進攻的叮嚀,防守重點要求,乃至於現場調度,充分發揮中華隊九到十人的輪替,我認為許晉哲帶兵的思維,已經逐漸擺脫過去的格局。

從瓊斯盃表現看今年的SBL最佳教練獎,許晉哲實至名歸

如果不方便去球場,坐在電視機,暫停時聽聽許晉哲交代球員哪些重點,再觀察後面球賽如何變化,是為一種樂趣。

5、電視轉播

瓊斯盃轉播單位緯來電視台,這回轉播賽事,現場出動了HD畫質的攝影機,轉播品質令人驚喜。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光華對韓國以及中華隊對黎巴嫩的比賽。這兩場比賽,我在現場和家裡都各看了一次,透過緯來的轉播,感觸、心得,讓我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有朋友問我,裘爺怎麼經常評論到哪位球員,那位球員馬上會有相反的表現,對於裘爺不知來自何方的神祕力量,我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但,這不就是籃球比賽瞬息萬變的迷人之處嗎?

看比賽跟工作一樣,盡量多找點樂趣,少找點碴,享受其中,輕鬆點會很自在。

ps1.如何前往天母體育館?

比賽前三天,除了第一天比賽,我是開車前往之外,另外兩天都是坐捷運到芝山站,再換新光三越的接駁車到球場。每二十分鐘就有一班,擔心找不到車位的人,可以考慮這個方式,相當方便。

ps2.看球視野的問題

現場看球,我習慣坐二樓,看得比較清楚,一開始也遇到了許多球迷反應欄杆擋到視野的情況,不過這問題顯然無法立刻改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早點到球場,後面幾排的位子先搶先贏。

恭喜宋宇軒!賀喜宋宇軒!如果沒有意外發生,SBL下一季新人王,非你莫屬!

你將循著前學長劉錚的模式,在金酒這支球隊接受教練團的指導成長茁壯。

你將擁有無限開火權,學長們會跟你一起在開放式進攻裡萬箭齊發。

你將可以肆無忌憚的抄球,漏了也沒關係,後方防守佈陣不需要你來擔心,說不定你還有機會拿下新一季的抄截王。

看著宋宇軒在瓊斯杯對韓國隊時全場飛奔,金酒高層對於球隊能在選秀會上撿到宋宇軒,應該覺得很慶幸。

雖然聽說台啤當時最想選的,喔,抱歉,是「金酒」,「金酒」當時最想選的是周伯勳,但選進宋宇軒,之後再加上一個洋將,先發擺出來有裡有外,戰力其實更有威脅性。

金酒選秀會上看似不得已走上自己的路,選進宋宇軒,結果卻更加驚喜!

至於台銀,則是保守了點,他們拿著狀元籤,在天分和身高之間做了取捨,最後選擇周伯勳這個長人而放棄身體素質更好的林耀宗,韋陳明這個決定,可以理解。

畢竟身高教不來,許致強也確實需要一個替補。只不過拿一個狀元籤選一個替補,到底划不划算,那就見仁見智了。

周伯勳儘管運動能力過人,但比外線、比基本動作,他不如許致強。比防守、比厚度,台銀還有一個陳禹志。再加上前面還有一個洋將,作為一個新人,周伯勳即便頭頂狀元光環,要想上場還得很拼才行。

未來周伯勳的課題一是籃板,二是防守,要想兼顧這兩者,周伯勳今年夏天還必須在重量訓練上多下點功夫。

至於第二順位的林耀宗,他在對上韓國隊的比賽中,幾次外線跳投,展現了極佳的穩定度。他的身體素質和運動力,甚至已經超過許多現役的SBL球員。

然而選秀會過後,我卻屢次聽到某些人特地討論台灣大這個選擇,我不太懂台灣大被批評的點在哪。選擇林耀宗,到底有什麼不對?

論體型、論條件,我認為他就是今年選秀會上未來性最好的球員。

不管他過去在璞青時跟璞園簽了幾年合約,將來是不是要回歸璞園,不管你旗下二三號是不是好手一堆,眼前第二順位不選當下最好的球員,那要選誰?

如果瞻前顧後錯過了林耀宗,排在後頭的裕隆、達欣還是會選他。結果戰力敵長我消,而且原因還是出在自己身上,豈不是更嘔?

對台灣大而言,最好的選擇,就是用第二順位挑林耀宗。批評選擇林耀宗是錯誤的人,我個人認為,那是拿外行話在騙外行人的伎倆罷了。當然,在台灣大發揮空間相對較少,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在新人王競爭上,林耀宗這一點是比較居於劣勢的。

至於第二輪的林宗奇,裘爺日前特地在yahoo花了點篇幅寫林宗奇,內容大意是台灣大用第二輪五萬元簽下他,是高於市場行情。

那,用一二萬月薪簽約不就行了嗎?如果林宗奇不願意接受,那他可以選擇變成自由球員,選擇聽說要給他三萬的金酒或者台啤。

這一點,其實很符合裘爺您強調的市場機制。

簽下林宗奇,其實就是按照選秀規定辦法走。對台灣大而言,算一算,每個月花個一兩萬,培訓一個年輕新秀,划算的很。

當初成立璞青的璞園,同樣也付了大筆鈔票出去,結果這兩年選秀會,超過三分之一都是璞園當初花錢培養的人。

然而當初璞青成立前後,我還在明道工作,那時候賈凡第一個找上的SBL球隊,其實是台啤,接著是台灣大,最後才是璞園。

結果台啤總教練閻家驊不要,台灣大在Kenny的主導之下,給的錢比較多,但卻只想要林耀宗跟周伯勳,其他人甚至包括劉錚,台灣大都看不上。於是賈凡最後才找上了願意給六個培育名額的璞園。

事隔兩年,當初被看扁的劉錚現在進入中華隊了,其他人也陸續進入SBL。

想想如果當初沒有璞園的營養金,那些家裡環境問題不小的年輕球員,後來是否還能安心打球,或者已經為了討生活而放棄籃球甚至誤入歧途了呢?

璞園花錢綁球員,制度上自然有其可議之處,但璞園當初培養年輕新秀的功勞,現在回頭來看,卻是不可抹滅的。

我認為台灣大現在花在林宗奇身上的營養金,做的正是同樣的事。

當然,一個新人到底該拿多少薪水,那是可以討論的。

以目前SBL經營現況來看,我認為,應該先以制度加以規範,等待時機和市場成熟之後,再交由市場和球隊決定,這才是最合適的方式。

一個好的制度與規定,應該要能協助真心想經營的球團正常發展,而且,還要讓球員無後顧之憂,不是帶來麻煩,製造困擾,甚至一眛的想佔球員便宜,降低球員薪資。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個道理適用於球員,也適用於球團。

扯遠了..

嗯..恭喜宋宇軒加入金酒。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