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圓球城市 登入 | 註冊 | Help
 
首頁 作者專欄 新聞 市民開講 活動專區 論壇

老徐園地

  • 從曾雅妮再次奪冠,我們籃球人有什麼體認?

     

     

        相隔一年,已經20歲的女孩曾雅妮,再一次在美國女子職業高爾夫球康寧菁英賽奪冠;在此,我們那些16歲、18歲甚至20歲籃球選手,你們有什心得?像雅妮「織夢」去美國打NCAA?或像雅妮「立志」於世界?亦或像那個天才精靈蘇翊傑「睏守」臺灣?在網路免費撰稿滿10年之瞬,或許,我們應該更積極才是!

     

    18歲可以做什麼?

        18歲可以做什麼?我經常這樣問,那些有點「運動天才」的年輕朋友!

     

    尤其在,這個潮起潮落非常快速的競技運動世界來說。有些「運動天份」的青年選手們,你是要像曾雅妮當初一樣,立志做一個「職業選手」迅速崛起;還是,要在臺灣這個不大重視籃球的環境,「好逸惡勞」的過生活?

     

    我也經常告誡自己:輸球可以簡單「編織1000個理由」,藉以推諉責任;那麼,相同的,假如你對我說,不能前往美國NCAA織夢,有許多難以成行因素。是的,我絕對是1000個相信!

     

    只是,過了10年之後的28歲,你又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20歲該做什麼?

        如果你問我:20歲該做什麼?我會這樣告訴你:去做你想要做的事;那是為自己的「歷史」做一個交代,那也是我對我家那二個喜歡運動的小朋友所說的話。

     

    我大學時候的老師侯致遠教授,15年前曾經向我勉勵的說:有的人的歷史是鉛筆寫的,用橡皮擦就可以擦拭、不見;有的人的歷史是用原子筆寫的,但是,修正液也簡單就可以把她塗抹。可也是,有的人的歷史是用「刀刻的」;除非你把歷史毀壞,要不然,這個歷史是「永不被磨滅」!

     

    因此,勇敢築夢吧!籃球人!或許10年後,臺灣的籃球歷史,就有需要為你撰述這麼一頁。

     

    人一生該做什麼?

        人的一生,應該做些什麼?如果你現在這樣問我的話;我會回答說:不要在這個網路無國界的世界,把你自己「藏匿」於小我的世界。並且,那是一種「無我」的視野;那就如同鄭教授錦和告誡的話:不要把籃球的東西「帶進棺材」!

     

        由此獲得啟發的是,為什麼要把老天爺、你父母親、你籃球的啟蒙老師等人,賜給你的「籃球天份」隱藏?你這樣是在做什麼,籃球人?尤其,當我們撞球神童吳嘉慶也揚眉吐氣於世界杯,我們的網球黃金女子雙打詹詠然、莊佳蓉等也揚威於四大賽,我們王建民也揚名於美國大聯盟等,她們這些「個案」帶給我們籃球人有什麼啟發?

     

    不要把你的東西帶進棺材!因為,你的「籃球天份」是老天給予的,因為你的籃球天份是臺灣人的驕傲!因為你的一生,就應該為臺灣的籃球努力!因為,你的籃球生命大約只有10年!

     

    去吧,去為自己,也為臺灣的籃球努力,那些未滿20歲的籃球人;尤其,當我們籃球人,看到曾雅妮已經「揚名立萬」!

  • 攻守轉換訓練:一個”3對2”到”2對1”(重點在防守)(上)

     

    (Transition Breakdown Drill:Focus on Defense)

     

        這是John Kimble所著;發表於coach雜誌2005年75期第5卷12月第24~30頁。主因在於日前談到,SBL達欣虎男籃轉換防守不佳;但是,網友仍然對「轉換防守」迷惑。雖在部落格,發表過四篇轉換防守圖解,卻還不足以說明;為此,再刊登此文,藉以提供讀者參考。最後每段文末,個人閱讀後心得提供分享。

     

    內文

        籃球教練必須盡可能地讓,他們的訓練有著遊戲和實際並存;那是競爭的,且須有效率的運用時間。他們可能會選擇,將一批球員結合操作一種進攻方法,而也另外再進行特別的防守的技巧。

        有些訓練,會被一些特定的球員,有效率的運用成講解、剖析因應的訓練;這將會使得他們,能夠進行特殊攻、守轉換的責任劃分;不論是在進攻,或是防守的時候。

    隨後訓練,可以著重在於球隊的攻、守轉換中,最重要的兩個球員身上。這兩個防守球員是在防守時最先回後場的,每個球員都必須進行這兩個防守位置的練習;因為你不知道比賽中,誰會是結束這些防守狀況的人。

    訓練焦點的主要兩個球員是,交叉在下列戰術圖中;如右下圖,防守的兩個人是在中線附近的X 1和X 2,一開始這兩個人也是進攻的球員,但是他倆如圖所示,由中線衝刺到底線後要立刻如箭頭所指,馬上折返做一前一後的防守準備動作。

     

     

     

     

     

     

     

     

     

     

     

     

     

     

     

     

    下一個訓練重點是,一開始處於底線上做進攻轉換的球員身上,如圖中01、02、03等三位球員;在訓練的下一個階段,防守的重點,將變成到那個單獨到防守終點的防守球員上,不管是1、2或3。

    在這一個訓練期間,防守重點先集中在 X 1和X 2;當他們兩人在快攻轉換為防守的時候的技術練習。

    假如進攻隊攻擊失敗,而且沒有搶到進攻籃板球;後續演變有兩種,最初防守者,就是原來兩個被分配去保護他們籃框的球員,防守成功就變化為進攻隊。首先,假設因為失誤而失去控球權的球員,該失誤的球員被限定防守轉換的角色,他需要立刻回去防守,去保護防守球隊的籃框;其次,假如進攻方攻擊不能成功,該出手攻擊者,不管是誰,就需要先回去,那是每個球員應該在這兩個位置上,作訓練的主要原因。

     

    筆者註:這個攻守轉換的訓練,一次以5個球員進行,如右上圖示01、02、03、X1、X2等五人;一開始的進攻,為了讓防守者來的及回防,要求進攻方如圖的虛線箭頭所示,分別做「運球與傳導球」共二次。然後進入前場之後,就必須以「比賽狀況進行」;此時,多數轉換防守問題在於,誰要在罰球線位置做阻運(stop the ball)、誰要在後,也就是在籃框前面一步做指揮的工作。所以,第一階段的防守訓練重點,除了作者所說X1、X2要快速回防,做一前一後防守之外,其實就是分配的「聯絡」技巧;從訓練的實務經驗討論,每一位球員「輪流擔任」在後指揮的技巧,是符合作者的原意。

     

    這個轉換攻守訓練,前述五位球員的「位置」,可以採取「輪轉」分配方式進行;這樣將可以讓每一位球員學習「不同位置」攻守技巧。其次建議,五位球員裡頭,每一次最好都安排一位「內線球員」,以及安排一位控球後衛,讓們他去學習與適應各種狀況;尤其,在預防對方快攻的工作上,其實控球後衛與任一位內線高個子球員,都有責任把對方的快攻抑制。

     

    這個訓練雖然偏重在轉換防守上,但是,整個過程其實也可以從中做轉換快攻的練習與指導;包括多傳導球、空手跑位、跟切(隊友運球切入,空手球員要跟隨切入)、解讀防守者位置適當與否、攻擊的企圖心等等。這裡作者雖然指定,失誤與攻擊失敗者,都要做好瞬間轉變為防守的練習;其實,實務訓練中,也可以要求攻擊成功的「出手者」,他也應該馬上變化為轉換防守者。至於其他的多打少、少手多等技巧與策略、觀念等等,請去參考「轉換防守指導圖解」四篇文章;該四篇文章都介紹與建議一些適合的觀念,可以提供讀者參考。

     

    『最初3對3 部份的訓練(訓練1):』

        這個訓練佈置如左下圖2,可以建立在進攻中線開始;當然,主要的訓練還是兩個防守球員身上X1和X2。而,在靠近底線上的那三個進攻球員(1、2和3),則先在防守動作開始,再展開進攻。

     

     

     

     

     

     

     

     

     

     

     

     

     

     

     

        如左上圖2,球先在X3、X4、X5三個處在禁區外圍的球員出手攻擊後,1、2、3號球員如左上圖2先卡位搶奪防守籃板球後,再盡可能快速經由運球或傳球前進;那兩個防守球員X1、X2,則必須在X3、X4、X5三個出手攻擊瞬間快速的移位,他們要衝刺跑回去後場阻止1、2、3號球員的得分。

        左上圖2呈現出,更多和比賽實際的模擬訓練方法;你教練要使那三個防守球員(X 3、X 4和X 5),在”3對3”進攻時,極力去對抗另三個球員(1、2和3)。然後,當他們轉變成進攻球員時候,要和那二個轉換防守的球員(X 1和X 2)認真對抗,並且在進攻球員想要投籃之前,可以嘗試避免失誤的做一次或兩次的傳球。

     

        最初訓練是由1、2、3號三個球員先防守(等搶到球馬上變成進攻球員1、2和3);所以,在1、2、3號攻擊後開始搶籃板卡位,保護籃板球,然後做轉換快攻,三個人快速的進入3分線區域內。

        緊接著最初的兩個二翼進攻2、3號球員,快速跑位超越前面待在禁區裡面防守者X 1和X 2,然後1、2、3號三個球員就做3對2攻擊;此時,X 1和X 2首要防守重點在於「球、對手」,且盡可能大聲的溝通聯絡,二位防守者還要知道誰會投籃。

     

        那些原來模擬的進攻球員(X3、X4和X5),攻擊完畢後就離開球場;然後就看正進入主要訓練區域的1、2和3。(看左上圖2)

        最早回防的球員(X1或X2),萬一他是左上圖二中的X1,將負責在球場中心線、靠近罰球圈圓點的區域並且大喊”籃框”。

        第二個回防球員(在左上圖中X2)快速後退,固守在中心線道上;且小心的趨近運球的人,和盡可能的積極對球施壓和大喊”球”。

        X2應該想辦法做好阻運避免01號球員切入,處於籃框附近的X1,當球傳導給二翼球員,或者再將球回傳給中心線的進攻球員時候,他都應該隨時移位去封阻這些進攻者。

     

        因此,當進攻方把球傳到任何一個底線區域時,處於籃框附近的X1將會輪轉去防守持球者;而當那個最初防守持球人的X2,就會快速的往下去保護籃框。(請看右上圖3)

        假如球是從底線傳回頂端,那個最初固守籃框之前的X1(先前已經防守兩翼接獲第一次傳球的人)也要防守轉身擺脫之後的傳球。這將使得那個最初輪轉到低位防守的X2,繼續處在低位保護籃框,藉以保持保護籃框、移位封阻的有利位置。(請看左下圖4)

        用一個簡單的方法解釋輪轉和保護,教練應該會用一種說法:”第一個防守持球的人,應做好阻運(stop the ball);然後,第一個處於籃框的防守人,應該做好對方第一次傳導球移位輪轉防守,以及做好進攻方第二次近距離的傳球防守”。

    筆者註:左上圖2這個攻守轉換的訓練,一次以5個球員進行;而作者將進攻方設定為3人,包括衝搶進攻籃板球在內,其實有告訴所有教練,在進攻過程就應該至少佈陣2人去做「預防對方快攻」,就像左上圖2的X1、X2二位球員。一般在指導預防快攻上,比較困難的地方有三,一,怎麼樣教會球員去「知覺環境」;也就是在隊友組織進攻過程,學會觀察有幾個隊友「應該去衝搶籃板球」、有幾個隊友「處於預防快攻的位置」、有幾個隊友「應該移位預防快攻」、有幾個對手「偷跑快攻」、對手搶到防守籃板球附近有幾個對手「準備接應傳導球」等等;當球員學會觀察以後,要做到左上圖2的X1、X2做預防快攻就簡單多了。

     

        二,教會所有球員在隊友組織進攻瞬間,「每一個人都有事情做」;多數的進攻球總是在隊友進攻時做,原地觀望、原地妒嫉的怨恨、對隊友的攻擊不力原地怒目相向、對隊友的攻擊失誤惱怒、目迎目送對手搶奪籃板球、目迎目送對手打快攻等等。由以上敘述,教練應該在球隊做開放式快攻與固定式快攻,某球員攻擊籃框瞬間提醒球員,每一個人都有事情做;從指導的經驗去探討,跟進搶隊友攻擊籃框的企圖心是這要點之一;其二是需要教育球員養成跟切(跟隨隊友運球切入,空手球員要做空手跟隨切入)的習慣;其三是教育球員做好隊友的攻擊不會成功的打算;其四是教育球員,防守是從進攻那一瞬間就開始等等。

     

        三,在轉換防守瞬間,最大困難在於混淆不清的瞬間,防守方誰該趨前對球施壓的「指揮與聯絡」問題;像右上圖3的X1,一看到球場右側對手持(運)球,所以,理所當然他要做趨前的防守動作。但是,從右上圖3實務上討論,X1趨前去防守對方2號球員,他知道球場左側對方還有一個3號箭頭;所以,他趨前瞬間就要同時大聲高喊3號給你(X2),做這個指揮與聯絡動作去確認。這個動作做不好,就會出現像左上圖4,當對方2號球員將球回傳給對方1號的時候,防守方經常會出現X1往他的右側移位,想要去防守對方1號球員,X2也會不自覺的想要趨前去對對方1號施壓防守;也因此,在很多籃球場的技術訓練上,都需要聯絡溝通道理在此。

  • 哀兵?唉冰?談09年SBL冠軍賽

     

     

        09年SBL冠軍賽在,「哀兵」出征心態的達欣虎,終於恢復正常水準情況演出,以及外國裁判不允許國內球員「唉聲、冰臉」情況下,這個冠軍賽就值得我們「再三推敲」了;與此有關的,順便提提我們虎科大在彰雲嘉的「爛戰」心得和讀者分享。

    哀兵有什麼好處?

        達欣虎教練邱大宗與球員,在接受訪問的時候,都不約而同、且「有志一同」的認為:把每一戰都當成最後一戰來打;因為,既然都已經連輸二場球了,既然都已經沒有退路了,那就以「破釜沈舟」去看待球賽。放開心情,反而打的比較好;放開緊張情緒,反而打出達欣虎,那個本來就是自由、開放,那個打球本來就為所欲為的達欣虎的「原來的我」。

     

    打球拘謹,本來就沒有什麼好處,我也把這個「觀念」灌輸給我們虎科大的女球員;防守積極,進攻時候去享受對手冒然趨前,然後殺到禁區裡面。投進算妳的,投不進算我的(這是套用飛駝隊張克佑教練的話);以三級女籃來說,不會上籃這樣的女孩可以得分、可以助攻,我還有什麼好責怪的。尤其,連隊友都「目瞪口呆」,那一副不敢相信的驚叫;喔,籃球,我愛妳!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是嗎?好一點點我相信;但是,你假如對我說好很多,我則「嗤之以鼻」。我承認,外國裁判的「自信心」比較高,「毫無顧忌」則是另一個突出的地方;那麼,我們思考:假如國內裁判,你都不會受到那些教練與球員的「唉聲鬼叫」,你裁判也不會受到那些,教練與球員的「狗屎冰臉」,你那裡輸給外國裁判?還記得我說過聽障世界杯,以及泰國世大運裁判水準不如我們國內裁判的事嗎?嗯,對;請國內裁判不要「妄自菲薄」。把技術犯規隨時帶在身上,把人情世故擺在腦後;請樹立你們本來就已經達到國際水準的「權威」吧!

     

        相對的,假如球員要練球時候,唉聲嘆氣、叫苦連天、經常編理由不練球、教練講什麼都是冰臉相向,這個球隊會是什麼樣子?當然輸球;我認為這是輸給自己的球賽。當然,我瞭解,教練要先檢討自己的「領導管理」;今天虎科大男籃輸球的事告訴我,假如練球,每一次都只是10位球員來了3位,最好不要去參加比賽,除非聘請個「外國教練」。

     

    唉聲嘆氣與腳踏實地

        09年SBL冠軍賽,聘請了外國裁判之後,你聽到我們的教練「胡作非為」,以及球員「唉聲嘆氣」是不是少了很多、很多?我再說一遍,這絕不是裁判「水準問題」,絕對不是他們外國裁判水準比較高的問題;因為,聽障世界杯的冠軍賽,其中一個執法裁判也是我們臺灣人;因為,泰國世大運的裁判,也是錯誤百出的不堪入目,這是我親眼所見。我要說的重點是:為什麼我們的籃球教練與球員,不能腳踏實地的「專注於球場」?

     

        今天,虎科大的三級男、女籃,在練兵四個星期以後去參加彰雲嘉的各個大專院校聯誼比賽;我所看到的,現場執法裁判水準是,大專二級比賽的水準以上。只可惜,多數教練也是「唉聲嘆氣」;然後,臭臉相向的牢騷滿地。以我的認知,大專生,尤其是三級的大專生,這些多數在高中都沒有受過HBL專業、又嚴格訓練的球員,比賽當時不是「最需要你教練指導嗎?」可為什麼,你們這些籃球教練卻總愛學SBL教練,不專注去指導你的球員?你的球員從你教練的「77yy」裡,能夠學到在球場做什麼?學你籃球教練去對裁判唉聲「叫苦連天」?喔,籃球教練,我們加油!

  • 從一天需要參加三場球賽談準備運動與休息恢復

     

     

        網友問題:系際杯裡一天有可能要打三場球,此時該怎樣從事準備運動與做好恢復?準備運動、恢復都在「運動訓練法」講義裡單獨討論過;可是這種一天參加三場球賽的狀況,該怎麼樣因應呢?

     

    準備運動

        就如在準備運動這個章節後段所述,你應該要先瞭解「自己體能狀況」後,再來決定你該怎麼樣從事賽前準備運動。這話意思是,假設你是每天都練球,也每天從事自主訓練,這樣的球賽對你來說只是「小事一樁」;因此,你還是要從事慢跑800m至1000m,再去做關節操與伸展操。相對,假如你是一般大學學長之「老一輩」;每天總要忙約會、忙專題、忙碌於研究所考試的準備等,以致於沒時間參與系隊練球,更不可能去做自主鍛鍊情況;請他慢跑個50m,原地做做關節操,再加上一些重要部位的伸展,相信已經「夠他喘」的了。

     

        因此,從一般的賽前準備運動,需要慢跑800m到1000m,然後到簡單50m來說;這樣距離的長短決定權在於,你平時的「鍛鍊能力」,然後依此類推的伸縮。那麼,在第二場球賽之前的準備運動,其慢跑又該「跑多少呢?」此時,我比較傾向你在第一場結束後,你做了多少的「整理活動(clean down)」來決定;假如你是以慢跑10分鐘至20分鐘操作整理活動,比賽間距也只有1個小時,把平時準備運動的慢跑距離,或慢跑的量「縮減一半」是合理的範圍。

     

        當然,前述假設狀況,如果二場比賽間隔比較久,或者,天氣比較寒冷,你準備運動的事前慢跑,相對的就要多一點;但是,再怎麼樣多一點,也是要「少於平常之量」,這是一定的事。其次,假如你是個老一輩的學長之林,第二場比賽前,「原地」做關節操、再緊接著操作伸展是合理範圍;尤其,假如球隊總是會統一操作「步法」的話,這對老學長之林,其實也就是賽前的慢跑之效果。

     

        第三場球賽之前的慢跑呢?當然比第二場球賽前的慢跑量(或距離)又少一些;鍛鍊很充足的人,每一次都「縮減個1/10」,有所鍛鍊、卻不紮實的人,每一次都縮減個1/5是合理範圍。再說那些老學長呢?從實務上去討論,假如第一、第二場,他的「上場時間」都很可觀的話;在第三場球賽之前,可能連步法都可以省略不做了。因此,你必須瞭解,這個賽前準備運動的慢跑量(或距離),也和你上場時間的多寡有關;甚至,和你在前一場的整理活動,所做的慢跑距離(或量)、二場比賽間隔多少都有關係。

     

    基本上,你就先從自己能力、逐一縮減、前次整理活動越多事前慢跑可以縮減、比賽上場時間越多賽前慢跑可以縮減等等去調整。這些都有「影響因素」與「個別差異」的;像韓國慶熙大學,到員林明道大學打比賽,他們賽前熱身的慢跑是30分鐘或10,000m;這個數據可能是多數人的「天文數字」,這個實際操作,也有可能就把很多老一輩的學長「操死」。

     

    恢復與休息

        一天假如比賽三場,中間該怎麼樣休息與恢復,可能是多數人「不知道」的事;你不要對我說:不就坐下來、躺下來睡個覺就得了嗎?也是,這個坐下來與躺下來睡眠,都是休息的一種;但是,這種休息太消極,這種休息不能夠讓主事者「提早消除疲勞」。在運動訓練法裡,講究的是「積極的休息」;此處,為了解釋方正,在此讓讀者再複習一下,休息的方式有:

     

    一、運動療法(kinotherapy):採取以緩和的有氧運動例如慢跑,或者關節操與伸展運動;目前研究是這一種最有效。

    二、動態(active)休息:低強度運動可加速恢復速率,這是中樞促進前興奮的神經中疏之恢復,例如多數NBA選手在比賽後所做的騎腳踏車。

    三、完全(complete)休息:需要9至10小時完全休息,其中80至90%在夜間(差額可以在中午白天裡補足);這是指,比賽當天晚上的休息,也是許多職業運動教練很在意的事。

    四、被動(passive)休息:利用放鬆技術來休息,包括按摩等;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大陸很多運動代表隊,都設置一位按摩師的理由。

     

        因此,假如第二場比賽前,相隔間距超過二個小時;平時充分鍛鍊者,你應該好好做個整理活動,慢跑、關節操,再坐下來或躺下來休息。並且,在第二場比賽前一至二個小時,應該要補充一些「高碳水化合物」;這是因為恢復的手段很多,但是,這種簡單的「營養性恢復」實際上卻都是一般人忽略的。假設還有第三場球賽,這個第一場賽後整理活動的慢跑,建議縮減1/10的距離(或量);例如,平常的整理活動都會跑個15分鐘,那麼,第一場比賽結束後的整理活動之慢跑,你就跑到約13分鐘就可以了。

     

        至於那些老一輩的學長們,在第一場比賽後,我是建議做做關節操,然後做個伸展這樣的整理活動;甚至於,第二場的比賽後,你們這些老一輩的人,也最好做一做關節操與伸展操。當然,營養性的恢復也要注意;尤其,遇到很多地方大熱天的比賽,許多人總喜歡「各式冰塊」猛啃,藉以消暑的動作其實是不合理的。看SBL冠軍賽裡的達欣喝的是「純白開水」,對照台啤的「營養性飲料」;你千萬不要小看營養性恢復的功能,要不然那些運動營養學專家怎麼樣混?

     

        在恢復的種類裡,有按摩與熱療等;但是,有的人對於按摩不能適應是目前學術研究難以理解的事。像我在臺灣體育大學台中校區上課,問了近20個國內頂尖的「現役選手」;結果,竟然有9個人在比賽後的按摩產生不適應,然後於第二場的比賽有過度放鬆、虛弱感覺。當然,也有的人對於熱騰騰的水池難以適應;像我也同時間調查,多場比賽中間去做熱療的人,次一場比賽感覺怎麼樣的時候,15位選手裡有14位產生虛弱感。

     

    至於營養補充劑裡的蠻牛、康貝特等等特殊飲料,在參加全國運動會裡的選手,竟然有75%以上的人喝過;而且,也感覺有效果。這裡,從藥學博士許美智老師等人的學術研究發現,其實蠻牛、康貝特等等特殊飲料,包含維他命B、C、E等,對人體某些功能相當明顯;當然,廣告宣傳會不會超過事實,在該研究裡並沒有交帶。只是由此提醒讀者,當你一天需要打二到三場比賽的時候,沒有按摩與熱療經驗的人,最好是「不要嘗試」;假如已經需要「喝了再上」,那當然就另當別論了。

     

        在此提醒讀者,整理活動裡的慢跑、關節操與伸展操,營養性恢復、按摩與熱療、康貝特與蠻牛等等,這些恢復的目的與企圖都是,希望「及早把疲勞排除」;好期望讓你在下一場比賽,能夠和平常一樣的「生龍活虎」,能夠跳的更高、跑的更快,能夠贏別人一點。但我比較在意的問題是,你們對這些東西瞭解了多少?尤其,很多大專院校都設有「營養系」去討論;你們系隊要在一天當中,和不同的對手纏鬥二、三場球,那些營養學教授她們「幫助了你們多少?」這可能是多數人忽略的。

  • 惱羞成怒?談虎尾周末籃球賽老騎士戰伊之仿

     

        俗話說:惹熊、惹虎,不能惹火「赤耙耙女人」;這是虎尾籃委會有個禿頭老年,不小心、愛打嘴炮情況,惹惱了一群愛打籃球的女人。於是,連續二場比賽,都被那些「女人」打的鼻青臉腫;甚至,那些女人現在每每見面,總是怒不可遏、大眼瞪白眼、外加臭臉相向。

     

    緣起

        我們虎尾籃委會,有許多愛好籃球運動的「女人」;可也是,人數不多。於是,過去連續二屆的周末籃球賽,只好將這些女人籃球隊合併為一隊;然後,「屈就」於都是大男人天下、也就是乙組健康組的那些「臭男人」隊伍當中。當然,經常的,她們總是會被一些白目的青少年打的落花流水;於是,週遭幾個上了年紀,且「不甘示弱」的老男人如我之林,在「憐香惜玉」情況下,興起籌組丙組籃球賽來。

     

        然後,在原來的女人籃球隊,隊名為「虎尾女籃」領隊,也是在某家銀行上班,也剛剛獲得碩士學位的潘姐大力奔波之下,四個女子籃隊應運而生;緊接著加上原來在乙組也「活不下去」的FAC這個球隊,那個剛考上研究所的Kevin,這個領隊努力促成加入丙組。當然還有,虎尾地區,那些已經上了40歲,卻喜歡打籃球的「老頭子們」;總共六個球隊就湊成丙組,進而在虎尾籃委會的周末籃球賽裡,要打15場的季賽、廝殺起來。

     

    伊之仿與騎士介紹

        伊之仿的球員,除了領隊那個「辣媽」潘姐之外,還有主力戰將是現任輔大體育系,也是大甲一級的優秀球員,那個殺人還微笑以待、並且都用酒窩看你,每每總以中距離殺人的9號mm;另一位主將則是去年剛考上國中教師,過去也是臺灣體育大學女籃中鋒,更是臺灣體育大學研究所畢業,卻總是欺負我們這些「跳不起來」的老頭子的mm。伊之仿第四位主將則是,現任虎尾高中女籃隊長,那個戴上矯正鋼牙的mm,那個每次總是笑臉迎人,然後殺人卻不眨眼的mm。

     

    第五位主將則是某國中女老師,那個過去曾是某大學校隊,每次比賽前都會燒香保佑她3分球可以「矇進的」;並且,總是在我們面前「劈腿」,展示她優異柔軟度的女老師。第六位主將也是虎尾高中女籃,那個非常「赤耙耙」的mm;打控球的她,唯一特色是:不講話。第七位主將小佩,則是現臺灣體育大學桃園校區某研究所高材生;嘉大畢業的她,除了擁有B級裁判證之外,打球特色是:不喜歡上籃、不會走步。其他,當然還有許多mm;鶯鶯燕燕、不勝其數,讀者有空來參觀就可以一清二楚了。

     

    我們老騎士隊員呢,我老徐這個控球中鋒,並且,「從來不出手」的習慣,早已名滿天下;尤其,總認為:殺牛焉用雞刀?我們打籃球本來就要做到:我不殺「博人」,但是,就是要讓博人為我而死,這才乾淨俐落。蔡總幹事,62歲的他,罰球線高位投籃不下於姚明的準;尤其,每每籃下抓到進攻籃板球,總是「非挺腰投籃」不善干休。吳副主委,這個光纖公司的董事長,一手「單手投籃」,上至二邊底線,下至3分線圈頂區,到處都有他的影子;上次被FAC蹂躪的那場球,手指頭骨折開刀後,至今還在「傷兵名單」;他佬最近老和我聊,就擔心被交易到湖人隊。

     

    顏醫師兄弟,老大從台大醫學院畢業後,總只是在鬥牛場「欺負弱小」;他總認為:好男不與女鬥。於是,顏老大,他總是被置於下放、被交易名單當中。顏醫師的弟弟,當然也是顏醫師;他佬成大骨科畢業以後,快攻上籃總是會偶一為之出現「放槍」的他,自從老婆也加入騎士隊,女兒、小兒子每次都會到場加油以後,騎士隊的「得分王」就非他莫屬了。騎士隊加油團聲勢之浩大,聽他那位3歲小兒子的加油聲,你不難理解:當個醫生,妻子在場打球的壓力有多大!至於他老婆,一招三種威脅(triple threat),這個我在虎科大教了九年,不到5位球員會做的動作,竟然總是被她「拿來騙人」;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謂之幸,我很期待。

     

    至於,我們騎士隊那個身高205cm最高的控球中鋒,那個差一點在衝浪中溺斃,去年三個月就賺100多萬的老黑;除了一手運球技巧,比泥鰍還滑溜之外,偶發性的外線準確度發作,總是讓人「恨之入骨」。還有,我們那個乙等特考及格,嘉義高工畢業的高材生,那個已經50歲了,還特別喜歡「挺腰上籃」的消防隊隊長;可想而知,經常閃到腰,就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了。喔,還有,我們那個電腦奇葩,曾經是某科技大學甲二級校隊的中鋒,也是某電腦公司總務長退下來的天才;自從結婚生子之後,腰圍多了三寸之外,籃下擦板投籃總會奪眶而出的問題,就在他老婆開店「嬰兒房」情況下,居然不治而癒,真是奇哉怪哉。

     

    其他,還有某國小學務主任;打球特色是會「原地打轉」的讓對手暈頭轉向後再出手。至於那個我們騎士隊唯一的「跑籃王子」,上籃幾乎不會放槍的,那個3分線已經渾然天成的早餐店老闆;自從他兒子基測67級分,找不到學校可以唸之後,已經準備立地成佛的,不對女人火鍋封阻,藉以避免日後臉色蒼白、上氣接不著下氣的打球。對了,我們騎士隊另外一位中鋒,那個喜歡騎機車到處亂逛的「牧師」,那個總是神氣活現、一場球不放槍個5、6次以上不善干休的帥哥;自從認識老徐之後,籃球智商開竅起來。舉凡看左側傳右邊、時間差投籃、掩護後要走位、要預防快攻等等,他都已經拿來「」別人了。

     

    當然,那個打球總是「忙得不可開交」的拳擊教練蔡老師,那個已經52歲的全運會金牌選手;在老徐的培育之下,對,跑的讓對手累死的目標,一直沒有達成而耿耿於懷。還有,我們騎士隊還有個某陽明山的高材生,那個左撇子只會右手上籃的體育系高材生,那個準備運動非要30分鐘不可的聰哥;自從加入騎士隊後,中距離投籃、開放式快攻、高吊傳球等等,無一不知、樣樣精通,讓人贊不絕口。

     

    惱怒由來與後遺症

        其實,雙方「交惡」罪魁禍首在於,騎士隊某位禿頭的老男人;那是雙方第一次比賽,禿頭老男仗著人多勢眾,於是每每隊友得分,他佬就大喊:不要太準,要不然對手會難過。或者,只要對手伊之仿女籃發生失誤,隊員之間有所爭議;禿頭老男就高聲叫喊:她們「內訌」;不要太認真、不要太認真。甚至,我們騎士隊根本沒有練什麼戰術情況;他佬在比賽中還經常「虛晃一招」的亂喊:打1號、打9號等等鬼扯蛋話語。

     

        火上加油的「引爆點」在於,第一次比賽最後9秒,伊之仿領先1分;禿頭老男申請暫停,並且佈置了炸彈開花的戰術,讓控球的高中鋒老黑在3分線接球後運球切入。有機會當然出手,沒機會就和電腦奇葩打掩護變化;同時間,顏醫師和陽明山高材生在弱邊低位做捲曲切;老黑假如沒機會就外傳給顏醫師投外線,再不然就傳給低位的陽明山學人單打。

     

    只是,伊之仿在老黑運球切入時拉手犯規;好死不活的老黑罰球只進一球,於是雙方變成平手打延長賽。彼時,看似志在必得、其實想要伊之仿女籃獲得難得一勝的禿頭老男虛張聲勢、作勢氣壞的大聲高喊:「幹什麼放水」?這句話,惹得伊之仿眾女兵上下怒氣沖沖;於是,那個9號,那個總殺人於微笑之間的輔大mm,就吆喝隊友「要拼命」。結果,最後,在禿頭老男「故意」放水情況下;想當然,伊之仿女籃獲得最後勝利,雙方也在此結下樑子。

     

        現在我們老騎士隊,遇到她們「純女人」伊之仿的後遺症是,那些女人,不論是漂亮的,或者溫柔的,還是賢淑的,亦或奇準無比的,甚至偶爾跑跑龍套的等等,都對我們是「怒目相向」;而且,最近連續二場比賽,每到需要犯規時候,下手兇悍、絕不手下留情。我們虎尾籃委會蔡總幹事,昨天輸球賽後對我「苦訴」說:徐佬,可不可以向伊之仿的球員講,這樣痛下殺手,過於殘忍了吧?

     

        我能說什麼?「千金難買早知道」;早知道,不要激怒那些女人,不就得了嗎?只是,我們騎士隊那位禿頭老男,至今恐怕不瞭解,不瞭解「女人心、海底針」;艾,不知這是幸還是不幸?

更多發表 « 前一頁 - 下一頁 »

This Blog

Syndication

Tags

No tags have been created or used yet.

News


AddThis Social Bookmark Button

Archives

地址:10646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3段29號10樓之1
電話:02-2366-1520
Copyright © 2007-2016 圓球城市.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mmunityserver®